一种综合训练器,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拉动机构、滑轮机构以及能够升降的配重件;拉动机构包括第一拉动机构和第二拉动机构;第一拉动机构包括第一钢索以及分别与第一钢索的两端固接的两个第一拉手;第二拉动机构包括第二钢索以及分别与第二钢索两端固接的第二拉手和第三拉手;第二拉动机构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机架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综合训练器,通过滑轮与钢索的配合,使训练器在具有一个配重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在设备的顶部两侧、中部两侧和下部两侧都设置拉手,让使用者能够选择上中下不同的把手,能够对上肢、下肢以及身体中部的肌群都能够进行良好的锻炼,提高了训练器的功能性,并且使训练器的体积小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综合训练器
本技术属于健身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训练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健身器多以单功能健身产品为主,只能锻炼身体的某一部分的肌肉,为了实现全身肌肉的锻炼,就需要配置多台健身器,不仅占用更多室内空间,而且器材花费较大。多功能综合训练器解决了原先健身器功能单一的问题,使用者通过采用不同的姿势拉动把手,把手通过钢缆拉起配重,从而实现阻力运动,锻炼使用者身体不同位置的肌肉。现有的多功能综合训练器,只有在顶部两侧和底部两侧设有把手,能够对上肢和下肢的肌群进行锻炼,但对身体中部的肌群无法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另外,锻炼过程中配重块升起落下,容易产生噪音,家用时容易扰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多功能综合训练器存在无法对身体中部起到良好锻炼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锻炼部位更加全面的综合训练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综合训练器,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拉动机构、滑轮机构以及能够升降的配重件;所述拉动机构包括第一拉动机构和第二拉动机构;所述滑轮机构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第五滑轮、第六滑轮和第七滑轮;所述第一拉动机构包括第一钢索以及分别与第一钢索的两端固接的两个第一拉手;所述第二拉动机构包括第二钢索以及分别与第二钢索两端固接的第二拉手和第三拉手;所述第二拉动机构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机架两侧;所述第一滑轮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机架顶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滑轮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机架中部的两侧;所述第三滑轮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机架底部的两侧;所述第四滑轮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机架顶部的两侧,且均位于两个第一滑轮之间;所述第五滑轮安装在配重件顶部设置的支架上;所述第六滑轮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机架顶部两侧,且每个第六滑轮均位于对应一侧第一滑轮与第四滑轮之间连线的下方;所述第七滑轮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机架顶部两侧,且均位于对应第六滑轮的下方;位于机架同一侧的第六滑轮和第七滑轮安装在同一滑轮座上;所述第一钢索的中部由第五滑轮压持,两侧均依次穿过对应一侧的第四滑轮、第六滑轮和第一滑轮;所述第二钢索依次穿过对应一侧的第三滑轮、第七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钢索和第二钢索的端部均穿过机架对应设置的限位孔,以使限位孔对第一拉手、第二拉手和第三拉手向内侧的移动进行限位。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中部的两侧均通过销轴铰接有支臂,所述第二钢索均穿过对应支臂设置的导管,所述第二滑轮均安装在对应的销轴上,所述支臂与机架之间安装有固定销,用以对支臂进行固定。作为优选,所述支臂内端设置有调节盘,调节盘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固定销的销孔,所述销孔间隔设置多个,且均位于同一圆周上。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包括能够在竖向上旋转的轮座以及安装在轮座上的导轮;所述引导件安装有六个,分别位于机架上部、中部和下部的两侧,第一钢索和第二钢索的端部均通过对应引导件上的导轮。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安装有能够将其包覆的机壳,所述机架上铰接有训练凳,所述机壳上设有用于容纳训练凳的容纳槽。作为优选,所述配重件包括升降座,所述机架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竖向设置有导杆,所述升降座滑动安装在导杆上,所述升降座与底座之间安装有拉伸弹簧。作为优选,所述拉伸弹簧设置有多个,分为固定弹簧和可调弹簧,所述固定弹簧与底座固接,所述可调弹簧通过可拆卸的调节销与底座相连。作为优选,所述第五滑轮和第七滑轮为动滑轮,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和第六滑轮为定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综合训练器,通过滑轮与钢索的配合,使训练器在具有一个配重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在设备的顶部两侧、中部两侧和下部两侧都设置拉手,让使用者能够选择上中下不同的把手,能够对上肢、下肢以及身体中部的肌群都能够进行良好的锻炼,提高了训练器的功能性,并且使训练器的体积小巧,便于放置在空间较为狭小的家中使用。机架两侧铰接支臂,使中部两个把手的高度和间距能够进行调节,从而能够调节训练时出力点的高度和宽度,从而提高训练的灵活性。支臂设置调节盘,调节盘上设置多个销孔,能够通过固定销的插接,选择不同的销孔,将支臂固定在不同的角度位置,便于把手高度和间距调节后的固定,提高了调节使用的便利性。安装的引导件能够转动,从而使把手能够摆动的同时,导轮能够保持对钢索的引导,从而使练习时的出力点能够采用不同的角度,提高了训练的灵活性。机壳设置的容纳槽内放置训练凳,能够在需要时将训练凳放出,以便特殊的训练动作实用,提高了设备使用的功能性,训练凳能够收回,不会占用空间,减小设备体积。配重件采用拉簧的拉力提供阻力,能够避免配重块落下产生的噪声,从而更加容易在家中使用。拉簧的连接数量可以通过插销进行调节,从而调节阻力大小,使不同的训练者都能够进行训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综合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综合训练器的剖视结构图;以上各图中:1、机架;11、机壳;12、训练凳;13、容纳槽;14、底座;15、导杆;2、拉动机构;2a、第一拉动机构;2b、第二拉动机构;21、第一钢索;22、第二钢索;31、第一滑轮;32、第二滑轮;33、第三滑轮;34、第四滑轮;35、第五滑轮;36、第六滑轮;37、第七滑轮;4、配重件;41、支架;42、升降座;43、拉伸弹簧;43a、固定弹簧;43b、可调弹簧;51、第一拉手;52、第二拉手;53、第三拉手;6、滑轮座;7、支臂;71、导管;72、调节盘;73、销孔;81、销轴;82、固定销;83、调节销;9、引导件;91、轮座;92、导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至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综合训练器,包括机架1,机架1上安装有拉动机构2、滑轮机构和配重件4。拉动机构2包括第一拉动机构2a和第二拉动机构2b。滑轮机构包括第一滑轮31、第二滑轮32、第三滑轮33、第四滑轮34、第五滑轮35、第六滑轮36和第七滑轮37。第一拉动机构2a包括第一钢索21以及分别与第一钢索21的两端固接的两个第一拉手51。第二拉动机构2b包括第二钢索22以及分别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拉动机构(2)、滑轮机构以及能够升降的配重件(4);/n所述拉动机构(2)包括第一拉动机构(2a)和第二拉动机构(2b);/n所述滑轮机构包括第一滑轮(31)、第二滑轮(32)、第三滑轮(33)、第四滑轮(34)、第五滑轮(35)、第六滑轮(36)和第七滑轮(37);/n所述第一拉动机构(2a)包括第一钢索(21)以及分别与第一钢索(21)的两端固接的两个第一拉手(51);/n所述第二拉动机构(2b)包括第二钢索(22)以及分别与第二钢索(22)两端固接的第二拉手(52)和第三拉手(53);/n所述第二拉动机构(2b)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机架(1)两侧;/n所述第一滑轮(31)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机架(1)顶部的两侧;/n所述第二滑轮(32)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机架(1)中部的两侧;/n所述第三滑轮(33)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机架(1)底部的两侧;/n所述第四滑轮(34)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机架(1)顶部的两侧,且均位于两个第一滑轮(31)之间;/n所述第五滑轮(35)安装在配重件(4)顶部设置的支架(41)上;/n所述第六滑轮(36)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机架(1)顶部两侧,且每个第六滑轮(36)均位于对应一侧第一滑轮(31)与第四滑轮(34)之间连线的下方;/n所述第七滑轮(37)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机架(1)顶部两侧,且均位于对应第六滑轮(36)的下方;/n位于机架(1)同一侧的第六滑轮(36)和第七滑轮(37)安装在同一滑轮座(6)上;/n所述第一钢索(21)的中部由第五滑轮(35)压持,两侧均依次穿过对应一侧的第四滑轮(34)、第六滑轮(36)和第一滑轮(31);/n所述第二钢索(22)依次穿过对应一侧的第三滑轮(33)、第七滑轮(37)和第二滑轮(32);/n所述第一钢索(21)和第二钢索(22)的端部均穿过机架(1)对应设置的限位孔,以使限位孔对第一拉手(51)、第二拉手(52)和第三拉手(53)向内侧的移动进行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拉动机构(2)、滑轮机构以及能够升降的配重件(4);
所述拉动机构(2)包括第一拉动机构(2a)和第二拉动机构(2b);
所述滑轮机构包括第一滑轮(31)、第二滑轮(32)、第三滑轮(33)、第四滑轮(34)、第五滑轮(35)、第六滑轮(36)和第七滑轮(37);
所述第一拉动机构(2a)包括第一钢索(21)以及分别与第一钢索(21)的两端固接的两个第一拉手(51);
所述第二拉动机构(2b)包括第二钢索(22)以及分别与第二钢索(22)两端固接的第二拉手(52)和第三拉手(53);
所述第二拉动机构(2b)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机架(1)两侧;
所述第一滑轮(31)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机架(1)顶部的两侧;
所述第二滑轮(32)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机架(1)中部的两侧;
所述第三滑轮(33)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机架(1)底部的两侧;
所述第四滑轮(34)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机架(1)顶部的两侧,且均位于两个第一滑轮(31)之间;
所述第五滑轮(35)安装在配重件(4)顶部设置的支架(41)上;
所述第六滑轮(36)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机架(1)顶部两侧,且每个第六滑轮(36)均位于对应一侧第一滑轮(31)与第四滑轮(34)之间连线的下方;
所述第七滑轮(37)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机架(1)顶部两侧,且均位于对应第六滑轮(36)的下方;
位于机架(1)同一侧的第六滑轮(36)和第七滑轮(37)安装在同一滑轮座(6)上;
所述第一钢索(21)的中部由第五滑轮(35)压持,两侧均依次穿过对应一侧的第四滑轮(34)、第六滑轮(36)和第一滑轮(31);
所述第二钢索(22)依次穿过对应一侧的第三滑轮(33)、第七滑轮(37)和第二滑轮(32);
所述第一钢索(21)和第二钢索(22)的端部均穿过机架(1)对应设置的限位孔,以使限位孔对第一拉手(51)、第二拉手(52)和第三拉手(53)向内侧的移动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希龙,李涛,赵廷卿,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三柏硕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