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臣专利>正文

一种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882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流装载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通过设置连接台、机械手、推杆及承载槽,承载槽与连接台之间还设有伸缩杆,承载槽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机械手将中转的物流货物装载至承载槽内,推杆将承载槽内的货物推送至货车上,减少了中间需要额外设置装载货架以及叉车等搬运车辆的流程,提高装载效率,通过承载槽的“V”字型结构,使得物流货物在通过机械手放置到承载槽内时,基于物流货物的自重自动滑落到承载槽内,使得每一物流货物都可以保持相同的放置角度和高度,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调整,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中转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
本技术属于物流装载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
技术介绍
物流货物通常需要进行中转,进行分拣后装车,目前现有的中转设备在进行装车时,通常都是通过人力搬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而现有的通过自动化搬运的中转设备,其通过机械手将物流货物逐一搬运至货车上,由于货车较大,机械手搬运的距离较短,通常的办法都是将货物先放置到载货架上,再通过叉车运送到货车上,其过程同样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且搬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从而克服目前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搬运效率较低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包括连接台、机械手、推杆及承载槽,所述承载槽设于所述连接台的侧面,所述机械手设于所述连接台的顶面,所述推杆设于所述承载槽上;所述承载槽与所述连接台之间还设有伸缩杆,所述承载槽可调节相对于所述连接台的距离;所述承载槽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伸缩杆连接;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承载槽的长度方向一致。优选地,所述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上设有多个依次设置的滚轮,所述滚轮的滚动方向与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垂直。优选地,所述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上设有多个依次设置的滚轮,所述滚轮的滚动方向与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平行。优选地,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形成至少两个放置位,每一放置位对应设有二维码;所述机械手端部设有扫码摄像头;所述机械手基于所述扫码摄像头扫描对应的二维码。优选地,所述第二承载板对应所述伸缩杆的位置设有移动槽,所述伸缩杆可置于所述移动槽内;所述移动槽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移动槽为T型槽,所述伸缩杆置于所述移动槽的一端为T型凸起,所述移动槽内等间距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插入一定位销。优选地,所述连接台背离所述机械手一端设有四个移动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连接台、机械手、推杆及承载槽,所述承载槽设于所述连接台的侧面,所述机械手设于所述连接台的顶面,所述推杆设于所述承载槽上;所述承载槽与所述连接台之间还设有伸缩杆,所述承载槽可调节相对于所述连接台的距离;所述承载槽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伸缩杆连接;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承载槽的长度方向一致,使用时,所述机械手将中转的物流货物装载至所述承载槽内,所述推杆将所述承载槽内的货物推送至货车上,减少了中间需要额外设置装载货架以及叉车等搬运车辆的流程,提高装载效率。同时,通过所述承载槽的“V”字型结构,使得物流货物在通过机械手放置到承载槽内时,基于物流货物的自重,可自动滑落到承载槽内,并基于“V”字型结构,使得每一物流货物都可以保持相同的放置角度和放置高度,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调整,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中转效率。2、所述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上设有多个依次设置的滚轮,所述滚轮的滚动方向与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垂直,使得当物流货物放置到所述承载槽内时,可基于所述滚轮加快物流货物在承载槽内的位置调整速度,也即方便物流货物在所述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上往下滑落,减少位置调整的摩擦力,提高放置效率。3、所述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上设有多个依次设置的滚轮,所述滚轮的滚动方向与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平行,使得放置入所述承载槽内的物流货物在通过所述推杆推动时,可基于所述滚轮减少推动过程的摩擦力,降低推动阻力,提高推动效率。4、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形成多个放置位,每一放置位对应设有二维码,所述机械手端部设有扫码摄像头,所述机械手基于所述扫码摄像头扫描对应的二维码,使得所述机械手在扫描到二维码后将物流货物存放在二维码对应的放置位上,使得物流货物摆放更整齐,也方便了对物流货物的分类摆放。5、所述第二承载板对应所述伸缩杆的位置设有移动槽,所述伸缩杆可置于所述移动槽内,所述移动槽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长度方向相同,使得所述第二承载板可相对于所述伸缩杆移动,以调节所述承载槽的长度,方便了不同货车的装载需求。6、所述连接台背离所述机械手一端设有四个移动轮,所述四个移动轮支撑起所述连接台,使得所述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可基于所述移动轮调整当前位置,也方便了设备的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中承载槽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11-连接台,12-机械手,121-扫码摄像机,13-推杆,14-承接槽,141-第一承载板,142-第二承载板,1421-移动槽,143-二维码,15-伸缩杆,16-滚轮,17-移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请结合图1和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1,包括连接台11、机械手12、推杆13及承载槽14,所述承载槽14设于所述连接台11的侧面,所述机械手12设于所述连接台11的顶面,所述推杆13设于所述承载槽14上。所述承载槽14与所述连接台11之间还设有伸缩杆15,所述承载槽14可基于所述伸缩杆15的伸缩结构,调节相对于所述连接台11的距离。所述承载槽14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承载板141和第二承载板142,所述第一承载板141和第二承载板14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也即所述第一承载板141和和第二承载板142与水平面形成一“V”字型结构。所述第二承载板142与所述伸缩杆15连接,所述推杆13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承载槽14的长度方向一致,也即所述推杆13可位于所述承载槽14内移动,以使得所述承载槽14在装载货物时,基于所述推杆13推动,以将物流货物推动至运输车上。可以理解,所述机械手12将中转的物流货物装载至所述承载槽14内,所述推杆将所述承载槽14内的货物推送至货车上,减少了中间需要额外设置装载货架以及叉车等搬运车辆的流程,提高装载效率。同时,通过所述承载槽14的“V”字型结构,使得物流货物在通过机械手12放置到承载槽14内时,基于物流货物的自重,可自动滑落到承载槽14内,并基于“V”字型结构,使得每一物流货物都可以保持相同的放置角度和放置高度,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调整,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中转效率。所述连接台11背离所述机械手12一端设有四个移动轮17,所述四个移动轮17支撑起所述连接台11,使得所述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1可基于所述移动轮17调整当前位置,也方便了设备的移动。可选地,请参阅图2,作为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台、机械手、推杆及承载槽,所述承载槽设于所述连接台的侧面,所述机械手设于所述连接台的顶面,所述推杆设于所述承载槽上;/n所述承载槽与所述连接台之间还设有伸缩杆,所述承载槽可调节相对于所述连接台的距离;/n所述承载槽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伸缩杆连接;/n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承载槽的长度方向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台、机械手、推杆及承载槽,所述承载槽设于所述连接台的侧面,所述机械手设于所述连接台的顶面,所述推杆设于所述承载槽上;
所述承载槽与所述连接台之间还设有伸缩杆,所述承载槽可调节相对于所述连接台的距离;
所述承载槽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伸缩杆连接;
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承载槽的长度方向一致。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上设有多个依次设置的滚轮,所述滚轮的滚动方向与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可自动装载的物流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上设有多个依次设置的滚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臣张颖
申请(专利权)人:唐臣张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