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克明专利>正文

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15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主要是在上轨中设有卷绕筒以供卷线器的拉绳绕设后而向下穿设帘片以控制升降,而卷绕筒一端设有摩擦轮以供帘片平衡跨设的悬吊线顶端予以绕挂,因此在帘片升降的过程中,悬吊线会先随着卷绕筒的旋转方向而被拉动,以令帘片可以产生角度变化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主要是在上轨中设有巻绕 筒以供巻线器的拉绳绕设后而向下穿设帘片以控制升降,该巻绕筒之-一 端是设有摩擦轮以供帘片平衡跨设的悬吊线顶端予以绕挂,令悬吊线相 对于帘片的角度控制会受到摩擦轮的带动所影响,因此在持续帘片升降 10 的过程中,悬吊线会先随着巻绕筒的旋转方向而被拉动成保持角度偏斜 状态,所以在帘片升降至适当定位后,可以微调的方式而令帘片产生角 度变化的控制。
技术介绍
15 窗帘是为提供遮阳效果的设计,因此除了必须具有升降控制以决定遮阳面积的结构外,更必须具有帘片的角度调整功能以调整室内光线, 以满足使用者室内采光的需求。所以在现有窗帘的结构设计中,其控制设计主要具有两个部分,一 是升降控制结构,二是帘片角度控制结构,以便可在帘片被升降至适当20 位置后,再由帘片角度控制结构的操作以控制帘片倾斜角度,此时即可 决定外界的光线照射入室内的强度,以达到遮阳及采光的双重目的。惟 在现有此等的设计中因为升降控制结构及帘片角度控制结构是被分离设 计的,不仅在制造上必须各别成型之外,在组装时也造成较大的困难, 徒劳造成成本的增加而已,其操作功效亦并非完善。25 本专利技术人鉴于上述的各项缺失,深觉现有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缺乏良好的设计,以致使用者在操作上必须各别经由两个不同的结构进 行操作,且在整体外观上也不美观,因此遂以其多年从事专业设计制造 的经验,积极研发改良,在各方条件的审慎考量的下,终于开创出本结 构的组成,将可完全解决现有的各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主要是在 上轨中设有巻绕筒以供巻线器的拉绳绕设后而向下穿设帘片以控制升 10降,该巻绕筒的一端是设有摩擦轮以供帘片平衡跨设的悬吊线顶端予以 绕挂,令悬吊线相对于帘片的角度控制会受到摩擦轮的带动所影响,所 以在实施后将可达到下述的效能一、 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帘片悬吊线顶端是绕挂于巻绕筒上, 而巻 绕筒是供拉绳所绕设的,因此当拉绳被收回或下放时都可令巻绕筒随之15而旋转,而在巻绕筒旋转的过程中即可令悬吊线随着摩擦轮而被转动角 度(在帘片微微升降时,即可令帘片间的角度改变,并因为相互抵制而 产生死点),促使帘片是呈角度偏斜而闭合的状态而升降的,直至帘片 升降至预定的适合位置后,即可反向操作帘片的升降以促使帘片的角度 开始反转而进行帘片的角度控制,直至帘片的角度合乎使用者的需求后20 即可。二、 本专利技术的巻绕筒及其摩擦轮是设置在上轨之中,不仅结构简单 而且具有隐藏的效果,所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及组装技术,并令整体窗 帘的外观更为简洁。2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外观图2:是本专利技术巻线器的结构图3:是本专利技术配置手拉绳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操作示意图之一;图5:是本专利技术操作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专利技术帘片的动作状态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上轨 2 :巻线器2 1 :拉绳 2 2 :手拉绳3 :巻绕筒 3 1 :摩擦轮4:帘片 5:悬吊线1 0 :窗帘具体实施例方式15 为能确实明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组成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余下,兹配合图式列举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主要是在窗帘io的上轨1中设有巻绕筒3以供拉绳2 1绕设后而向下穿设帘片4以控制升降(如图1、图2所示),而巻绕筒3—端设有摩擦轮3 l以供帘片4平衡跨设 20的悬吊线5顶端予以绕挂,因此在帘片4升降的过程中,悬吊线5会先 随着巻绕筒3的旋转方向而被拉动,通过以令帘片4可以产生角度变化 的控制。通过由上述的构成技术可知,由于巻绕筒3是做为拉绳2l在传动 帘片4升降中的导轮功能,所以巻绕筒3的旋转方向是会随着拉绳2 1 25的拉动而旋动的(拉绳2 1的定位可为巻线器2所控制,或者是采用手 动操作状态的手拉绳2 2亦可,如图3所示),而在巻绕筒3另端是具有摩擦轮3 1的设计的下(摩擦轮3 1具有随着巻绕筒3连动的结构关 系即可),绕挂在摩擦轮3 1的悬吊线5也会随的而转动,但是因为悬 吊线5下方所连结的帘片4在转动角度至相互抵制后会产生死点(如图 4、图5所示),所以就会保持着帘片4是呈角度偏斜而闭合的状态被升 5降的,直至帘片4的升降位置调整至使用者的预定位置后,此时再将帘 片4的升降状态予以微略反转时,因为巻绕筒3的旋转方向改变也会同 步令摩擦轮3 1改变方向,通过由摩擦轮3 l的转动而带动悬吊线5开 始改变转动角度(如图6、图7所示,如--开始帘片4是呈外翻状态时, 则会慢慢随着调整而改变角度至水平,并可继续调整成内翻状态),所io以可以轻易控制帘片4的遮阳角度,促使整个窗帘l Q的升降及采光控 制可以在一个操作过程中完成,达到操作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组装容 易的双赢目的,更令成型后的窗帘l O具有更为简洁美观的外观状态。另,在经由上述的实施可知,因为摩擦轮31的转动具有与巻绕筒 3连动的状态即可,并不限于摩擦轮31的设置必须与巻绕筒3成同轴15 心状态,而且巻绕筒3与摩擦轮3 1的旋转路径大小也不用相同(在本 案图式中,摩擦轮3 l就略大于巻绕筒3,通过以可令悬吊线5与摩擦 轮3 l间具有较大的摩擦接触),其方向性更是可采用反向的(例如巻 绕筒3与摩擦轮3 l间采用齿轮连结),惟其技术性在本案的特征揭露 下是属现有技艺,因此不再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在窗帘的上轨中设有卷绕筒以供拉绳绕设后而向下穿设帘片以控制升降,而卷绕筒一端设有摩擦轮以供帘片平衡跨设的悬吊线顶端予以绕挂,以便令悬吊线会先随着卷绕筒的旋转方向而被拉动,以控制帘片产生角度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在窗帘的上轨中设有卷绕筒以供拉绳绕设后而向下穿设帘片以控制升降,而卷绕筒一端设有摩擦轮以供帘片平衡跨设的悬吊线顶端予以绕挂,以便令悬吊线会先随着卷绕筒的旋转方向而被拉动,以控制帘片产生角度变化。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拉绳的升降定位是为巻线器所控制。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io 述该拉绳的升降定位是采用手动操作状态的手拉绳。4、 如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该摩擦轮与巻绕筒是呈同轴状态设置于上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克明
申请(专利权)人:林克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