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998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包括:第一托盘组件,与原有木柱可拆卸连接;第二托盘组件,与原有柱础可拆卸连接;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和所述第二托盘组件连接,且所述连接组件的长度可以调节;其中,所述第一托盘组件、所述第二托盘组件和所述连接组件均为钢结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利用钢结构件将原有木柱撑起,使原有木柱离开地面,避免直接来自地面潮气及雨水的侵蚀,比传统的木结构墩接结构使用寿命更长。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可逆行好,便于更换检修,比传统的墩接结构更加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木柱的墩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中,“当柱根糟朽严重时(糟朽面积占柱截面1/2时,或有柱心糟朽现象,糟朽高度在柱高1/5~1/3时),一般都采用墩接的方法。墩接是将柱子糟朽部分截掉,换上“新料”。千百年来古建筑维修大多沿用这种思路,换上的“新料”也即新的木料。木柱墩接木料更换之后,由于古建筑木柱与地面接触,在潮气及雨水的侵袭下,木柱底部的新木料发生糟朽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当前针对墩接的做法有传统做法及改变榫口形式的各种改良做法,但是无论如何并没有解决柱根底部仍然遭到潮气及雨水侵袭的情况,墩接之后的柱底仍然可能被重新修复甚至更换,不仅造成材料、时间等资源浪费,而且古建筑也有进一步破坏的风险。基于此,提供一种经久耐用的墩接结构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古建筑木结构的墩接结构柱底仍然会被糟朽的缺陷,实现墩接结构经久耐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包括:第一托盘组件,与原有木柱可拆卸连接;第二托盘组件,与原有柱础可拆卸连接;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和所述第二托盘组件连接,且所述连接组件的长度可以调节;其中,所述第一托盘组件、所述第二托盘组件和所述连接组件均为钢结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包括:木螺丝;第一托盘,所述第一托盘通过所述木螺丝与所述原有木柱连接,所述第一托盘的底面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所述第二托盘组件包括:螺杆;第二托盘,所述第二托盘通过所述螺杆与所述原有柱础连接,所述第二托盘的顶面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托盘连接;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托盘连接;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螺纹配合,以调节所述第一支撑杆伸出所述调节螺母的长度,所述调节螺母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托盘连接;第四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托盘连接,且第二端可伸缩地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二端内。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多个加强肋,所述加强肋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托盘和所述第二托盘中至少一者连接,所述加强肋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所述加强肋包括:第一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托盘和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托盘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所述第一加强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托盘和所述第三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二加强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托盘和所述第四支撑杆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所述第一托盘和所述第二托盘的直径小于所述原有木柱的直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还包括外包装饰木壳,所述外包装饰木壳套设在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和所述第二托盘组件的外部,其中,所述外包装饰木壳的直径与所述原有木柱的直径相匹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利用钢结构件将原有木柱撑起,使原有木柱离开地面,避免直接来自地面潮气及雨水的侵蚀,较之传统的木料墩接方法可以承受更大的荷载,不易变形;钢构件容易机械加工,可以批量生产,较之传统方式,手工加工木料更加省工省料,成本低廉;同时,钢材为生态环保材料,遇到特殊情况可以方便地更换,也可以重复利用,可逆性好。其使用寿命更长,比传统的墩接方法更加实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示出的A向仰视图;图3是图1中示出的B向俯视图。附图标记:1:原有木柱;2:木螺丝;3:第一预留孔;4:第一托盘;5:第一加强肋;6:第一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8:第二托盘;9:调节螺母;10:外包装饰木壳;11:第二加强肋;12:第二预留孔;13:螺杆;14:原有柱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图1-图3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传统的古建筑木柱墩接结构均采用木结构,木结构将木柱修复加固后,由于其依然要长期经受潮气和雨水的侵蚀,墩接结构仍然存在糟朽的问题,导致木结构的墩接结构使用寿命较短,修复加固次数较频繁。而木柱修复过程工程量大,需要重型设备辅助,耗时、耗工,对于财力和人力都是较大的损失,同时对古建筑也会造成损害。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的墩接结构,其打破了千百年来古建筑木柱墩接修复只能用木料的惯性思维。在墩接过程中引入了现代建筑材料——钢材,将钢结构的材料优势运用至古建筑的修复中,起到了木料墩接结构难以达到的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包括:第一托盘组件、第二托盘组件和连接组件。第一托盘组件与原有木柱1连接,第二托盘组件与原有柱础14连接,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托盘组件和第二托盘组件连接,以将原有木柱1和原有柱础14连接起来,其中第一托盘组件、第二托盘组件和连接组件均为钢结构件。具体来说,在对原有的木结构进行修复加固时,先将原有木柱1底端糟朽的部分切除,连接组件的两端先分别与第一托盘组件和第二托盘组件连接在一起,然后再将第一托盘组件和原有木柱1连接在一起,将第二托盘组件和原有柱础14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长度可以调节,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先将第一托盘组件与原有木柱1连接,通过调节连接组件的长度,使第一托盘组件与原有木柱1、第二托盘组件与原有柱础14抵紧,然后再将第二托盘组件与原有柱础14连接,以起到支撑原有木柱1的作用。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为多个可拆卸的零部件构成的整体。在实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托盘组件,与原有木柱可拆卸连接;/n第二托盘组件,与原有柱础可拆卸连接;/n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和所述第二托盘组件连接,且所述连接组件的长度可以调节;/n其中,所述第一托盘组件、所述第二托盘组件和所述连接组件均为钢结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托盘组件,与原有木柱可拆卸连接;
第二托盘组件,与原有柱础可拆卸连接;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和所述第二托盘组件连接,且所述连接组件的长度可以调节;
其中,所述第一托盘组件、所述第二托盘组件和所述连接组件均为钢结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盘组件包括:
木螺丝;
第一托盘,所述第一托盘通过所述木螺丝与所述原有木柱连接,所述第一托盘的底面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盘组件包括:
螺杆;
第二托盘,所述第二托盘通过所述螺杆与所述原有柱础连接,所述第二托盘的顶面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托盘连接;
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托盘连接;
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螺纹配合,以调节所述第一支撑杆伸出所述调节螺母的长度,所述调节螺母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加固古建筑木柱的墩接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雳李爱群周坤朋赵谦祥张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