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521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包括光伏板扇叶和通孔,所述光伏板扇叶的中端设置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下方设置有立架,所述立架的外侧设置有夹持架,且夹持架的两端设置有调节转轴,所述调节转轴的外侧设置有上支架,且上支架的内部设置有内架,所述内架的下端设置有下支架,且下支架的底端设置有基座,所述立架的底端两侧设置有滑槽,且滑槽的表面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条,且螺纹条的外部设置有限位块。该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光伏板扇叶的设置使得自身在受到太阳照射的同时,还能够通过风力进行发电,增加整个发电过程的稳定性,旋转轴的设置便于光伏板扇叶依靠风力进行转动,从而转化为电能。电能。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今,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利用各种新能源之间或新能源与其他能源之间的互补性所组成的发电装置。新能源中,有的资源丰富,但受气候和地势等自然条件影响,来源不稳定;有的本身是廉价或无偿的,但将其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目前价格仍较昂贵。新能源发电要在经济上和技术上与常规能源发电方式相竞争,以求得实际应用,但是市场上大多数的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存在造价昂贵等弊端。
[0003]市场上的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在使用中存在造价昂贵导致经济上难以实现,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的高度不易调节导致装置整体适配性较低,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的角度不易调节导致发电效果难以最大化,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在使用中存在造价昂贵导致经济上难以实现,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的高度不易调节导致装置整体适配性较低,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的角度不易调节导致发电效果难以最大化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包括光伏板扇叶和通孔,所述光伏板扇叶的中端设置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下方设置有立架,所述立架的外侧设置有夹持架,且夹持架的两端设置有调节转轴,所述调节转轴的外侧设置有上支架,且上支架的内部设置有内架,所述内架的下端设置有下支架,且下支架的底端设置有基座,所述立架的底端两侧设置有滑槽,且滑槽的表面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条,且螺纹条的外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上支架的表面设置有通孔,且通孔的外侧设置有螺栓,所述基座的两侧设置有延伸架。
[0006]优选的,所述光伏板扇叶通过旋转轴与立架构成旋转结构,且光伏板扇叶设置有三组。
[0007]优选的,所述夹持架与立架之间紧密贴合,且夹持架与调节转轴之间为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上支架通过内架与下支架构成螺纹结构,且上支架呈对称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上支架与内架之间结构相吻合,且内架与下支架之间为焊接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立架通过螺纹条与滑槽构成卡合结构,且螺纹条与限位块之间为螺纹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设置有光伏板扇叶,光伏板扇叶通过旋转轴与立架构成旋转结构,光伏板扇叶的设置使得自身在受到太阳照射的同时,还能够通过风力进行发电,增加整个发电过程的稳定性,旋转轴的设置便于光伏板扇叶依靠风力进行转动,从而转化为电能,三组光伏板扇叶的设置利于将自身所
受太阳光照面积最大化;
[0012]夹持架与立架之间的紧密贴合增强了二者之间的稳定性,立架可沿着调节转轴进行角度的调节,利于不用时间段的太阳光长时间且有效照射至光伏板扇叶表面上,尽可能将能源转换最大化,夹持架与调节转轴之间的固定连接避免二者之间出现松动;
[0013]手动将内架拉出,将螺栓穿过上支架与内架之间相对应的通孔内并拧紧,从而有效的对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高度进行固定,增加装置的适配性,通孔的设置有效的对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高度进行调节,内架与下支架之间的焊接连接增强了二者之间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滑槽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上支架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光伏板扇叶;2、旋转轴;3、夹持架;4、调节转轴;5、立架;6、上支架;7、内架;8、螺栓;9、下支架;10、螺纹条;11、限位块;12、滑槽;13、基座;14、延伸架;15、调节孔;1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包括光伏板扇叶1、旋转轴2、夹持架3、调节转轴4、立架5、上支架6、内架7、螺栓8、下支架9、螺纹条10、限位块11、滑槽12、基座13、延伸架14、调节孔15和通孔16,光伏板扇叶1的中端设置有旋转轴2,且旋转轴2的下方设置有立架5,立架5的外侧设置有夹持架3,且夹持架3的两端设置有调节转轴4,调节转轴4的外侧设置有上支架6,且上支架6的内部设置有内架7,内架7的下端设置有下支架9,且下支架9的底端设置有基座13,立架5的底端两侧设置有滑槽12,且滑槽12的表面设置有调节孔15,调节孔15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条10,且螺纹条10的外部设置有限位块11,上支架6的表面设置有通孔16,且通孔16的外侧设置有螺栓8,基座13的两侧设置有延伸架14;
[0020]光伏板扇叶1通过旋转轴2与立架5构成旋转结构,且光伏板扇叶1设置有三组,光伏板扇叶1表面采用的是太阳能光伏板,光伏板扇叶1的设置使得自身在受到太阳照射的同时,还能够通过风力进行发电,增加整个发电过程的稳定性,旋转轴2的设置便于光伏板扇叶1依靠风力进行转动,从而转化为电能,三组光伏板扇叶1的设置利于将自身所受太阳光照面积最大化;
[0021]夹持架3与立架5之间紧密贴合,且夹持架3与调节转轴4之间为固定连接,夹持架3与立架5之间的紧密贴合增强了二者之间的稳定性,立架5可沿着调节转轴4进行角度的调节,利于不用时间段的太阳光长时间且有效照射至光伏板扇叶1表面上,尽可能将能源转换
最大化,夹持架3与调节转轴4之间的固定连接避免二者之间出现松动;
[0022]上支架6通过内架7与下支架9构成螺纹结构,且上支架6呈对称分布,使用者手动拧松螺栓8将上支架6与下支架9进行分离,便于将上支架6进行拆卸及检修,上支架6的上端呈水平状分布,便于调节转轴4的放置,上支架6的对称分布加强了对立架5的稳固性,螺栓8的设置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拆装性;
[0023]上支架6与内架7之间结构相吻合,且内架7与下支架9之间为焊接连接,由于上支架6与内架7之间结构相吻合,上支架6与内架7的表面均设置有通孔16,使用者手动将内架7拉出,将螺栓8穿过上支架6与内架7之间相对应的通孔16内并拧紧,从而有效的对上支架6与下支架9之间的高度进行固定,增加装置的适配性,通孔16的设置有效的对上支架6与下支架9之间的高度进行调节,内架7与下支架9之间的焊接连接增强了二者之间的稳固性;
[0024]立架5通过螺纹条10与滑槽12构成卡合结构,且螺纹条10与限位块11之间为螺纹连接,使用者手动将立架5调至倾斜从而使得光伏板扇叶1获得相应的光照适合角度,手动将螺纹条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混合发电装置,包括光伏板扇叶(1)和通孔(16),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扇叶(1)的中端设置有旋转轴(2),且旋转轴(2)的下方设置有立架(5),所述立架(5)的外侧设置有夹持架(3),且夹持架(3)的两端设置有调节转轴(4),所述调节转轴(4)的外侧设置有上支架(6),且上支架(6)的内部设置有内架(7),所述内架(7)的下端设置有下支架(9),且下支架(9)的底端设置有基座(13),所述立架(5)的底端两侧设置有滑槽(12),且滑槽(12)的表面设置有调节孔(15),所述调节孔(15)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条(10),且螺纹条(10)的外部设置有限位块(11),所述上支架(6)的表面设置有通孔(16),且通孔(16)的外侧设置有螺栓(8),所述基座(13)的两侧设置有延伸架(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清燕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海博旭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