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帘体滑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1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在进行帘的开关操作时,能够防止滑动器主体的前后组合体分离或从帘体轨道的导轨间脱落的引导式帘体滑动器。该引导式帘体滑动器的滑动器主体分成前后两个组合体,组合体横向放置,与帘体轨道的导轨相互垂直,并且滑行部的轮体压入在导轨之间。组合体沿相对方向水平转动,滑行部的轮体卡合于导轨上沿。组合体沿相对方向移动并互相组合,使组合体的孔部和凸出部相互连接,使吊挂部的固定孔全部连通后,安装于帘体上沿的挂钩跨过吊挂部的固定孔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能够在滑动过程中压入帘体轨道的导轨间或从中拔出的引导式帘体滑动器
技术介绍
以往的帘体滑动器,可以列举通过凸起和凸出部的连接而使具有前侧转动滚轮的前半部和具有后侧转动滚轮的后半部保持组合体状态,并使该组合体在帘体轨道的下沿滑行的专利文献1中涉及的帘体轨道滑动器。此外,还可以列举在帘体轨道内反向设置2个具有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半体,弹性结合成一个整体,从后插入而形成滑动器,并使滑轮在帘体轨道的轨道两侧上滑行的专利文献2涉及的帘体轨道的后插入式滑动器。专利文献1技术注册第3070580号公报专利文献2技术注册第30739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专利文献1的帘体轨道滑动器,由于通过凸起和凸出部的连接而使前半部和后半部保持组合体状态,因此在手动开关帘体时,帘体受到牵引力,容易出现凸起和凸出部解体的情况。因此,在滑行过程中会发生前半部和后半部分离,并从帘体轨道的导轨间脱落的危险。此外,专利文献2的后插入式滑动器,由2个具有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半体结合而成,但是当在其中一个半体上安装磁体,作为引导式滑动器使用时,安装磁体的半体大小将增大,增量等于磁体安装尺寸,因此导致各半体的大小及形状不再相同,不能组合成半旋转对称形式。此外,因为只有1处固定帘体吊钩的吊钩挂孔,所以只能设置1个吊钩。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开关帘体时能够防止滑动器主体的各组合体分离或从帘体轨道的导轨上脱落的引导式帘体滑动器。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引导式帘体滑动器,其中,由滑动器主体前后分离而形成的各组合体上部的各滑行部压入到滑动器轨道的导轨之间,各组合体以纵轴为中心水平转动并连接各滑行部,使各滑行部相对导轨上沿自由地沿滑行方向移动,各组合体下方的各吊挂部从导轨间向下方凸出,各组合体相互组合后,通过安装在一组合体上的磁体的吸力,可以使吊挂设置于滑动器主体的帘体保持关闭状态,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组合体沿与滑动器主体滑行方向垂直的方向组合,从平面看去,成相互反向对接的形状,与上述各组合体滑行方向相对应的部分形成相对该滑行方向相互组合的形状,在上述各吊挂部的对接部分分别设置有开口朝向与上述滑动器主体的滑行方向垂直的方向并在组合时相互连通的固定孔,在用于对接上述各吊挂部并相互连通的各固定孔间设置有安装在吊挂设置于该吊挂部的帘体上的固定部件,并使该固定部件跨过各固定孔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滑动器主体分为前后组合体,在将各组合体的各滑行部压入帘体轨道的导轨之间后,水平旋转(例如约90度)各组合体,使各滑行部相对导轨上沿可自由滑行移动地卡合,同时各组合体的各吊挂部向导轨下方凸出。在各组合体相互对接的状态下,使其向相对方向移动,以相对滑行方向相互结合,使各吊挂部上设置的各固定孔沿与滑行方向垂直的方向贯通,将安装在帘体上的固定部件跨过各固定孔固定。例如,用手把持帘体的端部,沿任意滑行方向进行开关操作时,即使帘体受到的牵引力沿分离各组合体的方向作用,但由于各吊挂部的各固定孔内沿与固定部件相接,因此能够阻止各组合体沿分离方向移动。上述固定部件,可以由挂钩、夹子、连接钉等构成。此外,也可以由金属、合成树脂、木材等材质构成,只要具有能够吊挂设置帘体并能够阻止各组合体分离的强度即可。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引导式帘体滑动器,其特征在于,与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相结合,沿各吊挂部对接的部分,相对滑行方向以一定间隔等间隔地配置多个所述各吊挂部的固定孔。本专利技术将各吊挂部设置的多个固定孔相互连通后,可将安装于帘体的固定部件固定于各吊挂部设置的1个或多个固定孔之间,因此可以任意设定固定固定部件的固定孔的位置以及固定部件的固定个数。例如,将固定部件分别固定于多个固定孔之间,相比将一个固定部件固定于1个固定孔之间,能够得到更大的防止分离能力。此外,可以根据固定部件的安装部位,选择固定固定部件的固定孔。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引导式帘体滑动器,其特征在于,与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相结合,在所述各组合体对接的部分,设置在各固定孔连通各组合体的组合状态下相互固定的凹陷部和凸出部。本专利技术在各固定孔连通的状态下组合各组合体,将各组合体上设置的凹陷部和凸出部相互连接,因此能够保持各组合体的组合状态以及各固定孔的连通状态。上述凹陷部,可以由例如孔部、沟部等构成。此外,凸出部可以由例如凸部、凸起、钉等构成。或者,也可以将例如板状发条等弹性体结合于凹陷部或沟部。权利要求4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引导式帘体滑动器,其特征在于,与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相结合,上述各组合体包括从与上述滑动器主体滑行方向垂直的方向看去略呈矩形的前组合体和略呈反L形的后组合体。根据本专利技术,将例如磁体设置于与后组合体的略呈反L形的部分对应的前组合体的前端,并将安装于前组合体的磁体嵌入后组合体的略呈反L形的部分,从而使各组合体相互组合。因此各组合体组合成一体,可避免发生错位现象。本专利技术在组合滑动器主体的各组合体并连通的各吊挂部的各固定孔之间,以穿过固定孔的状态固定安装帘体的固定部件,因此用手把持帘体进行开关操作时,即使帘体受到的牵引力沿分离各组合体的方向作用,由于各固定孔的内沿与固定部件相接,因此能够阻止各组合体沿分离方向移动,从而防止各组合体在滑行过程中分离,或从帘体轨道的导轨间脱落的现象。此外,在各吊挂部的对接部分配置有多个固定孔,用于固定固定部件,因此能够任意设定固定固定部件的固定孔的位置和固定部件的个数,将固定部件分别设置于多个固定孔之间,相比将一个固定部件固定于1个固定孔之间,能够得到更大的防止分离能力。此外,可以在滑行过程中将各组合体压入帘体轨道的导轨之间或从中拔出,因此能够方便地更换例如破损或滑行性能下降的各组合体中的一个或两个。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引导式帘体滑动器使用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前后组合体分离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前后组合体组合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前组合体安装方法的剖视图。图5是前组合体安装方法的俯视图。图6是后组合体安装方法的剖视图。图7是后组合体安装方法的俯视图。图8是前后组合体组合方法的主视图。图9是前后组合体组合方法的后视图。图10是前后组合体组合状态的主视图。图11是固定帘体挂钩的状态的侧视图。附图符号说明A帘体轨道,Aa导轨,B帘体,Ba挂钩,C纵轴1引导式帘体滑动器,2滑动器主体,2A,2B组合体2Aa孔部,2Ba凸出部,3A,3B滑行部4A,4B吊挂部,4Aa,4Ba固定孔,5A收容部7轮体,8磁体,9金属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在用于组合滑动器主体的各组合体并相互连通的各吊挂部的固定孔之间,以穿过固定孔的状态固定安装帘体的固定部件,从而达到当开关帘体时,防止滑动器主体的各组合体分离,或从帘体轨道的导轨之间脱落的目的。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附图所示为对于帘体滑动器,能够自由开关吊挂设置的帘体的引导式帘体滑动器。如图1所示,左右对称配置的一对引导式帘体滑动器1、1,插入到在帘体轨道A下面中央部位开口的导轨Aa、Aa之间(参照图4),并能够自由滑行,通过安装于滑动器主体2、2前端的磁体8和金属板9之间的吸力固定,并使吊挂设置于滑动器主体2、2的帘体B、B保持关闭状态。上述引导式帘体滑动器1、1的滑动器主体2、2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引导式帘体滑动器,其中,由滑动器主体前后分离而形成的各组合体上部的各滑行部压入帘体轨道的导轨之间,各组合体以纵轴为中心水平转动并连接各滑行部,使各滑行部相对导轨上沿自由地沿滑行方向移动,各组合体下方的各吊挂部从导轨间向下方凸出,各组合体相互组合后,通过安装在一组合体的磁体的吸力,使吊挂设置于滑动器主体上的帘体保持关闭状态,上述各组合体沿与滑动器主体滑行方向垂直的方向组合,从平面看去,形成相互反向对接的形状,与上述各组合体滑行方向相对应的部分,相对于该滑行方向形 成相互组合的形状,在上述各吊挂部的对接部分,分别设置有开口朝向与上述滑动器主体的滑行方向垂直的方向并在组合时相互连通的固定孔,在用于对接上述各吊挂部并且相互连通的各固定孔间设置有安装在吊挂设置于该吊挂部的帘体上的固定部件,并 使固定部件跨过各固定孔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4-5 2006-1037051.引导式帘体滑动器,其中,由滑动器主体前后分离而形成的各组合体上部的各滑行部压入帘体轨道的导轨之间,各组合体以纵轴为中心水平转动并连接各滑行部,使各滑行部相对导轨上沿自由地沿滑行方向移动,各组合体下方的各吊挂部从导轨间向下方凸出,各组合体相互组合后,通过安装在一组合体的磁体的吸力,使吊挂设置于滑动器主体上的帘体保持关闭状态,上述各组合体沿与滑动器主体滑行方向垂直的方向组合,从平面看去,形成相互反向对接的形状,与上述各组合体滑行方向相对应的部分,相对于该滑行方向形成相互组合的形状,在上述各吊挂部的对接部分,分别设置有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皖伟
申请(专利权)人:飞蝶宝丽煌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