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361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属于压滤机滤板技术领域,其包括交替排列的主板和配板,所述主板和配板左上角的外跨耳上设置有总进料孔,所述主板的左上角设置有单板进料通道和分流孔,所述主板和配板的下部其中一个角上均设置有第一多功能孔、水/气通道和水/气进出孔,所述主板和配板的侧面均开设有两个与滤室导通的引液口,两个所述引液口通过透明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设置透明管使各滤室中的滤液流过,便于获取各滤室的滤布工作情况;设置挡板对水/气进出孔进行遮挡,对水/气进出孔排出的气流或水流进行导向,避免气流或者水流直接冲击滤布和滤板,提高滤布和滤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
本技术涉及一种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属于压滤机滤板

技术介绍
压滤机的作用是实现固液分离,主要的过滤元件包括滤板和滤布。滤板的进料和排液方式对物料过滤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市面上的压滤机普遍采用滤板中心进料的方式,物料通过位于滤板中心的主进料通道分流至相邻两个滤板之间形成的滤室中,经滤室内的滤布截留后物料中的固体物质形成滤饼,滤液则由滤板上的出液孔排出,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现有滤板由于形成进料通道的各中心进料孔以及滤板四角上的排液孔或者进气孔等均位于滤板内部,会导致滤板的有效过滤面积减少;而且进料时物料从滤板的中间位置向四周扩散,不仅进料速度有限,还会导致滤室中的压力不均衡,易损坏滤板。其次,对于暗流排液孔的压滤机,为了能及时观察各滤室内的过滤情况,通常需要设置一根与滤室连通的水嘴,在压滤机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滤液浑浊的情况,就要依次打开各个水嘴来排查确定具体是哪几块滤板间的滤板出现损坏,操作繁琐。此外,为了对滤饼进行风干或者洗涤,部分压滤机在滤板上设置进气孔或进水孔,一定压力的气体或者水需要从滤板上的进气孔或进水孔进入滤室中对滤饼进行风干或者洗涤。在实际运行中发现,靠近进气孔或进水孔的滤布或滤板受到气流或水流的冲击容易更先损坏,使滤布或滤板的整体寿命缩短。随着行业内过滤物料种类的增多,以及对滤饼更低含水率、更高过滤速度的要求,传统的滤板或者中心进料方式等已不能满足行业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滤板来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进料速度快、均匀,并且便于获取各滤室的滤布工作情况,避免气流或者水流直接冲击滤布和滤板,提高滤布和滤板使用寿命。本技术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包括交替排列的主板和配板,所述主板和配板之间形成滤室,所述主板为外跨耳型隔膜滤板,所述配板为外跨耳型厢式滤板;所述主板和配板左上角的外跨耳上设置有总进料孔,所述主板的左上角设置有单板进料通道和分流孔,所述分流孔与滤室连通,所述单板进料通道连通所述主板上的总进料孔和分流孔;所述主板和配板的下部其中一个角上均设置有第一多功能孔、水/气通道和水/气进出孔,所述第一多功能孔设置在外跨耳上,所述水/气进出孔与滤室连通,所述水/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多功能孔与所述水/气进出孔;所述主板和配板的侧面均开设有两个与滤室导通的引液口,两个所述引液口通过透明管连通。可选的,在靠近所述水/气进出孔位置的配板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配板的板面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挡板对所述水/气进出孔形成遮挡。可选的,所述挡板的底部设置有折边,所述折边贴合在水/气进出孔下方的配板板面上。可选的,所述挡板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在配板上。可选的,所述主板和配板右上角的外跨耳上设置有反吹孔。可选的,所述主板和配板的下部另一个角上的外跨耳上均设置有第二多功能孔。可选的,所述主板上的第一多功能孔位于主板左下角的外跨耳上,所述配板上的第一多功能孔位于配板右下角的外跨耳上。可选的,所述主板包括板芯和设置在板芯两侧的膜片,板芯和膜片之间形成鼓膜腔,所述主板的侧面设置有压榨孔,所述压榨孔与鼓膜腔连通。可选的,所述主板与外跨耳之间、所述配板与外跨耳之间均通过加强板连接。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本技术提供的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设置透明管使各滤室中的滤液流过,便于获取各滤室的滤布工作情况;采用单室进料,进料速度快、均匀,使各滤室的进料压力更加均衡,滤板受力更均衡,有效保护滤布和滤板;滤板外跨耳设计可有效增加过滤面积,主板为隔膜式滤板,在鼓膜腔内充入带压力的空气或者水,可使滤饼进一步挤压压榨,滤饼含水率进一步降低;主板和配板下部的水/气进出孔交错设置,使得排水速度加快,提高过滤效率;通过工艺管路将总进料孔和反吹孔连通,实现反吹功能,将总进料孔内的残留物料反吹回料池;设置挡板对水/气进出孔进行遮挡,对水/气进出孔排出的气流或水流进行导向,避免气流或者水流直接冲击滤布和滤板,提高滤布和滤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的其中一个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中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中配板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中配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其中一种D-D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的另一种D-D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的另一个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主板;120、加强板;200、配板;210、挡板;220、螺栓或螺钉;230、折边;300、外跨耳;410、总进料孔;420、单板进料通道;430、分流孔;510、第一多功能孔;520、水/气通道;530、水/气进出孔;600、压榨孔;700、第二多功能孔;800、反吹孔;910、引液口;920、透明管。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图2及图5中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包括交替排列的主板100和配板200,一个主板100和一个配板200形成一个滤板组合单元,相邻的主板100和配板200之间形成滤室,主板100和配板200的表面均固定滤布。压滤机工作时,各主板100和配板200压紧后,物料流入每个滤室中的两块滤布之间,经滤布过滤后,固体物质留在两块滤布之间形成滤饼,滤液从两片滤布之间渗出并从滤板上的排液通道排出,实现固液分离。主板100和配板200均包括中部的滤板主体和设置在滤板主体四周的边框,边框的外周为密封面,内周为斜面。与现有技术相同,滤板包覆在主板和配板的两侧后,通过压紧密封面而密封。主板和相邻配板的滤板主体以及斜面之间形成滤室。本技术提供的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中,采用的主板100为外跨耳型隔膜滤板,采用的配板200为外跨耳型厢式滤板。具体的内容在现有技术中已公开,比如,外跨耳型滤板在滤板本体的四角上设置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替排列的主板和配板,所述主板和配板之间形成滤室,所述主板为外跨耳型隔膜滤板,所述配板为外跨耳型厢式滤板;/n所述主板和配板左上角的外跨耳上设置有总进料孔,所述主板的左上角设置有单板进料通道和分流孔,所述分流孔与滤室连通,所述单板进料通道连通所述主板上的总进料孔和分流孔;/n所述主板和配板的下部其中一个角上均设置有第一多功能孔、水/气通道和水/气进出孔,所述第一多功能孔设置在外跨耳上,所述水/气进出孔与滤室连通,所述水/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多功能孔与所述水/气进出孔;/n所述主板和配板的侧面均开设有两个与滤室导通的引液口,两个所述引液口通过透明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替排列的主板和配板,所述主板和配板之间形成滤室,所述主板为外跨耳型隔膜滤板,所述配板为外跨耳型厢式滤板;
所述主板和配板左上角的外跨耳上设置有总进料孔,所述主板的左上角设置有单板进料通道和分流孔,所述分流孔与滤室连通,所述单板进料通道连通所述主板上的总进料孔和分流孔;
所述主板和配板的下部其中一个角上均设置有第一多功能孔、水/气通道和水/气进出孔,所述第一多功能孔设置在外跨耳上,所述水/气进出孔与滤室连通,所述水/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多功能孔与所述水/气进出孔;
所述主板和配板的侧面均开设有两个与滤室导通的引液口,两个所述引液口通过透明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水/气进出孔位置的配板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配板的板面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挡板对所述水/气进出孔形成遮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进料高效滤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底部设置有折边,所述折边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忠峰魏希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大贝莱特压滤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