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鸿贵专利>正文

一种气囊减震独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1575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囊减震独轮车,包括:电机轮组件;轮架,所述轮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导向装置,所述轮架通过导向装置与所述电机轮组件相对滑动连接;设置于所述轮架与电机轮组件之间的减震气囊,所述减震气囊承载所述轮架与电机轮组件之间相对运动的减震。在该独轮车中,通过采用减震气囊进行减震,具有质量小、舒适性好、耐疲劳、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且其行程比值大,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较佳的减震效果;同时,减震气囊的刚度随着震动载荷量而变,故而能够避免弹性触底,防止轮架与电机轮组件之间产生刚性碰撞。电机轮组件之间产生刚性碰撞。电机轮组件之间产生刚性碰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减震独轮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独轮车
,尤其涉及一种气囊减震独轮车。

技术介绍

[0002]独轮车作为一种新型代步、娱乐、运动器具,具有时尚、轻便的优点。
[0003]目前市场上的独轮车大多采用姿态感应器和加速度仪来控制独轮车的运行,因此人体骑行姿势对独轮车的运行有重大的影响。在一般的独轮车中,由于车子本身没有减震装置,所有避震只靠橡胶充气轮胎的单一作用,导致越野、过障、颠簸路面的操控性和速度很难掌控,运动舒适性很差,甚至人们经常被颠下踏板,或者腾空瞬间因脚在踏板上因移位,而导致落地后平衡状态不稳而摔倒。
[0004]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采用液压减震器进行减震,由于液压减震器具有活塞杆与缸体结构,因此其减震时的最大压缩行程小于其整体长度的50%,减震行程比值较小,且重量较重,在复杂路况行进时,容易出现减震行程耗尽而产生弹性触底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囊减震独轮车。
[0006]本专利技术为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减震独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轮组件;轮架,所述轮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导向装置,所述轮架通过导向装置与所述电机轮组件相对滑动连接;设置于所述轮架与电机轮组件之间的减震气囊,所述减震气囊承载所述轮架与电机轮组件之间相对运动的减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减震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轮组件包括空心轮毂电机以及连接于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的车轮,所述轮架包括穿过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空心腔的中心横梁以及设置于所述中心横梁两端的竖梁,所述脚踏板设置于所述竖梁上,所述减震气囊设置于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的空心腔内且与所述中心横梁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减震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的空心腔内连接有框形支架,所述中心横梁穿过所述框形支架,所述减震气囊设置于所述框形支架的内侧壁与中心横梁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减震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横梁与框形支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减震气囊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鸿贵
申请(专利权)人:林鸿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