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宣力专利>正文

一次性心导管全景内窥及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6917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心导管全景内窥及给药装置,包括内窥单元、给药单元以及操作单元;所述的内窥单元包括COMS芯片帽、传输线以及与所述的COMS芯片帽连接的万向旋转接头;所述的COMS芯片帽在顶部以及侧端设置有多个COMS微型摄像头;所述的给药单元包括与所述的万向旋转接头连接的导管、设置在所述的导管上的多个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的通孔上的单向瓣膜;所述的通孔设置在靠近万向旋转接头的一端。本产品造型小,造价低,携带使用方便,可一次性使用,从根本上避免了病人之间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心导管全景内窥及给药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心导管全景内窥及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心导管术是指从周围血管插入导管、送至心腔及大血管各处的技术,用以获取信息,达到检查、诊断目的,还可进行某些治疗措施。导管可送入心脏右侧各部及肺动脉,亦可送入心脏左侧各部及主动脉,又可经导管注入造影剂或进行临床电生理检查。该技术自上世纪20年代末(1929Y)问世,是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心导管检查已成为检查与诊断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人术后监护、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监测等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一次性心导管全景内窥及给药装置。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心导管全景内窥及给药装置,包括内窥单元、给药单元以及操作单元;所述的内窥单元包括COMS芯片帽、传输线以及与所述的COMS芯片帽连接的万向旋转接头;所述的COMS芯片帽在顶部以及侧端设置有多个COMS微型摄像头;所述的给药单元包括与所述的万向旋转接头连接的导管、设置在所述的导管上的多个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的通孔上的单向瓣膜;所述的通孔设置在靠近万向旋转接头的一端。所述的传输线包括摄像线缆以及光纤线缆;所述的摄像线缆的两端分别与显示器以及COMS微型摄像头连接;所述的光纤线缆分别与光源以及COMS芯片帽连接。所述的传输线集成在所述的导管的内壁上。所述的导管上远离万向旋转接头的位置设置有给药入口;所述的给药入口通过蠕动泵与药罐连接。所述的COMS芯片帽的顶部为圆弧状。所述的操作单元包括刚性控制线;所述的刚性控制线设置在万向旋转接头以及导管的内部。所述的万向旋转接头为软管;所述的软管通过刚性螺纹口分别与导管以及COMS芯片帽连接。所述的万向旋转接头为软管;所述的软管与所述的导管以及COMS芯片帽分别焊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的单向瓣膜为十字瓣膜或者一字瓣膜。所述的单向瓣膜与所述的导管采用医用工程材料进行焊接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次性心导管全景内窥及给药装置能够在内窥的基础上找到病灶部位并实施确切的给药治疗,可起到实时给药的效果,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同时进行。COMS芯片帽上顶部和侧端的COMS微型摄像头能够对病灶进行实时全景的显示;且由于COMS微型摄像头极其微小,其能够在保障清晰度的情况下,大大缩小内窥装置的体积,使其作为心脏内窥镜成为可能;万向旋转接头的设置,能够通过刚性控制线控制整个装置的转向,从而能够深入到支路的血管进行观测和给药。给药单元通过单向瓣膜的设置能够实现精确给药,即在整体装置输入病灶的过程中,不会引起返流,只有在到达病灶,给药的过程中,单向瓣膜才会由于压力而打开,实现给药。同时,本产品造型小,造价低,携带使用方便,可一次性使用,从根本上避免了病人之间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次性心导管全景内窥及给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示出一种一次性心导管全景内窥及给药装置,包括内窥单元以及给药单元以及操作单元;所述的内窥单元包括COMS芯片帽1、传输线以及与所述的COMS芯片帽连接的万向旋转接头2;所述的COMS芯片帽在顶部以及侧端设置有多个COMS微型摄像头11;所述的传输线包括摄像线缆13以及光纤线缆14;所述的摄像线缆的两端分别与显示器以及COMS微型摄像头连接;所述的光纤线缆与光源连接且其头部设置在所述的COMS芯片帽上为COMS微型摄像头提供光源。所述的给药单元包括与所述的万向旋转接头连接的导管3、设置在所述的导管上的多个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的通孔上的单向瓣膜31;所述的通孔设置在靠近万向旋转接头的一端;所述的导管上远离万向旋转接头的位置设置有给药入口32;所述的给药入口32通过蠕动泵与药罐连接。所述的操作单元包括刚性控制线41;所述的刚性控制线设置在万向旋转接头以及导管3的内部。所述的刚性控制线、摄像线缆可以集成在同一个输出管42中,为了不阻碍施药,也可以将传输线即摄像线缆以及光纤线缆集成在导管的管壁上;刚性控制线的硬度可以在体外控制整体装置的前进以及万向旋转接头进行转向,但是其硬度不会对导管的管壁或者通过导管的管壁对血管壁造成伤害;同样的导管本身的硬度也不会对血管壁造成压迫或者伤害。所述的万向旋转接头为软管;所述的软管通过刚性螺纹口分别与导管以及COMS芯片帽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的单向瓣膜为十字瓣膜或者一字瓣膜。所述的单向瓣膜与所述的导管采用医用工程材料进行焊接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一次性心导管全景内窥及给药装置插入到患者病灶处进行检测给药;由于COMS微型摄像头设置在COMS芯片帽的顶部以及侧端,其通过摄像线缆与显示器连接可以在显示器上实时全景观测病灶处,光纤线缆为其提供光源;且由于COMS微型摄像头极其微小,其能够在保障清晰度的情况下,大大缩小内窥装置的体积,使其作为心脏内窥镜成为可能;当然,本申请的装置不仅仅使用时心脏的内窥与治疗,其可以同时应用与妇科、泌尿系统等器官。而万向旋转接头的设置,能够通过刚性控制线控制整个装置的转向,从而能够实现整个装置的转向,可以深入到旁支路的血管进行观测和给药。当需要给药时,通过给药入口进行注药,给药入口通过蠕动泵与药罐连接。通过蠕动泵以及其他控制装置可以实现精确给药。单向瓣膜的设置能够实现在整体装置输入病灶的过程中,不会引起返流,只有在到达病灶,注入药物,单向瓣膜才会由于压力而打开,实现给药。因此本申请的一次性心导管全景内窥及给药装置能够实现诊断与治疗的同时进行,且产品造型小,造价低,携带使用方便,可一次性使用,从根本上避免了病人之间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问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心导管全景内窥及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窥单元、给药单元以及操作单元;所述的内窥单元包括COMS芯片帽、传输线以及与所述的COMS芯片帽连接的万向旋转接头;所述的COMS芯片帽在顶部以及侧端设置有多个COMS微型摄像头;所述的给药单元包括与所述的万向旋转接头连接的导管、设置在所述的导管上的多个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的通孔上的单向瓣膜;所述的通孔设置在靠近万向旋转接头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心导管全景内窥及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窥单元、给药单元以及操作单元;所述的内窥单元包括COMS芯片帽、传输线以及与所述的COMS芯片帽连接的万向旋转接头;所述的COMS芯片帽在顶部以及侧端设置有多个COMS微型摄像头;所述的给药单元包括与所述的万向旋转接头连接的导管、设置在所述的导管上的多个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的通孔上的单向瓣膜;所述的通孔设置在靠近万向旋转接头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心导管全景内窥及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输线包括摄像线缆以及光纤线缆;所述的摄像线缆的两端分别与显示器以及COMS微型摄像头连接;所述的光纤线缆分别与光源以及COMS芯片帽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心导管全景内窥及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输线集成在所述的导管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心导管全景内窥及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上远离万向旋转接头的位置设置有给药入口;所述的给药入口通过蠕动泵与药罐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宣力苑耀华赵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刘宣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