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CU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0349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9:09
一种ECU冷却装置,包括下壳、印刷电路板、冷却板、导热硅胶和上壳。印刷电路板固定安装在下壳,冷却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上壳,冷却板与印刷电路板的发热元件通过导热硅胶紧密贴合,并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上壳设有进液管、出液管外联孔位,上壳和下壳通过螺栓组装。冷却液在冷却板中流动,将印刷电路板发热元件传递过来的热量带走,通过主动冷却使ECU维持在最佳的工作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ECU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ECU冷却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主动冷却ECU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控制单元(ECU)是车辆的“行车电脑”,用于各种传感器的信息采集、运算、处理、判断并输出操作指令。ECU常安装在发动机舱内,舱内的高温环境对电子元件的运行会产生影响,加上自身元器件的发热,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路集成度几何级增长,ECU的工作负荷大大增加,发热问题更为突出,若不及时对ECU进行冷却,会导致ECU运行缓慢,严重时甚至出现元器件烧毁影响行车安全。传统的ECU散热设计多为被动散热,即在ECU外壳上设置冷却肋,散热效率低,已不适合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另有部分设计将ECU外壳做成中空,通入冷却介质对ECU进行强制散热,这种方式散热效率得到提高,但外壳铸造难度高,若在铸造过程中产生气泡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小裂缝则会导致冷却介质进入ECU内部,损坏ECU。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可靠性、高效换热效率的ECU冷却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ECU冷却装置,组成元件包括下壳、印刷电路板、冷却板、导热硅胶和上壳,组成元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所述印刷电路板安装固定在下壳,冷却板安装固定在上壳,冷却板与印刷电路板的发热元件通过导热硅胶紧密贴合,下壳和上壳通过螺栓装配在一起。所述冷却板由上片、下片、进液管和出液管组成,上片、下片均通过冲压成型,与进液管、出液管组装后进行整体钎焊,同时冷却板周边设有螺栓孔用于将冷却板固定在上壳。所述冷却板上片为单面铝合金复合箔,厚度为0.5mm~2mm,包覆层为4343或4045,基体合金为3003或3005,不放置内翅片时下片材料为铝箔3003或3005,厚度与上片相同,放置内翅片时下片材料与上片相同,进液管、出液管材料为3003或3005。所述上壳内侧设置有用于装配固定冷却板的螺纹孔凸台,并设有进液管、出液管外联孔位,周边设置有与下壳装配的螺栓孔。所述下壳设置有放置印刷电路板的阶梯以及拧紧固定印刷电路板的螺纹孔凸台,周边设置有与上壳螺栓孔对应的螺纹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冷却板为全铝冲压钎焊结构,导热性能优良、密封性好、结构强度高,导热硅胶则使印刷电路板发热元件与冷却板紧密贴合,降低热阻,能够解决传统散热设计换热效率低以及漏液影响ECU安全工作的问题。2、冷却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上壳,印刷电路板通过阶梯和螺栓固定在下壳,上壳、下壳通过螺栓组装,装配方便。3、上壳、下壳起到保护印刷电路板和冷却板的目的,同时可以对发动机舱的高温环境进行隔热。4、上壳、下壳为浅容器,制造工艺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ECU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ECU冷却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ECU冷却装置的剖切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ECU冷却装置的下壳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ECU冷却装置的印刷电路板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的ECU冷却装置的冷却板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的ECU冷却装置的冷却板结构爆炸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所述的ECU冷却装置的上壳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为下壳,2为印刷电路板,3为导热硅胶,4为冷却板,5为上壳,6为螺栓,7为下壳螺纹孔,8为印刷电路板放置阶梯,9为印刷电路板紧固螺纹孔凸台,10为印刷电路板发热元件,11为进液管,12为出液管,13为冷却板下片,14为冷却板上片,15为冷却板螺栓孔,16为冷却板内翅片,17为上壳螺栓孔,18为上壳冷却板紧固凸台,19为进液管孔,20为出液管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构成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附图与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所述的ECU冷却装置,组成元件包括下壳1、印刷电路板2、冷却板4、导热硅胶3和上壳5。组成元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所述印刷电路板2放置在下壳1的放置台阶8上,螺栓6穿过印刷电路板2上的孔拧入到下壳1的印刷电路板紧固螺纹孔凸台9上,将印刷电路板2固定到下壳1。冷却板4的进液管11、出液管12分别穿过上壳5的进液管孔19、出液管孔20,并受上壳冷却板紧固凸台18支撑,螺栓6穿过冷却板4周边的冷却板螺栓孔15拧入上壳冷却板紧固凸台18,将冷却板4固定到上壳5。导热硅胶3粘贴到印刷电路板发热元件10上,其厚度根据印刷电路板发热元件10与冷却板4的装配间隙决定。将固定了冷却板4的上壳5装配到固定了印刷电路板2的下壳1上,螺栓6穿过上壳5周边的上壳螺栓孔17拧入下壳1周边的下壳螺纹孔7,将上壳5、下壳1紧固在一起。冷却板4包括冷却板下片13、冷却板上片14、进液管11和出液管12,为全铝冲压钎焊结构,本实施例换热量较大,为提高换热效率,配置了冷却板内翅片16。冷却板下片13、冷却板上片14均为1mm料厚的单面铝合金复合箔,包覆层为4343,基体合金为3005,通过冲压成型,包覆层面向冷却板4内部。冷却板上片14与进液管11、出液管12的装配孔为外翻孔,以使包覆层与进液管11、出液管12插入部分接触。进液管11、出液管12、冷却板内翅片16均为合金3005,冷却板内翅片16通过翅片机滚带成型。各部件装配好后进入钎焊炉进行钎焊,包覆层在特定温度环境中融化,通过毛细管运动流到要焊接的缝隙处,湿润、扩展,形成接头将冷却板下片13、冷却板上片14、进液管11、出液管12、冷却板内翅片16牢牢焊接在一起。工作原理及过程:ECU在工作时,印刷电路板发热元件10产生大量热量,通过热传导热量从印刷电路板发热元件10传递到导热硅胶3,再传递到冷却板4的冷却板下片13。低温冷却液从进液管11流入冷却板4,通过对流换热将冷却板下片13的热量带走,变成高温冷却液,并从出液管12流出,同时,冷却板内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ECU冷却装置,组成元件包括下壳、印刷电路板、冷却板、导热硅胶和上壳,其特征在于,组成元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n所述印刷电路板安装固定在下壳,冷却板安装固定在上壳,冷却板与印刷电路板的发热元件通过导热硅胶紧密贴合,下壳和上壳通过螺栓装配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CU冷却装置,组成元件包括下壳、印刷电路板、冷却板、导热硅胶和上壳,其特征在于,组成元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
所述印刷电路板安装固定在下壳,冷却板安装固定在上壳,冷却板与印刷电路板的发热元件通过导热硅胶紧密贴合,下壳和上壳通过螺栓装配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U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由上片、下片、进液管和出液管组成,上片、下片均通过冲压成型,与进液管、出液管组装后进行整体钎焊,同时冷却板周边设有螺栓孔用于将冷却板固定在上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U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上片为单面铝合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俊朝韦明泉卢茂振刘燕赵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