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吸振功能的前后围保险杆防碰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前后围保险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吸振功能的前后围保险杆防碰撞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客车底部防撞模块,大多是将刚性零件焊接在车架底部以对进行前后围进行保护,但在实际的碰撞过程中,容易导致防撞模块永久变形进而失去防撞保护功能,更危险的,防撞模块与车辆的连接处在多次碰撞后,会导致车架极易产生变形,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吸振功能的前后围保险杆防碰撞装置来解决,接下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阐述。一种具有吸振功能的前后围保险杆防碰撞装置,包括活动连接的上体、下体,上体的两侧上设置有导向槽,下体的两侧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上体、下体通过穿过导向槽、连接孔的螺栓连接,下体内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体、下体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置有弹性体,隔板下方还设置有连接在下体上的滚轮。优选地,弹性体为弹性胶管,具有极强的阻尼减震效果。优选地,所述下体的下部呈现棱台状,缩小其最底部的开口,减少外界尘土水渍进入下体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吸振功能的前后围保险杆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连接的上体(1)、下体(2),上体(1)的两侧上设置有导向槽(11),下体(2)的两侧开设有连接孔(21),所述上体(1)、下体(2)通过穿过导向槽(11)、连接孔(21)的螺栓(3)连接,下体(2)内置有隔板(4),所述隔板(4)、上体(1)、下体(2)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置有弹性体(5),隔板(4)下方还设置有连接在下体(2)上的滚轮(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吸振功能的前后围保险杆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连接的上体(1)、下体(2),上体(1)的两侧上设置有导向槽(11),下体(2)的两侧开设有连接孔(21),所述上体(1)、下体(2)通过穿过导向槽(11)、连接孔(21)的螺栓(3)连接,下体(2)内置有隔板(4),所述隔板(4)、上体(1)、下体(2)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置有弹性体(5),隔板(4)下方还设置有连接在下体(2)上的滚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吸振功能的前后围保险杆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5)为弹性胶管。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数疆,刘志峰,胡剑雄,王凯,郑琦巍,程汉东,陈超,余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博能上饶客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