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6209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在接收到第一输入指令为预设的触发指令之后,则获取车辆的当前状态,进一步地,若所述车辆的当前状态符合预设的第一触发条件,则控制所述车辆的目标系统进入第一非驾驶控制模式。通过指令触发对车辆的当前状态的判断,并且在车辆的当前状态符合预设的第一触发条件的前提下,猜控制车辆进入第一非驾驶模式,更好地保证了用户和车辆交互的安全的前提下,丰富了用户和车辆的交互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汽车越来越依赖。而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普及之后,更是进一步解放了驾驶员的手脚。于是,驾驶员以及乘客与汽车的交互模式有了更多的可能,车载娱乐技术也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传统汽车配备了转向系统、换挡机构和踏板机构等,而目前高端车型配备有整车抬升机构。随着汽车电动化技术的发展,目前开始在车辆中加入了区别于行驶之外的其他交互模式,然而,这些交互模式还是无法智能地实现用户和车辆之间的交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车辆控制过程中无法智能地实现用户和车辆之间交互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包括:若接收到的第一输入指令为预设的触发指令,则获取车辆的当前状态;若所述车辆的当前状态符合预设的第一触发条件,则控制所述车辆的目标系统进入第一非驾驶控制模式,所述第一非驾驶控制模式为区别于车辆驾驶控制的交互模式。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控制装置,包括:车辆状态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的第一输入指令为预设的触发指令之后,获取车辆的当前状态;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车辆的当前状态符合预设的第一触发条件之后,控制所述车辆的目标系统进入第一非驾驶控制模式,所述第一非驾驶控制模式为区别于车辆驾驶控制的交互模式。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车辆控制方法。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车辆控制方法的。上述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中,在接收到输入指令为预设的触发指令之后,则获取车辆的当前状态,进一步地,若所述车辆的当前状态符合预设的第一触发条件,则控制所述车辆的目标系统进入第一非驾驶控制模式。通过指令触发对车辆的当前状态的判断,并且在车辆的当前状态符合预设的第一触发条件的前提下,猜控制车辆进入第一非驾驶模式,更好地保证了用户和车辆交互的安全的前提下,丰富了用户和车辆的交互模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辆控制方法的一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辆的装置和/或机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辆的装置和/或机构的另一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辆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辆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辆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辆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辆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辆控制装置的一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控制方法,可应用在车辆的处理系统中,其中,车辆中的处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总线与车辆中的装置和/或机构或者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优选地,该车辆控制方法应用在汽车的处理系统中。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在车辆中的处理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包括如下步骤:S101:若接收到的第一输入指令为预设的触发指令,则获取车辆的当前状态。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车辆的处理系统进行交互,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实体按键输入(具体触发方式可以包括按压、触摸或者滑动等)、语音输入、肢体姿态输入(手势、肢体动作等)或者微表情输入等方式。可选地,还可以借助第三方设备和车辆的处理系统建立连接之后进行交互,再通过该第三方设备进行指令的输入。可以理解地,第一输入指令可以通过上述任一方式进行输入。该预设的触发指令为预先设定好的一个特定指令,对应地,该触发指令可以通过上述任一交互形式来体现。示例性地,该触发指令可以为对车辆内某一按键的按压或者触摸操作,或者,该触发指令可以为特定的语音信息,或者该触发指令可以为特定的手势或者肢体动作,或者,该触发指令可以为预设的表情。车辆的当前状态可以包括车辆自身状态。可选地,车辆的当前状态还包括车内环境状态或者车外环境状态等至少一项。示例性地,车辆自身状态包括异常状态(存在故障)、未启动状态、手动驾驶状态、辅助驾驶状态或者自动驾驶状态等。可选地,车辆自身状态可以通过监测车辆内部对应设备和/或机构的状态来获得,通过对设备和/或机构的状态进行监测,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确定车辆的自身状态。可选地,车内环境状态可以包括适合和不适合两种状态。进一步地,车内环境状态还可以包括一个中间状态,即需要用户进一步确认的状态。该中间状态可以为车内环境可能具备一些不恰当的情形,需要用户自行判断。车内环境状态可以通过监测车内乘客的数量、乘客年龄或者乘客状态(晕车、疲惫、舒适)等来获得。具体地,可以通过车辆内部设置图像或者视频采集设备来监测上述车内环境状态。乘客的数量、乘客年龄或者乘客状态可以通过预设的检测算法或者机器学习模型来识别。可以理解地,车内环境状态可以通过应用场景的不同来预先进行不同的定义。示例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若接收到的第一输入指令为预设的触发指令,则获取车辆的当前状态;/n若所述车辆的当前状态符合预设的第一触发条件,则控制所述车辆的目标系统进入第一非驾驶控制模式,所述第一非驾驶控制模式为区别于车辆驾驶控制的交互模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接收到的第一输入指令为预设的触发指令,则获取车辆的当前状态;
若所述车辆的当前状态符合预设的第一触发条件,则控制所述车辆的目标系统进入第一非驾驶控制模式,所述第一非驾驶控制模式为区别于车辆驾驶控制的交互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车辆的当前状态之后,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车辆的当前状态符合预设的第二触发条件,则控制所述车辆的目标系统进入第二非驾驶控制模式,所述第二非驾驶控制模式为区别于车辆驾驶控制的交互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目标系统包括第一组预设机构和第二组预设机构;
所述控制所述车辆的目标系统进入第一非驾驶控制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车辆的第一组预设机构进入第一非驾驶控制模式;
所述控制所述车辆的目标系统进入第二非驾驶控制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车辆的第二组预设机构进入第二非驾驶控制模式;
其中,所述第二组预设机构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组预设机构的数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条件为所述车辆的当前状态为第一安全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安全状态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处于安全状态。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发条件为车辆的当前状态为第二安全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安全状态为车辆在未行驶过程中处于安全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当前状态包括车辆自身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当前状态还包括车内环境状态和/或车外环境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车辆的目标系统进入第一非驾驶控制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车辆的第一输入系统、第一显示系统或第一反馈系统中的至少一项进入第一非驾驶控制模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车辆的目标系统进入第一非驾驶控制模式之后,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输入系统的操作行为,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系统和/或第一反馈系统进行响应;
和/或,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输入系统的操作行为,对所述第一输入系统、第一显示系统或第一反馈系统中的至少一项进行功能定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系统包括座椅升降机构;
所述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输入系统的操作行为,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系统和/或第一反馈系统进行响应,包括: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输入系统的操作行为,控制所述座椅升降机构进行反馈,以实现车辆座椅的倾斜、晃动、升降或者振动中的至少一项。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输入系统的操作行为,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系统和/或第一反馈系统进行响应,包括: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输入系统的操作行为,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系统中的响应对象进行响应,所述响应对象为所述操作行为在所述第一显示系统中对应的操作对象。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系统包括语音交互装置;
所述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输入系统的操作行为,对所述第一输入系统、第一显示系统或第一反馈系统中的至少一项进行功能定义,包括:
控制所述语音交互装置播放功能提示信息;
响应于用户根据所述功能提示信息对所述第一输入系统的操作行为,生成操作信息,所述操作信息包括操作对象和操作方式;
将所述操作信息和功能提示信息进行关联存储,实现对所述第一输入系统、第一显示系统或第一反馈系统中至少一项的功能定义。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输入系统的操作行为,对所述第一输入系统、第一显示系统或第一反馈系统中的至少一项进行功能定义,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系统显示功能展示信息,所述功能展示信息包括操作对象、操作方式和实现功能;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输入系统的操作行为,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系统中的功能展示信息进行调整;
根据调整后的所述功能展示信息对所述第一输入系统、第一显示系统或第一反馈系统中至少一项进行功能定义。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车辆的目标系统进入第二非驾驶控制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车辆的第二输入系统、第二显示系统或第二反馈系统中的至少一项进入第二非驾驶控制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车辆的目标系统进入第二非驾驶控制模式之后,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二输入系统的操作行为,控制所述第二显示系统和/或第二反馈系统进行响应;
和/或,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二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承瑞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