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腔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98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分光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温控腔体结构,包括温控腔体和加热膜,温控腔体的内壁设置有腔体隔热棉,温控腔体的底面设置有亚克力隔热底板,温控腔体的顶端设置有上盖板,上盖板的表面设置有上盖板隔热棉,温控腔体的内部设置有印制板,印制板的表面开设有穿孔,穿孔的内部插接有铜柱,铜柱贯穿腔体隔热棉的底面固定在温控腔体的底板上,穿孔的内部设置有导电阻尼橡胶圈;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温控腔体结构采取加热隔热的方式,将腔体内部温度始终控制于高出环境温度的一个恒定温度,以保证腔体内部空间的温度稳定,保证光时延的变化范围在可接受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控腔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分光器
,具体为一种温控腔体结构。
技术介绍
大部分光器件以及光电器件是有光纤尾纤的,由于光纤本身对温度是极其敏感的,温度的轻微变化便会影响到光在光纤中传输的光时延,所以在使用光开关、探测器以及调制器等光电器件时,对于温度的控制是要求极高的,尤其是在十分关注光时延精度的应用场合中。现有的温控技术多采用以TEC为核心加热/制冷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法对于模块的温控是有利的,但对于光纤这种不规则的对象来说并不合适,尤其是当光电器件搭载于印制板上时,利用TEC对其进行温控是不现实的;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温控腔体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控腔体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控腔体结构,包括温控腔体和加热膜,所述温控腔体的内壁设置有腔体隔热棉,温控腔体的底面设置有亚克力隔热底板,温控腔体的顶端设置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表面设置有上盖板隔热棉,温控腔体的内部设置有印制板,所述印制板的表面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内部插接有铜柱,所述铜柱贯穿腔体隔热棉的底面固定在温控腔体的底板上,穿孔的内部设置有导电阻尼橡胶圈,上盖板的底面设置有高强度尼龙柱,所述高强度尼龙柱的底端连接在散热风扇的表面,所述散热风扇的顶面设置有加热膜,温控腔体的侧板插接有FC光连接器,温控腔体的侧板插接有第一SMA射频连接器,温控腔体的侧板插接有第二SMA射频连接器,且温控腔体的侧板开设有穿线槽。优选的,所述温控腔体呈方形框体结构,腔体隔热棉呈方形框体结构,亚克力隔热底板呈方形板状结构,亚克力隔热底板的底面设置有螺钉,螺钉贯穿亚克力隔热底板后螺接在温控腔体的底面。优选的,所述上盖板呈方形板状结构,上盖板隔热棉呈方形板状结构,上盖板隔热棉插接在腔体隔热棉的开口中,上盖板的顶面设置有螺钉,螺钉贯穿上盖板后螺接在温控腔体的顶面。优选的,所述穿孔呈圆孔形结构,穿孔设置有多个,多个穿孔分别分布在印制板的四个角落处,导电阻尼橡胶圈呈圆环形结构,导电阻尼橡胶圈包裹在铜柱的外侧。优选的,所述高强度尼龙柱设置有两组,两组高强度尼龙柱关于上盖板长边中心对称分布,每组高强度尼龙柱设置有多个,多个高强度尼龙柱呈方形排列分布,且多个高强度尼龙柱同时固定在散热风扇的顶面。优选的,所述FC光连接器、第一SMA射频连接器以及第二SMA射频连接器同时贯穿温控腔体和腔体隔热棉的侧板,且FC光连接器、第一SMA射频连接器以及第二SMA射频连接器并排设置,穿线槽呈“U”字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的温控腔体结构采取加热隔热的方式,将腔体内部温度始终控制于高出环境温度的一个恒定温度,以保证腔体内部空间的温度稳定,保证光时延的变化范围在可接受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温控腔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温控腔体1、腔体隔热棉2、亚克力隔热底板3、上盖板4、上盖板隔热棉5、印制板6、穿孔7、铜柱8、导电阻尼橡胶圈9、高强度尼龙柱10、散热风扇11、加热膜12、FC光连接器13、第一SMA射频连接器14、第二SMA射频连接器15、穿线槽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温控腔体结构,包括温控腔体1和加热膜12,温控腔体1由整块6062系铝合金铣刨而成,表面处理为黑色普通阳极氧化,温控腔体1的内壁粘接有腔体隔热棉2,温控腔体1的底面设置有亚克力隔热底板3,温控腔体1呈方形框体结构,腔体隔热棉2呈方形框体结构,亚克力隔热底板3呈方形板状结构,亚克力隔热底板3的底面设置有螺钉,螺钉贯穿亚克力隔热底板3后螺接在温控腔体1的底面,温控腔体1的顶端设置有上盖板4,上盖板4的表面粘接有上盖板隔热棉5,上盖板4呈方形板状结构,上盖板隔热棉5呈方形板状结构,上盖板隔热棉5插接在腔体隔热棉2的开口中,上盖板4的顶面设置有螺钉,螺钉贯穿上盖板4后螺接在温控腔体1的顶面;温控腔体1的内部设置有印制板6,印制板6的表面开设有穿孔7,穿孔7的内部插接有铜柱8,铜柱8贯穿腔体隔热棉2的底面固定在温控腔体1的底板上,穿孔7的内部粘接有导电阻尼橡胶圈9,穿孔7呈圆孔形结构,穿孔7设置有多个,多个穿孔7分别分布在印制板6的四个角落处,导电阻尼橡胶圈9呈圆环形结构,导电阻尼橡胶圈9包裹在铜柱8的外侧;上盖板4的底面粘接有高强度尼龙柱10,高强度尼龙柱10的底端连接在散热风扇11的表面,散热风扇11的顶面安装有加热膜12,温控腔体1的侧板插接有FC光连接器13,高强度尼龙柱10设置有两组,两组高强度尼龙柱10关于上盖板4长边中心对称分布,每组高强度尼龙柱10设置有多个,多个高强度尼龙柱10呈方形排列分布,且多个高强度尼龙柱10同时固定在散热风扇11的顶面;温控腔体1的侧板插接有第一SMA射频连接器14,温控腔体1的侧板插接有第二SMA射频连接器15,且温控腔体1的侧板开设有穿线槽16,FC光连接器13、第一SMA射频连接器14以及第二SMA射频连接器15同时贯穿温控腔体1和腔体隔热棉2的侧板,且FC光连接器13、第一SMA射频连接器14以及第二SMA射频连接器15并排设置,用以光信号的输入和射频信号的输入输出,穿线槽16呈“U”字形结构。工作原理:温控腔体工作时,加热膜12和散热风扇11同时工作,散热风扇11的热量通过纯铜材质的散热风扇11传导至腔体内部空间,同时散热风扇11起搅拌作用,使温控腔体1内部环境温度均衡;将温控腔体1内部温度恒定保持在一个比外界温度高的数值,实现温控功能;温控腔体1底部安装有亚克力隔热底板3,以防止热量向下辐射至温控腔体1的安装板。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控腔体结构,包括温控腔体(1)和加热膜(12),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腔体(1)的内壁设置有腔体隔热棉(2),温控腔体(1)的底面设置有亚克力隔热底板(3),温控腔体(1)的顶端设置有上盖板(4),所述上盖板(4)的表面设置有上盖板隔热棉(5),温控腔体(1)的内部设置有印制板(6),所述印制板(6)的表面开设有穿孔(7),所述穿孔(7)的内部插接有铜柱(8),所述铜柱(8)贯穿腔体隔热棉(2)的底面固定在温控腔体(1)的底板上,穿孔(7)的内部设置有导电阻尼橡胶圈(9),上盖板(4)的底面设置有高强度尼龙柱(10),所述高强度尼龙柱(10)的底端连接在散热风扇(11)的表面,所述散热风扇(11)的顶面设置有加热膜(12),温控腔体(1)的侧板插接有FC光连接器(13),温控腔体(1)的侧板插接有第一SMA射频连接器(14),温控腔体(1)的侧板插接有第二SMA射频连接器(15),且温控腔体(1)的侧板开设有穿线槽(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腔体结构,包括温控腔体(1)和加热膜(12),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腔体(1)的内壁设置有腔体隔热棉(2),温控腔体(1)的底面设置有亚克力隔热底板(3),温控腔体(1)的顶端设置有上盖板(4),所述上盖板(4)的表面设置有上盖板隔热棉(5),温控腔体(1)的内部设置有印制板(6),所述印制板(6)的表面开设有穿孔(7),所述穿孔(7)的内部插接有铜柱(8),所述铜柱(8)贯穿腔体隔热棉(2)的底面固定在温控腔体(1)的底板上,穿孔(7)的内部设置有导电阻尼橡胶圈(9),上盖板(4)的底面设置有高强度尼龙柱(10),所述高强度尼龙柱(10)的底端连接在散热风扇(11)的表面,所述散热风扇(11)的顶面设置有加热膜(12),温控腔体(1)的侧板插接有FC光连接器(13),温控腔体(1)的侧板插接有第一SMA射频连接器(14),温控腔体(1)的侧板插接有第二SMA射频连接器(15),且温控腔体(1)的侧板开设有穿线槽(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控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腔体(1)呈方形框体结构,腔体隔热棉(2)呈方形框体结构,亚克力隔热底板(3)呈方形板状结构,亚克力隔热底板(3)的底面设置有螺钉,螺钉贯穿亚克力隔热底板(3)后螺接在温控腔体(1)的底面。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瑞光傅剑斌刘世锋潘万胜吴欢庆吴鲁刚梁健宏蔡延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非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