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紧机构、机械手和自动化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02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紧机构、机械手和自动化生产线,压紧机构使第一待压紧件和第二待压紧件压紧或松开,包括: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压紧件和第二压紧件,以压紧第二待压紧件;轴芯,轴芯沿其轴线可运动地穿设在压紧组件上;第一压紧件在第二压紧件和轴芯的环状凸台之间,第一待压紧件在环状凸台和第一压紧件之间;旋转部件,套在轴芯上压紧组件远离环状凸台的一侧,其靠近压紧组件的端面与压紧组件的距离沿轴芯周向逐渐减小;压紧组件和旋转部件之间的支撑柱相对压紧组件固定且与端面抵接;转动旋转部件使支撑柱与端面上与压紧组件距离较大或较小的位置接触以使环状凸台靠近或远离压紧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动化生产线上夹具难以快速切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紧机构、机械手和自动化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紧机构、机械手和自动化生产线。
技术介绍
三次元自动化生产线在切换产品时需要更换模具和工装,模具是整套更换,工装也必须快速切换且定位精准。但是在更换模具时,模具侧的定位板与三次元机械手的X轴上的安装架之间无法实现快速定位,从而导致更换模具的时间较长,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紧机构、机械手和自动化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夹具难以快速切换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紧机构,用于使第一待压紧件和第二待压紧件之间相对压紧或松开,压紧机构包括:压紧组件,压紧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压紧件和第二压紧件,第一压紧件和第二压紧件用于压紧第二待压紧件;轴芯,轴芯上设置有环状凸台,轴芯沿轴芯的轴线可运动地穿设在第一压紧件和第二压紧件上;第一压紧件与环状凸台间隔设置,第二压紧件位于第一压紧件远离环状凸台的一侧,以用于将第一待压紧件夹设在环状凸台和第一压紧件之间;旋转部件,旋转部件套设在轴芯上且位于压紧组件远离环状凸台的一侧,旋转部件靠近压紧组件一侧的端面与压紧组件之间的距离沿轴芯的周向逐渐减小;支撑柱,支撑柱位于压紧组件和旋转部件之间,支撑柱相对于压紧组件固定且与端面抵接;其中,通过转动旋转部件来使支撑柱与端面上的与压紧组件之间距离较大或较小的位置接触,以带动环状凸台沿靠近或远离压紧组件的方向运动。进一步地,第一压紧件为第一板体部,第二压紧件为第二板体部,第一压紧件与第二压紧件分别设置在第二待压紧件的相对两侧,第一压紧件和第二压紧件沿轴芯可相对移动地设置,以压紧或松开第二待压紧件。进一步地,压紧机构还包括轴套,轴套位于压紧组件和轴芯之间,且轴芯相对于轴套可运动地设置。进一步地,轴套包括容纳腔和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部,容纳腔包括具有通孔的腔底部;轴芯包括沿远离环状凸台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环状凸台、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的直径依次减小,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其中,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从开口部穿过容纳腔并从通孔穿出,第二轴段上套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台阶面和腔底部抵接,旋转部件位于第二轴段远离第一轴段的一端。进一步地,轴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轴段、第五轴段和第六轴段,第五轴段的直径大于第四轴段的直径和第六轴段的直径;第一压紧件和第二压紧件套设在第四轴段上,旋转部件可运动地套设在第六轴段远离第五轴段的一端。进一步地,旋转部件靠近第五轴段一侧的端面与第五轴段之间的距离沿轴芯的周向逐渐减小;支撑柱的一端设置在轴套上,支撑柱的另一端与端面抵接;在旋转部件带动轴芯转动时,支撑柱与端面上的与第五轴段之间距离较大或较小的位置接触,以支撑旋转部件。进一步地,第一压紧件为第一板体部,第二压紧件为第二板体部,第一压紧件与第二压紧件分别位于第四轴段的轴向两端;第一压紧件与第四轴段之间为螺纹连接,第二压紧件和第五轴段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以通过转动第一压紧件来调节第一压紧件和第二压紧件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压紧机构还包括限位帽,限位帽套设在轴芯上且位于旋转部件远离环状凸台的一侧,以锁紧旋转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械手,包括定位板和安装架,机械手还包括压紧机构,压紧机构为上述的压紧机构,定位板为压紧机构所压紧或松开的第一待压紧件,安装架为压紧机构所压紧或松开的第二待压紧件,压紧机构用于将定位板和安装架之间压紧或松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机械手,机械手为上述的机械手。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压紧机构,通过压紧组件中的第一压紧件和第二压紧件相对压紧第二待压紧件,使压紧机构固定在第二待压紧件上,旋转部件的靠近压紧组件一侧的端面与支撑柱的设置,以及旋转部件与轴芯之间相对固定地设置,是为了保证旋转部件在转动时能够同时带动轴芯沿靠近或远离压紧组件的方向运动,以使环状凸台与压紧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或增大,从而使第一待压紧件相对于第二待压紧件压紧或松开。当压紧机构应用在机械手上以用于使安装夹具的定位板和其安装架之间相对压紧或松开时,能够使定位板和安装架之间实现快速相对定位,以便于快速切换夹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动化生产线上的用于安装夹具的定位板和其安装架之间难以快速定位的问题,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夹具难以快速切换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紧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压紧机构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压紧机构的俯视图;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压紧机构中轴芯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压紧机构中轴套和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所示的压紧机构中轴套的剖视图;图7示出了图1所示的压紧机构安装在第二待压紧件上的组装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1所示的压紧机构以及第一待压紧件和第二待压紧件的组装示意图;以及图9示出了具有图1所示的压紧机构的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压紧组件;11、第一压紧件;12、第二压紧件;2、轴芯;21、环状凸台;22、第一轴段;23、第二轴段;24、第一台阶面;25、第三轴段;3、旋转部件;31、旋转部;32、把手;4、轴套;41、容纳腔;42、第四轴段;43、第五轴段;44、第六轴段;5、弹性件;6、支撑柱;7、限位帽;10、第一待压紧件;20、第二待压紧件;30、压紧机构;100、第一移动轴;200、第二移动轴;300、第三移动轴。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紧机构,用于使第一待压紧件10和第二待压紧件20之间相对压紧或松开,压紧机构包括:压紧组件1,压紧组件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压紧件11和第二压紧件12,第一压紧件11和第二压紧件12用于压紧第二待压紧件20;轴芯2,轴芯2上设置有环状凸台21,轴芯2沿轴芯2的轴线可运动地穿设在第一压紧件11和第二压紧件12上;第一压紧件11与环状凸台21间隔设置,第二压紧件12位于第一压紧件11远离环状凸台21的一侧,以用于将第一待压紧件10夹设在环状凸台21和第一压紧件11之间;旋转部件3,旋转部件3套设在轴芯2上且位于压紧组件1远离环状凸台21的一侧,旋转部件3靠近压紧组件1一侧的端面与压紧组件1之间的距离沿轴芯2的周向逐渐减小;支撑柱6,支撑柱6位于压紧组件1和旋转部件3之间,支撑柱6相对于压紧组件1固定且与端面抵接;其中,通过转动旋转部件3来使支撑柱6与端面上的与压紧组件1之间距离较大或较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紧机构,用于使第一待压紧件(10)和第二待压紧件(20)之间相对压紧或松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n压紧组件(1),所述压紧组件(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压紧件(11)和第二压紧件(12),所述第一压紧件(11)和第二压紧件(12)用于压紧所述第二待压紧件(20);/n轴芯(2),所述轴芯(2)上设置有环状凸台(21),所述轴芯(2)沿所述轴芯(2)的轴线可运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一压紧件(11)和所述第二压紧件(12)上;所述第一压紧件(11)与所述环状凸台(2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压紧件(12)位于所述第一压紧件(11)远离所述环状凸台(21)的一侧,以用于将所述第一待压紧件(10)夹设在所述环状凸台(21)和所述第一压紧件(11)之间;/n旋转部件(3),所述旋转部件(3)套设在所述轴芯(2)上且位于所述压紧组件(1)远离所述环状凸台(21)的一侧,所述旋转部件(3)靠近所述压紧组件(1)一侧的端面与所述压紧组件(1)之间的距离沿所述轴芯(2)的周向逐渐减小;/n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位于所述压紧组件(1)和所述旋转部件(3)之间,所述支撑柱(6)相对于所述压紧组件(1)固定且与所述端面抵接;/n其中,通过转动所述旋转部件(3)来使所述支撑柱(6)与所述端面上的与所述压紧组件(1)之间距离较大或较小的位置接触,以带动所述环状凸台(21)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压紧组件(1)的方向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紧机构,用于使第一待压紧件(10)和第二待压紧件(20)之间相对压紧或松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
压紧组件(1),所述压紧组件(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压紧件(11)和第二压紧件(12),所述第一压紧件(11)和第二压紧件(12)用于压紧所述第二待压紧件(20);
轴芯(2),所述轴芯(2)上设置有环状凸台(21),所述轴芯(2)沿所述轴芯(2)的轴线可运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一压紧件(11)和所述第二压紧件(12)上;所述第一压紧件(11)与所述环状凸台(2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压紧件(12)位于所述第一压紧件(11)远离所述环状凸台(21)的一侧,以用于将所述第一待压紧件(10)夹设在所述环状凸台(21)和所述第一压紧件(11)之间;
旋转部件(3),所述旋转部件(3)套设在所述轴芯(2)上且位于所述压紧组件(1)远离所述环状凸台(21)的一侧,所述旋转部件(3)靠近所述压紧组件(1)一侧的端面与所述压紧组件(1)之间的距离沿所述轴芯(2)的周向逐渐减小;
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位于所述压紧组件(1)和所述旋转部件(3)之间,所述支撑柱(6)相对于所述压紧组件(1)固定且与所述端面抵接;
其中,通过转动所述旋转部件(3)来使所述支撑柱(6)与所述端面上的与所述压紧组件(1)之间距离较大或较小的位置接触,以带动所述环状凸台(21)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压紧组件(1)的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件(11)为第一板体部,所述第二压紧件(12)为第二板体部,所述第一压紧件(11)与所述第二压紧件(1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待压紧件(20)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压紧件(11)和所述第二压紧件(12)沿轴芯(2)可相对移动地设置,以压紧或松开所述第二待压紧件(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轴套(4),所述轴套(4)位于所述压紧组件(1)和所述轴芯(2)之间,且所述轴芯(2)相对于所述轴套(4)可运动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套(4)包括容纳腔(41)和与所述容纳腔(41)连通的开口部,所述容纳腔(41)包括具有通孔的腔底部;
所述轴芯(2)包括沿远离环状凸台(21)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轴段(22)和第二轴段(23),所述环状凸台(21)、所述第一轴段(22)和所述第二轴段(23)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一轴段(22)和所述第二轴段(23)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24);
其中,所述第一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亮贺腾飞曾锦桢周惠婷郑海强宋家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