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加压排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406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加压排屑装置,包括:上模;下模;冲子,所述冲子穿设在所述上模上,所述冲子能够从上模进入下模对产品进行冲压;所述冲子包括第一柱体、锥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锥体以及第二柱体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柱体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柱体的横截面的直径,所述锥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柱体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二柱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柱体的底面连接;所述冲子上还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内,所述第一通孔从所述第一柱体远离所述锥体的一端,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所述第一柱体、所述锥体和第二柱体内,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其能够将冲压碎屑有效排出。其能够将冲压碎屑有效排出。其能够将冲压碎屑有效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加压排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了模具冲压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自加压排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模具在冲压时,因为模具上存在润滑油,一般使用压缩机吹气将冲子冲压形成的碎屑从下模排出。
[0003]但是这种方法会存在以下问题:使用压缩机吹走碎屑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对操作人员产生伤害;压缩机在模具工作时,一直处于吹气状态,且模具停止工作后,气管还会持续吹气,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加压排屑装置,其能够将冲压碎屑有效排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加压排屑装置,包括:
[0006]上模;
[0007]下模;
[0008]冲子,所述冲子穿设在所述上模上,所述冲子能够从上模进入下模对产品进行冲压;所述冲子包括第一柱体、锥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锥体以及第二柱体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柱体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柱体的横截面的直径,所述锥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柱体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二柱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柱体的底面连接;所述冲子上还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内,所述第一通孔从所述第一柱体远离所述锥体的一端,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所述第一柱体、所述锥体和第二柱体内,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横截面的直径比所述第二通孔横截面的直径大。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持在所述第一柱体内部的第一通孔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持在所述上模上。
[0011]优选的,所述冲子的第一柱体相对所述第二柱体远离所述上模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冲子的第二柱体能够进入所述下模,对产品进行冲压。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使用负压的远离在冲压时将冲压碎屑从冲子上吹走,防止冲子上粘有冲压碎屑在进行下一步冲压时对冲压产品造成损伤,大大减小冲压的不良品率,有效节省了能源,有效减少噪音对操作人员的伤害。
[0014]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加压排屑装置的冲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加压排屑装置的冲压起始状态截面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加压排屑装置的冲压状态截面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加压排屑装置的冲压结束状态截面图;
[0020]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0021]1、上模;
[0022]2、下模;
[0023]3、冲子;31、第一柱体;32、锥体;33、第二柱体;34、第一通孔;35、第二通孔;3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加压排屑装置。
[0027]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冲子包括第一柱体、锥体以及第二柱体由上到下依次设置。
[0028]所述第一柱体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柱体的横截面,所述第一柱体的下端与所述锥体的底面相接,所述第二柱体的上端与所述锥体的尖部相接。
[0029]所述第一柱体的上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0030]所述第一柱体、锥体以及第二柱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相重合,所述第二通孔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接。
[0031]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的直径。
[0032]请参考图2,在冲压的起始状态,所述冲子处于所述上模内,所述冲子的第一柱体设置在最上端,所述弹簧抵持在所述上模上。
[0033]进一步的,请参考图3,所述上模下行,将冲子下压,所述弹簧被压缩到第一通孔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柱体压入所述下模,对产品进行冲压,所述第二柱体的下端上带有冲压碎屑,所述第二柱体上可能带有油渍,使得冲压碎屑会粘在第二柱体上,所述第一柱体
在冲压时,其上端会与上模抵触,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通孔内的气体被压缩,被压缩的气体进入第二通孔,在通过第二通孔的下端喷出,将粘在第二柱体下端的冲压碎屑吹走。
[0034]进一步的,请参考图4,冲压结束后,所述上模上行,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离开所述上模,所述弹簧伸出所述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配合所述上模的内壁形成一个负压的腔室,使得外部的气体通过第二通孔的下端进入所述第二通孔,进一步进入第一通孔,再进入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配合所述上模的内壁形成的负压腔室,使得腔室内的气压达到平衡。
[0035]本技术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加压排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冲子,所述冲子穿设在所述上模上,所述冲子能够从上模进入下模对产品进行冲压;所述冲子包括第一柱体、锥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锥体以及第二柱体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柱体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柱体的横截面的直径,所述锥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柱体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二柱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柱体的底面连接;所述冲子上还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内,所述第一通孔从所述第一柱体远离所述锥体的一端,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所述第一柱体、所述锥体和第二柱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永安林遥周志斌汪大海王小峰
申请(专利权)人:艾柯豪博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