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内壁喷涂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244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车内壁喷涂机器人,包括控制装置、支撑装置、电机Ⅰ、挡板、移动轮、转轴、安装平台、红外测距传感器、升降装置、移动装置、置料装置、底角板、固定螺丝、风机,通过支撑装置使整个安装平台在不使用时可落下防止直接用轮胎放置而不稳;通过升降装置可提升装置行程的利用率,减小整个装置的高度利于机器的平稳运行;通过置料装置对物料混合搅拌为使用提供材料;通过风机加速车厢内的空气流动,降低油漆味。降低油漆味。降低油漆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车内壁喷涂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喷涂机器
,具体为一种列车内壁喷涂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使用人工对列车内壁进行喷涂时使人置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喷涂时对人的危害较大,并且内壁的喷涂高度也较高,大部分现有的喷涂机器人的喷涂手臂并不能满足喷涂高度,即便喷涂高度可达到要求机械手臂也会因伸出过长导致机架运行不稳不利用均匀喷涂而达不到既定要求;采用轮胎式的机器人不使用放置时易发生放置不稳的问题影响周围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列车内壁喷涂机器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控制装置、支撑装置、电机Ⅰ、挡板、移动轮、转轴、安装平台、红外测距传感器、升降装置、移动装置、置料装置、底角板、固定螺丝、出气口、风机和进气口;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安装平台上面;所述支撑装置安装在安装平台下方;所述挡板固定于支撑装置下方;所述电机Ⅰ安装在挡板外侧;所述移动轮与电机Ⅰ输出轴连接并置于两挡板内;成对所述移动轮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安装平台四个侧面安装有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升降装置安装于移动装置上;所述移动装置固定安装在安装平台右侧;所述置料装置固定安装在安装平台上顶面中部;所述风机通过底角板和固定螺丝的相互配合固定安装在安装平台左侧;所述出气口置于风机前侧;所述进气口置于风机后端。
[000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电动推杆、巡线模块和缓冲弹簧;所述电动推杆下节固定于支撑架中,上端固定连接安装平台下方;所述巡线模块安装在挡板外侧;所述缓冲弹簧套接在电动推杆上节。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架、挡块、电机Ⅱ、齿板、喷头、移动框、齿轮、凸起板和凸起块;所述升降架安装在移动框上;所述移动框上置于移动装置中;所述挡块安装于升降架前部上端与下端;所述电机Ⅱ固定安装于左侧挡块外侧;所述齿板与电机Ⅱ输出轴相连接并置于挡块中并与齿板相啮合;所述齿板由凸起板挡在升降架中;所述凸起块安装在齿板背部;所述喷头安装于齿板背部的凸起块上。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丝杠、槽块和电机Ⅲ;所述槽块安装在安装平台上部右侧;所述电机Ⅲ安装在槽块前端;所述丝杠置于槽块内并与电机Ⅲ输出轴相连接;所述丝杠与移动框相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置料装置包括气泵Ⅰ、置料罐、置料框、电机Ⅳ、气泵Ⅱ、输料管和搅拌扇叶;所述气泵Ⅰ安装在置料罐上部;所述置料框安装在安装平台中部其上部开有倒料口;所述电机Ⅳ安装在置料框上;气泵Ⅱ安装在电机Ⅳ左侧;所述输料管一端与气泵Ⅱ连接,另一端与喷头连接;所述搅拌扇叶与电机Ⅳ输出轴相连接。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支撑装置使整个安装平台在不使用时可
落下防止直接用轮胎放置而不稳;通过升降装置可提升装置行程的利用率,减小整个装置的高度利于机器的平稳运行;通过置料装置对物料混合搅拌为使用提供材料;通过风机加速车厢内的空气流动,降低油漆味。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5为本技术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

控制装置、2

支撑装置、201

支撑架、202

电动推杆、203

巡线模块、204
‑ꢀ
缓冲弹簧、3

电机Ⅰ、4

挡板、5

移动轮、6

转轴、7

安装平台、8

红外测距传感器、9

升降装置、901

升降架、902

挡块、903

电机Ⅱ、904

齿板、905

喷头、906

移动框、907

齿轮、 908

凸起板、909

凸起块、10

移动装置、1001

丝杠、1002

槽块、1003

电机Ⅲ、11

置料装置、1101

气泵Ⅰ、1102

置料罐、1103

置料框、1104

电机Ⅳ、1105

气泵Ⅱ、1106

输料管、 1107

搅拌扇叶、12

底角板、13

固定螺丝、14

出气口、15

风机、16

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
[0016]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列车内壁喷涂机器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控制装置1、支撑装置2、电机Ⅰ3、挡板4、移动轮5、转轴6、安装平台7、红外测距传感器8、升降装置9、移动装置10、置料装置11、底角板12、固定螺丝13、出气口 14、风机15和进气口16;所述控制装置1安装在安装平台7上面;所述支撑装置2安装在安装平台7下方;所述挡板4固定于支撑装置2下方;所述电机Ⅰ3安装在挡板4外侧;所述移动轮5与电机Ⅰ3输出轴连接并置于两挡板4内;成对所述移动轮5通过转轴6相连接;所述安装平台7四个侧面安装有红外测距传感器8;所述升降装置9安装于移动装置10 上;所述移动装置10固定安装在安装平台7右侧;所述置料装置11固定安装在安装平台7 上顶面中部;所述风机15通过底角板12和固定螺丝13的相互配合固定安装在安装平台7 左侧;所述出气口14置于风机15前侧;所述进气口16置于风机15后端。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支撑架201、电动推杆 202、巡线模块203和缓冲弹簧204;所述电动推杆202下节固定于支撑架201中,上端固定连接安装平台7下方;所述巡线模块203安装在挡板4外侧;所述缓冲弹簧204套接在电动推杆202上节。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9包括升降架901、挡块902、电机Ⅱ903、齿板904、喷头905、移动框906、齿轮907、凸起板908和凸起块909;所述升降架901安装在移动框906上;所述移动框906上置于移动装置10中;所述挡块902安装于升降架901前部上端与下端;所述电机Ⅱ903固定安装于左侧挡块902外侧;所述齿板 904与电机Ⅱ903输出轴相连接并置于挡块中并与齿板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内壁喷涂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1)、支撑装置(2)、电机Ⅰ(3)、挡板(4)、移动轮(5)、转轴(6)、安装平台(7)、红外测距传感器(8)、升降装置(9)、移动装置(10)、置料装置(11)、底角板(12)、固定螺丝(13)、出气口(14)、风机(15)和进气口(16);所述控制装置(1)安装在安装平台(7)上面;所述支撑装置(2)安装在安装平台(7)下方;所述挡板(4)固定于支撑装置(2)下方;所述电机Ⅰ(3)安装在挡板(4)外侧;所述移动轮(5)与电机Ⅰ(3)输出轴连接并置于两挡板(4)内;成对所述移动轮(5)通过转轴(6)相连接;所述安装平台(7)四个侧面安装有红外测距传感器(8);所述升降装置(9)安装于移动装置(10)上;所述移动装置(10)固定安装在安装平台(7)右侧;所述置料装置(11)固定安装在安装平台(7)上顶面中部;所述风机(15)通过底角板(12)和固定螺丝(13)的相互配合固定安装在安装平台(7)左侧;所述出气口(14)置于风机(15)前侧;所述进气口(16)置于风机(15)后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内壁喷涂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支撑架(201)、电动推杆(202)、巡线模块(203)和缓冲弹簧(204);所述电动推杆(202)下节固定于支撑架(201)中,上端固定连接安装平台(7)下方;所述巡线模块(203)安装在挡板(4)外侧;所述缓冲弹簧(204)套接在电动推杆(202)上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列车内壁喷涂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9)包括升降架(901)、挡块(902)、电机Ⅱ(903)、齿板(904)、喷头(905)、移动框(9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举平余为清邱大龙王良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景慧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