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持续给药囊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560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持续给药囊管系统,包括囊状盲端、限流通道和引流管,囊状盲端采用弹性可膨胀的材质制作,能够埋藏于皮下;限流通道密封连接在囊状盲端和引流管之间;囊状盲端用于储存流体药物并通过限流通道和引流管向治疗靶点持续灌流流体药物;限流通道用于限定从囊状盲端流出的流体药物的流速和流量,以使注入所述囊状盲端的流体药物暂时留存在该囊状盲端中,继而使囊状盲端膨胀,从而维持流体药物从该囊状盲端向引流管的开口端的持续灌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持续给药囊管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持续给药囊管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化疗药的传统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注射,该方法无法精准杀伤肿瘤,因此具有效率低下、副作用大等缺点。局部给药是解决上述问题比较好的改良方案,包括:一次性药物局部注射、多次穿刺局部给药等、经引流管局部注药等。但是,上述局部给药方法都有各自的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各种局部给药方法的缺点包括:一次性药物局部注射由于体内空间有限,因此给药总剂量低、作用时间短;多次穿刺局部给药需要CT辅助及较高的技术水平,而且风险较大,很难推广;经引流管局部注药易导致体外细菌通过引流管外口进入体内,有极大的深部感染风险。因此开发新的局部给药装置,以避免上述缺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持续给药囊管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局部给药方案面临的载药量小、作用时间短、穿刺操作风险大、易造成深部感染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持续给药囊管系统,包括囊状盲端、限流通道和引流管,所述的囊状盲端采用弹性可膨胀的材质制作,能够埋藏于皮下;所述的限流通道密封连接在囊状盲端和引流管之间;所述的囊状盲端用于储存流体药物并通过限流通道和引流管向治疗靶点持续灌流所述的流体药物;所述的限流通道用于限定从所述的囊状盲端流出的流体药物的流速和流量,以使注入所述囊状盲端的流体药物暂时留存在该囊状盲端中,继而使囊状盲端膨胀,从而维持流体药物从该囊状盲端向引流管的开口端的持续灌流。所述的治疗靶点包括人体内肿瘤周围或者是感染病灶周围的位置。所述的引流管的开口端植入在人体深部的治疗靶点。所述的囊状盲端埋藏于皮下以后,允许通过简单的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技术向埋藏于皮下的囊状盲端注射药物。优选地,所述的囊状盲端允许采用普通的肌肉注射针头、皮下注射针头或静脉输液针头向埋藏于皮下的囊状盲端注射药物。所述的囊状盲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开口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囊状盲端、限流通道和引流管采用弹性硅胶做成。所述的囊状盲端能够储药10ml至400ml。所述的限流通道使得从所述的囊状盲端流出的流体药物的限制流速为0.5ml/天至10ml/天,平均给药周期为1周至1年。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持续给药囊管系统通过将传统硅胶引流管的一端做成膨大的囊状盲端,用于埋植于皮下,以储存药物并接受体外注药,应用过程中,埋藏于皮下的囊状盲端可以容纳较多药物,从而解决一次性药物局部注射所面临的载药量小的问题;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持续给药囊管系统可用于反复多次给药,并且限流通道可以维持药物的持续灌流,避免了一次性药物局部注射所面临的作用时间短的问题;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持续给药囊管系统时,用于局部给药的穿刺操作与常规的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操作类似,无需CT辅助,避免了多次穿刺局部给药所面临的穿刺操作难度高、风险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持续给药囊管系统的囊状盲端埋藏于皮下,无体外部分,减少了体外细菌通过引流管外口进入体内造成深部感染的风险。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持续给药囊管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了本专利技术以有助于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持续给药囊管系统包括囊状盲端1、限流通道2和引流管3,所述的囊状盲端采用弹性可膨胀的材质制作,能够埋藏于皮下;所述的限流通道2密封连接在囊状盲端1和引流管3之间;所述的囊状盲端用于储存流体药物并通过限流通道2和引流管3向治疗靶点持续灌流所述的流体药物;所述的限流通道2用于限定从所述的囊状盲端流出的流体药物的流速和流量,以使注入所述囊状盲端的流体药物暂时留存在该囊状盲端中,继而使囊状盲端膨胀,从而维持流体药物从该囊状盲端向引流管的开口端4的持续灌流。所述的治疗靶点包括人体内肿瘤周围或者是感染病灶周围的位置。所述的引流管的开口端植入在人体深部的治疗靶点。所述的囊状盲端埋藏于皮下以后,允许通过简单的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技术向埋藏于皮下的囊状盲端注射药物。优选地,所述的囊状盲端允许采用普通的肌肉注射针头、皮下注射针头或静脉输液针头向埋藏于皮下的囊状盲端注射药物。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囊状盲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开口端也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以实现一种或多种药物的载药和递送。所述的囊状盲端、限流通道和引流管采用弹性硅胶做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持续给药囊管系统是在传统硅胶引流管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只保留传统引流管的体内部分,并且将引流管浅部一端用弹性硅胶做成可膨胀的囊状盲端,囊状盲端与引流管之间留有一狭窄的限流通道,该限流通道仅能让液体缓慢流过(囊状盲端储药约10-400ml,限流通道使得限制流速0.5-10ml/天,平均给药周期约1周-1年),以使注入膨胀盲端的药物暂时留存,继而使囊状盲端膨胀,从而维持药物从盲端向开口端的持续灌流。使用者可按照传统引流管的植入方式,将本专利技术的开口端植入深部的治疗靶点(如肿瘤周围或者是感染病灶周围),然后将本专利技术的囊状盲端埋藏于皮下。术后,只需利用普通的肌肉注射针头、皮下注射针头或静脉输液针头,采用简单的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技术,即可向埋藏于皮下的囊状盲端注射药物;注入囊状盲端的药物可经过引流管进入深部的治疗靶点,达到精准治疗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囊状盲端、限流通道和引流管的材料不限于硅胶材料,其他可用于人体植入的材料均可作为硅胶的替代材料。以上描述了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在此公开的实施方案可进行并不偏离本专利技术范畴和精神的改进和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持续给药囊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持续给药囊管系统包括囊状盲端、限流通道和引流管,所述的囊状盲端采用弹性可膨胀的材质制作,能够埋藏于皮下;所述的限流通道密封连接在囊状盲端和引流管之间;所述的囊状盲端用于储存流体药物并通过限流通道和引流管向治疗靶点持续灌流所述的流体药物;所述的限流通道用于限定从所述的囊状盲端流出的流体药物的流速和流量,以使注入所述囊状盲端的流体药物暂时留存在该囊状盲端中,继而使囊状盲端膨胀,从而维持流体药物从该囊状盲端向引流管的开口端的持续灌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持续给药囊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持续给药囊管系统包括囊状盲端、限流通道和引流管,所述的囊状盲端采用弹性可膨胀的材质制作,能够埋藏于皮下;所述的限流通道密封连接在囊状盲端和引流管之间;所述的囊状盲端用于储存流体药物并通过限流通道和引流管向治疗靶点持续灌流所述的流体药物;所述的限流通道用于限定从所述的囊状盲端流出的流体药物的流速和流量,以使注入所述囊状盲端的流体药物暂时留存在该囊状盲端中,继而使囊状盲端膨胀,从而维持流体药物从该囊状盲端向引流管的开口端的持续灌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续给药囊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靶点包括人体内肿瘤周围或者是感染病灶周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续给药囊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的开口端植入在人体深部的治疗靶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续给药囊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囊状盲端埋藏于皮下以后,允许通过简单的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军景泽昊王杰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