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尾藻海苔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4009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马尾藻海苔及其制备方法,探究了马尾藻海苔的工艺过程及最佳工艺条件,成功研制了调味即食马尾藻海苔,通过特定的脱腥方案可有效改善了马尾藻涩腥等异味,口感和风味品质优良,通过优化制备工艺中各个步骤的条件,前后环节相互协调影响,得到适合马尾藻海苔的最佳制备方案,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工成本低廉,为提高马尾藻的经济产值提供了新的出路。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尾藻海苔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苔制品加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马尾藻海苔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马尾藻是海洋藻类植物,属褐藻门,马尾藻科,马尾藻属。盛产于我国沿海地带,江苏、广东、山东等都是养殖大省。马尾藻的用途比较宽广,古代就有将其应用于医药的例子:马尾藻有清热消痰,利水护脏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颈下硬核痛,脚气浮肿和水肿等病症;在现代,由于马尾藻所含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高,所以大多数被用于提取褐藻胶等工业原料。此外马尾藻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远高于海带和紫菜。所以可以将马尾藻作为保健食品和药用的优质原料。马尾藻中脂肪含量较低,但远高于海带和紫菜。马尾藻中褐藻淀粉含量较高,经磺化后可得褐藻淀粉硫酸酯,可以代替肝素,具有抗高血脂和抗凝作用。马尾藻的碳水化合物除褐藻淀粉外,主要含有褐藻胶、褐藻糖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等,其含量达60%左右,可作为高活性膳食纤维的优质原料。马尾藻在氨基酸构成比例方面大部分氨基酸比较接近,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合理,氨基酸化学评分在80~88之间,远高于海带和紫菜。马尾藻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是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0003]目前市面上主要的海藻食品是海带,紫菜,裙带菜,方便海藻食品仅有以紫菜为原料制成的海苔较普遍,如公开号为CN10607208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由紫菜和调味料制备而成的海苔,但由于马尾藻口感粗糙,腥味过大而很难直接用于制备海苔产品,难以被消费者所接受,而一般不作为方便海藻食品的原料。
[0004]因此,基于马尾藻优良的营养价值和保健效果,研制马尾藻方便食品对马尾藻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马尾藻口感粗糙,腥味过大而很难制备成方便食品被消费者所接受。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马尾藻海苔及其制备方法,探究了马尾藻海苔的工艺过程及最佳工艺条件,成功研制了调味即食马尾藻海苔,通过特定的脱腥方案可有效改善了马尾藻涩腥等异味,口感酥脆,风味品质优良,通过优化制备工艺中各个步骤的条件,前后环节相互协调影响,得到适合马尾藻海苔的最佳制备方案,且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成本低廉,为提高马尾藻的经济产值提供了新的出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马尾藻海苔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马尾藻海苔。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给予实现的: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马尾藻海苔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0010]S1.脱腥:将马尾藻使用2.5~3.5g/mL白醋浸泡20~35min,再用甘草与马尾藻一起熬煮15~25min;
[0011]S2.切碎打浆:将马尾藻切碎,加入料液比为1:1~4的水进行打浆得到马尾藻浆,
再加入马尾藻重量0.1~0.4%的海藻酸钠于马尾藻浆中混匀;
[0012]S3.对步骤S2得到的混匀浆料进行调味;
[0013]S4.涂平板:取10~50g调味好的浆料均匀涂布在10
×
10cm锡纸上;
[0014]S5.烘烤:先在175~200℃下烤制30~35min,取出整形后在90~100℃下继续烘烤直至产品变干。
[0015]由于马尾藻本身腥味太重,未经脱腥工艺即进行打浆得到的马尾藻浆有难闻的腥味,将严重影响成品的感官。本专利技术脱腥步骤采用白醋和甘草联合脱腥,能实现理想的脱腥效果,在白醋浸泡过后,藻腥味虽然可以明显消除,但会产生不愉快的醋酸味,所以进行后续的甘草熬煮脱腥,由于甘草味甜,具有天然的芳香味,它可以进一步改善马尾藻涩腥等异味。
[0016]一般食品加工多采用食醋,但食醋中除含有醋酸外,还有许多其他成分,而白醋为冰醋酸稀释而成的,醋酸含量更高,本专利技术采用白醋脱腥效果更好;马尾藻本身颜色较深,而市场上所售的紫菜海苔颜色均为浅绿色,为保持产品的感官良好,脱腥时醋酸使用无色的白醋而非有色的食醋。
[0017]传统的海苔加工中,要求物料在适当的油温中油炸一定时间后出锅,但这种加工工艺必然会带来由于油脂的氧化而造成的产品酸败,产生哈喇味的问题,还会使营养物质丧失、产生毒性物质和弱化加工适应性,导致产品感官品质的下降。而本专利技术采取烘烤的方法,不仅使微生物等导致产品变质的因素被消除,油脂酸败的隐患也大大降低。
[0018]优选地,所述马尾藻围氏马尾藻,相较于硇洲马尾藻,围氏马尾藻颜色为黄褐色,而硇洲马尾藻的颜色为黑褐色,在基于保持成品外观方面的考虑,围氏马尾藻更适宜于作为方便海藻食品的原料。
[0019]上述步骤S2中先经切碎再进行打浆,本专利技术研究表明,若不经切碎的工艺直接进行打浆,则马尾藻浆中仍会混有大量未打浆完全的马尾藻茎,涂平板时粘合度下降,所以切碎步骤有利于打浆的完全。
[0020]马尾藻本身含有的海藻胶含量较高,但通过空白试验表明,其含量不足以使马尾藻浆形成足够的胶黏性,烘烤后产品仍然会出现裂纹,而海藻酸钠因保持着呈负离子的基团,故有反对电荷,对疏水性悬浊液有凝集作用,在食品中常做增稠剂,而且海藻酸钠成膜性较好,具有形成纤维和薄膜的能力,增稠剂的使用可以增加浆液的胶黏性,烘烤时出现的裂纹较少,揭片性最好。
[0021]优选地,步骤S1所述甘草与马尾藻的质量比为5~25g:50g。
[0022]最优选地,步骤S1所述脱腥为将50g马尾藻使用3.5g/mL白醋浸泡35min,再用20g甘草与马尾藻一起熬煮25min。采用该最佳条件脱腥效果最佳。
[0023]优选地,所述脱腥操作重复2~3次。
[0024]优选地,所述马尾藻无病变、腐败现象。
[0025]优选地,步骤S1前还需要对马尾藻原料进行预处理,具体是:选取新鲜采收,经清洗、干燥的马尾藻,干燥的马尾藻水分含量为15~20%;用自来水洗净去杂,再浸泡于蒸馏水中,捞出沥干备用,沥干备用的马尾藻水分含量为150~170%。
[0026]最优选地,步骤S2所述海藻酸钠的加入量为马尾藻重量的0.3%。实验表明,随着海藻酸钠加入量的增加,藻浆会变得越来越稠,但不会导致大将颗粒的变大与打浆的不完
全,本专利技术最佳的海藻酸钠加入量为0.2%。
[0027]优选地,步骤S3所述调味为:每30g藻浆内加入30g酱油、10g白糖、10g料酒、1g五香粉、0.2g鸡精,搅拌均匀后腌制2小时。
[0028]最优选地,步骤S4所述涂平板为将30g调味好的浆料均匀涂布在10
×
10cm烤盘上。如果涂平板的量太少,则表面稀疏,烘烤后易产生较多的裂纹和碎片;如果涂平板量太多,厚度较大,烘烤时往往表面的藻浆已经烤焦,而内部的藻浆仍保持液体状态,此时若继续烘烤使内部藻浆也变干燥,则得到的产品是表面卷曲的干黑木耳状,伴随焦糊味,质量很差。实验表明最佳涂平板量30g/10
×
10cm,厚度大约0.3cm较佳。
[0029]最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尾藻海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S1.脱腥:将马尾藻使用2.5~3.5g/mL白醋浸泡20~35min,再用甘草与马尾藻一起熬煮15~25min;S2.切碎打浆:将马尾藻切碎,加入料液比为1:1~4的水进行打浆得到马尾藻浆,再加入马尾藻重量0.1~0.4%的海藻酸钠于马尾藻浆中混匀;S3.对步骤S2得到的混匀浆料进行调味;S4.涂平板:取10~50g调味好的浆料均匀涂布在10
×
10cm锡纸上;S5.烘烤:先在175~200℃下烤制30~35min,取出整形后在90~100℃下继续烘烤直至产品变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甘草与尾藻的质量比为5~25g:50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脱腥为将50g马尾藻使用3.5g/mL白醋浸泡35min,再用20g甘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素华王维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