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8396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35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透光区以及与透光区邻近的显示区,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显示面板两侧的功能层。显示面板表面对应透光区的位置设有透镜层,透镜层包括多个第一透镜和多个第二透镜。其中,第一透镜阵列排布于显示面板的表面,多个第二透镜设置于第一透镜的表面。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形成类似于昆虫复眼的结构,有效的减少了光线在显示面板内部的全反射,从而提高了光输出效率,同时提升了显示面板的视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模组
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OLED器件(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以其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OLED技术的广泛发展和应用深入,对具有更优视觉体验的高屏占比(甚至全面屏)显示屏的追求已成为当前显示技术发展的潮流之一,其中屏下摄像头技术倍受青睐。现有技术中,在显示面板内部产生的光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全反射和波导效应等,大部分光被局限或损耗在有机材料、透明电极或者玻璃衬底中,导致光输出效率低。现有的屏下摄像头技术则将摄像头区域的下层模组中的部分膜层(如胶黏层、背板和泡棉)挖除,并在此处放置屏下摄像头,在需要照相的时候,控制该区域OLED器件熄灭,光线从外界穿透器件,进入摄像头。但是,显示面板在摄像头区域的光透过性能不佳,造成该区域亮度和分辨率较低,与周围区域分离感明显。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光输出效率,并且可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透光区以及与所述透光区邻近的显示区,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两侧的功能层;所述显示面板表面对应所述透光区的位置设有透镜层,所述透镜层包括多个第一透镜和多个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阵列排布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多个所述第二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表面。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直径,且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均大于1.45。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直径为1μm-100μm,所述第二透镜的直径为50nm-500nm。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出光面和背光面,所述透镜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和/或背光面上,且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光面一侧的所述功能层在对应所述透光区的位置形成开孔。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显示面板对应所述透光区设有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层、有机发光层以及半透明阴极层,所述阳极层包括层叠的半透明金属层、透明绝缘层以及透明阳极,所述半透明金属层与所述半透明阴极层形成微腔。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不同颜色的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以及第三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微腔腔长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微腔腔长,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微腔腔长大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的微腔腔长,且所述微腔腔长与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射光光波对应。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器件中的所述有机发光层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器件中的所述透明阳极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所述透明绝缘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所述透明绝缘层的厚度,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所述透明绝缘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的所述透明绝缘层的厚度,其中,所述透明绝缘层的厚度与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射光光波对应。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微腔腔长满足以下公式:δ=2ndcosθ=2j(λ/2)其中:δ是微腔相位差,d是所述微腔腔长的长度,j是整数,λ是出射光波长,n是所述微腔中介质的平均折射率,θ是反射角。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透明绝缘层中在对应着所述发光器件的区域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金属支撑层,所述透明阳极通过所述金属支撑层与所述半透明金属层连接。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显示面板对应每一所述发光器件还设置有彩膜过滤层,所述彩膜过滤层与对应的所述发光器件的颜色一致。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将多个第一透镜设置于显示模组的透光区内,且多个第一透镜阵列的排布于显示面板的表面,同时,在第一透镜的表面上设置第二透镜,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组合形成类似于昆虫复眼的结构,可有效的减少了光线在显示面板内部的全反射,从而提高了光输出效率,同时提升了显示面板的视角。另外,本申请通过调整发光器件中的半透明金属层与半透明阴极层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微腔腔长,使得不同发光器件具有各自的微腔光程。因此,本申请不使用精细掩模板(FineMetalMask,FMM)就能使得白光OLED与彩膜过滤层相结合的结构能获得高的色域及高亮度,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高分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透镜层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透镜层的俯视图;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显示模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包括透光区100以及与所述透光区100邻近的显示区200,所述显示区200与所述透光区100均可用于显示,其中,所述透光区100的位置对应屏下摄像头300。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面板10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两侧的功能层,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表面对应所述透光区100的位置设有透镜层30,所述透镜层30包括多个第一透镜301和多个第二透镜302,所述第一透镜301阵列排布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表面,多个所述第二透镜302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301的表面。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101、阵列层102、发光器件层103以及薄膜封装层104。所述衬底101为单层或双层的聚酰亚胺薄膜。所述阵列层102中包括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设置于所述显示区200以及所述透光区100。所述发光器件层103包括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分布于所述显示区200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区以及与所述透光区邻近的显示区,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两侧的功能层;/n所述显示面板表面对应所述透光区的位置设有透镜层,所述透镜层包括多个第一透镜和多个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阵列排布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多个所述第二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区以及与所述透光区邻近的显示区,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两侧的功能层;
所述显示面板表面对应所述透光区的位置设有透镜层,所述透镜层包括多个第一透镜和多个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阵列排布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多个所述第二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直径,且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均大于1.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直径为1μm-100μm,所述第二透镜的直径为50nm-5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出光面和背光面,所述透镜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和/或背光面上,且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光面一侧的所述功能层在对应所述透光区的位置形成开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对应所述透光区设有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层、有机发光层以及半透明阴极层,所述阳极层包括层叠的半透明金属层、透明绝缘层以及透明阳极,所述半透明金属层与所述半透明阴极层形成微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不同颜色的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操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