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高电压对板内信号影响的PCB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表面走线层和若干个内部走线层,在表面走线层中,高压模块的外围设置有第一禁布区,非高压模块位于第一禁布区的外侧,第一禁布区的宽度不小于2mm,在内部走线层中,高压模块的外围设置有第二禁布区,非高压模块位于第二禁布区的外侧,第二禁布区的宽度不小于1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明确了‑48V模块与非‑48V模块之间的安装距离,避免‑48V模块产生的噪声影响周围其他信号的质量,提高PCB板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高电压对板内信号影响的PCB结构
本技术涉及PCB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减少高电压对板内信号影响的PCB结构。
技术介绍
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PCB板中的电源是板卡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些工控类板卡需要用-48v这种高压电源进行供电。-48v电源是高压电源,一般电源芯片输出电压的纹波在5%左右,但是对于-48v高压电源来说,5%的纹波也是很大的,所以产生的噪声会影响周围信号的质量。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无论是器件还是走线,对它的规避都不够,-48v模块有时候会和非-48v模块交叉放置,尤其是一些高速信号,如果穿过-48v模块,噪声对其影响巨大,严重影响其功能的实现。以上不足,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传统的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减少高电压对板内信号影响的PCB结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减少高电压对板内信号影响的PCB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表面走线层和若干个内部走线层,在所述表面走线层中,高压模块的外围设置有第一禁布区,非高压模块位于所述第一禁布区的外侧,所述第一禁布区的宽度不小于2mm,在所述内部走线层中,所述高压模块的外围设置有第二禁布区,所述非高压模块位于所述第二禁布区的外侧,所述第二禁布区的宽度不小于1mm。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所述第一禁布区上设置有分界线。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所述第一禁布区的宽度为2m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禁布区的宽度为1mm。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在所述表面走线层中,所述高压模块的高压过孔与所述非高压模块的非高压过孔、非高压走线及非高压铜皮之间的间距均大于2mm,所述高压模块的高压走线与所述非高压过孔、所述非高压走线及所述非高压铜皮之间的间距均大于2mm,所述高压模块的高压铜皮与所述非高压过孔、所述非高压走线及所述非高压铜皮之间的间距均大于2mm。进一步的,在所述内部走线层中,所述高压过孔与所述非高压过孔、所述非高压走线及所述非高压铜皮之间的间距均大于1mm,所述高压走线与所述非高压过孔、所述非高压走线及所述非高压铜皮之间的间距均大于1mm,所述高压铜皮与所述非高压过孔、所述非高压走线及所述非高压铜皮之间的间距均大于1mm。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所述高压模块为-48V模块,所述非高压模块为非-48V模块。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表面走线层上设置第一禁布区隔开-48V模块与非-48V模块,且在内部走线层上设置第二禁布区隔开-48V模块与非-48V模块,明确了-48V模块与非-48V模块之间的安装距离,避免-48V模块产生的噪声影响周围其他信号的质量,提高PCB板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表面走线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走线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高压过孔与非高压铜皮在表面走线层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高压过孔与非高压铜皮在内部走线层中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附图标志如下:1、高压模块;2、第一禁布区;3、非高压模块;4、第二禁布区;11、高压过孔;12、高压走线;13、高压铜皮;31、非高压铜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若干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图2,一种减少高电压对板内信号影响的PCB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表面走线层和若干个内部走线层。在表面走线层中,高压模块1的外围设置有第一禁布区2,非高压模块3位于第一禁布区2的外侧,第一禁布区2的宽度不小于2mm。在内部走线层中,高压模块1的外围设置有第二禁布区4,非高压模块3位于第二禁布区4的外侧,第二禁布区4的宽度不小于1mm。高压模块1为-48V模块,非高压模块3为非-48V模块。本技术通过在表面走线层上设置第一禁布区2隔开-48V模块与非-48V模块,且在内部走线层上设置第二禁布区4隔开-48V模块与非-48V模块,保持-48V模块与非-48V模块间距,避免-48V模块产生的噪声影响周围其他信号的质量,提高PCB板的质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禁布区2上设置有分界线,分界线的宽度与第一禁布区2的宽度一致并,并将第一禁布区2覆盖,便于人们可以直观的区分-48V模块与非-48V模块。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禁布区2的宽度可为2mm,第二禁布区4的宽度可为1mm,上述第一禁布区2和第二禁布区4的宽度设置能够保证-48V模块产生的噪声影响不到周围其他信号的质量。在其他实施中,第一禁布区2的宽度可为2.5mm或者3mm或者其他,第二禁布区4的宽度可为1.5mm或者2mm或者其他,第一禁布区2和第二禁布区4的宽度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3,具体的,在表面走线层中,高压模块1的高压过孔11与非高压模块3的非高压过孔、非高压走线及非高压铜皮31之间的间距均大于2mm,高压模块1的高压走线12与非高压过孔、非高压走线及非高压铜皮31之间的间距均大于2mm,高压模块1的高压铜皮13与非高压过孔、非高压走线及非高压铜皮31之间的间距均大于2mm。举例而言,当高压过孔11遇到非高压铜皮31的时候,需要避让2mm的间距。请参阅图4,具体的,在内部走线层中,高压过孔11与非高压过孔、非高压走线及非高压铜皮31之间的间距均大于1mm,高压走线12与非高压过孔、非高压走线及非高压铜皮31之间的间距均大于1mm,高压铜皮13与非高压过孔、非高压走线及非高压铜皮31之间的间距均大于2mm。举例而言,当高压过孔11遇到非高压铜皮31的时候,需要避让1mm的间距。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进和改变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技术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高电压对板内信号影响的PCB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表面走线层和若干个内部走线层,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表面走线层中,高压模块的外围设置有第一禁布区,非高压模块位于所述第一禁布区的外侧,所述第一禁布区的宽度不小于2mm,/n在所述内部走线层中,所述高压模块的外围设置有第二禁布区,所述非高压模块位于所述第二禁布区的外侧,所述第二禁布区的宽度不小于1mm,/n所述高压模块为-48V模块,所述非高压模块为非-48V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高电压对板内信号影响的PCB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表面走线层和若干个内部走线层,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表面走线层中,高压模块的外围设置有第一禁布区,非高压模块位于所述第一禁布区的外侧,所述第一禁布区的宽度不小于2mm,
在所述内部走线层中,所述高压模块的外围设置有第二禁布区,所述非高压模块位于所述第二禁布区的外侧,所述第二禁布区的宽度不小于1mm,
所述高压模块为-48V模块,所述非高压模块为非-48V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高电压对板内信号影响的PCB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禁布区上设置有分界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高电压对板内信号影响的PCB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禁布区的宽度为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少高电压对板内信号影响的PCB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艺贝,王灿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一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