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405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差速器总成及汽车,其中,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壳体、主减速齿轮、齿轮轴、行星齿轮以及、定轴齿轮,差速器壳体上下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通孔,齿轮轴两端分别置于第一通孔内,主减速齿轮沿内径方向延伸出一固定环,固定环内径大于齿轮轴的长度,齿轮轴位于固定环内,齿轮轴在第一通孔对应位置设有一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套设有一弹性垫圈,弹性垫圈外径大于齿轮轴的外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弹性垫圈的设置,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振动导致齿轮轴轴向窜动,弹性垫圈可通过与差速器壳体的摩擦力降低轴向窜动频率,进而降低齿轮轴与固定环由于碰撞产生的噪音。降低齿轮轴与固定环由于碰撞产生的噪音。降低齿轮轴与固定环由于碰撞产生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速器总成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差速器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汽车出行,汽车需求量日益增长。差速器是汽车中重要的变速装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差速器使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通过换挡可以使发动机在其最佳的动力性能状态下工作。
[0003]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对差速器进油,通常不会固定差速器内的行星齿轮轴,但是由于行星齿轮轴和主减速齿轮存在间隙,当汽车行驶时,行星齿轮轴由于轴向窜动与主减速齿轮发生碰撞,进而导致噪音的产生,噪声过大不但会增加驾驶员和乘客情绪疲劳,同时也会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差速器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行驶时由于振动,导致齿轮轴轴向窜动与主减速齿轮碰撞产生的噪音较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壳体、主减速齿轮、齿轮轴、对称套设在所述齿轮轴上的两个行星齿轮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两端的两个定轴齿轮,所述差速器壳体上下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齿轮轴两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主减速齿轮沿内径方向延伸出一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径大于所述齿轮轴的长度,所述齿轮轴位于所述固定环内,所述齿轮轴在所述第一通孔对应位置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套设有一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外径大于所述齿轮轴的外径。
[0006]进一步地,所述齿轮轴两端还对称设有两个沉孔,所述沉孔内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未压缩状态下的高度大于所述沉孔的深度。
[0007]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壳体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主减速齿轮在所述第二通孔对应位置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三通孔,所述主减速齿轮通过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以及第二通孔的螺栓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螺栓套设有一垫圈,所述垫圈位于所述主减速齿轮与所述螺栓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壳体上下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限位部,所述行星齿轮远离所述定轴齿轮的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贴合。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定轴齿轮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面连接,所述差速器壳体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面贴合,所述第二限位部内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外径相等。
[0011]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壳体两端对称设有两个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定轴齿轮安装方向同轴心。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垫圈在周向位置设有一开口。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垫圈材料为弹簧钢。
[0014]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差速器总成。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齿轮轴上设置一弹性垫圈,当车辆在行驶过程,齿轮轴轴向窜动与主减速齿轮发生碰撞产生噪音,弹性垫圈可通过与差速器壳体的摩擦力降低轴向窜动频率,进而降低了齿轮轴与主减速齿轮由于碰撞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差速器总成的爆炸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差速器总成的左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差速器总成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弹性垫圈的轴测图;
[00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1]差速器总成10行星齿轮15主减速齿轮11螺栓16定轴齿轮12弹性垫圈17齿轮轴13弹簧18差速器壳体14
ꢀꢀ
[002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差速器总成10,包括差速器壳体14以及固设在所述差速器壳体14上的主减速齿轮11,具体的,所述差速器壳体14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主减速齿轮11在所述第二通孔对应位置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三通孔,所述主减速齿轮11通过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以及第二通孔的螺栓16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壳体14上,为了分散所述螺栓 16对主减速齿轮11的压力,所述螺栓16套设有一垫圈,所述
垫圈位于所述主减速齿轮11与所述螺栓16之间。
[0027]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总成10还包括一齿轮轴13、对称套设在所述齿轮轴 13上的两个行星齿轮15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14两端的两个定轴齿轮12,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定轴齿轮12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面连接,所述差速器壳体14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面贴合,并且所述第二限位部内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外径相等。同时,所述差速器壳体14两端对称设有两个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定轴齿轮12安装方向同轴心。
[0028]为了能够使得所述定轴齿轮12以及所述行星齿轮15转动,如图3中所述差速器总成10的剖视图所示,所述行星齿轮15齿面与所述定轴齿轮12啮合,所述差速器壳体14上下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齿轮轴13两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并且,所述差速器壳体14上下还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限位部,所述行星齿轮15远离所述定轴齿轮12的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贴合。由于所述齿轮轴13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会发生轴向窜动,为了降低所述齿轮轴13轴向窜动的频率,所述主减速齿轮11沿内径方向延伸出一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径大于所述齿轮轴13的长度,所述齿轮轴13位于所述固定环内,所述齿轮轴13在所述第一通孔对应位置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套设有一弹性垫圈17,所述弹性垫圈17外径大于所述齿轮轴13的外径,具体的,图4为所述弹性垫圈17的结构图,所述弹性垫圈17在周向位置设有一开口,所述弹性垫圈17通过所述开口卡入所述环形凹槽内,并且,由于所述弹性垫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器壳体、主减速齿轮、齿轮轴、对称套设在所述齿轮轴上的两个行星齿轮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两端的两个定轴齿轮,所述差速器壳体上下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齿轮轴两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主减速齿轮沿内径方向延伸出一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径大于所述齿轮轴的长度,所述齿轮轴位于所述固定环内,所述齿轮轴在所述第一通孔对应位置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套设有一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外径大于所述齿轮轴的外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轴两端还对称设有两个沉孔,所述沉孔内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未压缩状态下的高度大于所述沉孔的深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主减速齿轮在所述第二通孔对应位置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三通孔,所述主减速齿轮通过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以及第二通孔的螺栓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强施伟薛云
申请(专利权)人:麦格纳动力总成江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