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流源驱动电磁锁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88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磁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恒流源驱动电磁锁电路,包括恒流源电路和电磁锁电路,所述恒流源电路和电磁锁电路之间通过高压光耦U3连接,恒流源电路用于控制输入电磁锁电路的电流,电磁锁电路用于控制电磁锁的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入了恒流源电路,高压光耦U3输入电压控制范围增大;增加了二极管D1消耗电路产生的反向电动势,保护了电器元件;在三极管Q3两端并联的电容C9和电阻R5降低了三极管Q3的关闭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恒流源驱动电磁锁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磁锁
,尤其是一种恒流源驱动电磁锁电路。
技术介绍
原方案中因为无法确定输入电压的大小,与光耦正常工作的电流大小不匹配,无法稳定控制光耦。因为在地铁环境中,我们的电磁锁在90V工作电压650ms做提升动作以后,只需要24V就可以保持状态,供电电源从90V跳到24V的瞬间,容易在线圈中产生反向电动势,此电动势容易在瞬间产生电火花,烧坏元器件,工作性能可靠性低,故障频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电磁锁电路的稳定性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恒流源驱动电磁锁电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流源驱动电磁锁电路,包括恒流源电路和电磁锁电路,所述恒流源电路和电磁锁电路之间通过高压光耦U3连接,恒流源电路用于控制输入电磁锁电路的电流,电磁锁电路用于控制电磁锁的开关。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恒流源电路包括正极Vin+、负极Vin-、电阻R1、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电阻R2,正极Vin+、三极管Q1、电阻R2和负极Vin-依次连接,三极管Q1和电阻R2之间设置有连接节点P1,三极管Q2一端连接连接节点P1,三极管Q2一端连接在电阻R2和负极Vin-之间,三极管Q2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电阻R1一端连接在正极Vin+和三极管Q1之间,电阻R1另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1之间和三极管Q2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电磁锁电路包括供电电源1、供电电源2、电阻R4、三极管Q3、电阻R5、线圈L1、二极管D1、电阻R3和大地GND,供电电源1上连接有连接触点K1、供电电源2上连接有连接触点K2,连接触点K1和连接触点K2通过开关S1和连接节点P2连接,连接节点P2分别连接电阻R4、三极管Q和电阻R5,三极管Q3依次通过线圈L1和电阻R3连接大地GND,三极管Q3和线圈L1之间设置有连接节点P3,电阻R4连接连接节点P3,电阻R5通过电容C9连接连接节点P3,二极管D1一端连接连接节点P3,二极管D1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3和大地GND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电阻R1和电阻R2皆为10KΩ。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电阻R3和电阻R4皆为10KΩ,电阻R5为20R,供电电源1为90V、供电电源2为24V。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高压光耦U3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1和连接节点P1之间,高压光耦U3另一端连接在连接节点P2和电阻R4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恒流源电路和电磁锁电路内各部件之间皆通过导线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加入了恒流源电路,高压光耦U3输入电压控制范围增大;增加了二极管D1消耗电路产生的反向电动势,保护了电器元件;在三极管Q3两端并联的电容C9和电阻R5降低了三极管Q3的关闭速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恒流源驱动电磁锁电路,包括恒流源电路和电磁锁电路,所述恒流源电路和电磁锁电路之间通过高压光耦U3连接,恒流源电路用于控制输入电磁锁电路的电流,电磁锁电路用于控制电磁锁的开关。本技术通过加入了恒流源电路,高压光耦U3输入电压控制范围增大;增加了二极管D1消耗电路产生的反向电动势,保护了电器元件;在三极管Q3两端并联的电容C9和电阻R5降低了三极管Q3的关闭速度。所述恒流源电路包括正极Vin+、负极Vin-、电阻R1、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电阻R2,正极Vin+、三极管Q1、电阻R2和负极Vin-依次连接,三极管Q1和电阻R2之间设置有连接节点P1,三极管Q2一端连接连接节点P1,三极管Q2一端连接在电阻R2和负极Vin-之间,三极管Q2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电阻R1一端连接在正极Vin+和三极管Q1之间,电阻R1另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1之间和三极管Q2之间。所述电磁锁电路包括供电电源1、供电电源2、电阻R4、三极管Q3、电阻R5、线圈L1、二极管D1、电阻R3和大地GND,供电电源1上连接有连接触点K1、供电电源2上连接有连接触点K2,连接触点K1和连接触点K2通过开关S1和连接节点P2连接,连接节点P2分别连接电阻R4、三极管Q和电阻R5,三极管Q3依次通过线圈L1和电阻R3连接大地GND,三极管Q3和线圈L1之间设置有连接节点P3,电阻R4连接连接节点P3,电阻R5通过电容C9连接连接节点P3,二极管D1一端连接连接节点P3,二极管D1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3和大地GND之间。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皆为10KΩ。所述电阻R3和电阻R4皆为10KΩ,电阻R5为20R,供电电源1为90V、供电电源2为24V。所述高压光耦U3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1和连接节点P1之间,高压光耦U3另一端连接在连接节点P2和电阻R4之间。所述恒流源电路和电磁锁电路内各部件之间皆通过导线连接。实施例一:正极Vin+和负极Vin-之间外部3V~36V电源,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1、电阻R2:两组三极管组成简易的恒流源电路,当通电以后的小电流先经过电阻R1在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产生压降,导通三极管Q1。此后电流来到电阻R2产生压降导通二极管Q2。当压降过大,超过的电流通过三极管Q2放掉。整体“恒流源”的电流大小通过电阻R2控制,此电流就是控制高压光耦U3左侧二极管D1导通的需求电流。高压光耦U3的右侧间接控制着三极管Q3,三极管Q3是线圈L1工作的直接控制开关。当三极管Q3工作时电路不会产生故障,但是当三极管Q3的供电电源从90V降到24V时,线圈中产生的反电动势会反向损坏三极管Q3。所以我们在线圈L1端并联一个二极管D1消耗这个电动势;同时,与三极管Q3并联的电容C9和电阻R5降低了三极管Q3打开速度,从而保护了电气元件。命令信号通过恒流源内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方式驱动高压光耦U3,高压光耦U3输出驱动大功率三极管,并输出驱动电磁锁线圈,提升信号是需要90v电压,而保持信号只需要24V,在电压切换过程通过并联三极管Q3的电容C9和电阻R5进行能量释放回收,对三极管Q3启到保护作用提高使用寿命。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流源驱动电磁锁电路,其特征是,包括恒流源电路和电磁锁电路,所述恒流源电路和电磁锁电路之间通过高压光耦U3连接,恒流源电路用于控制输入电磁锁电路的电流,电磁锁电路用于控制电磁锁的开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流源驱动电磁锁电路,其特征是,包括恒流源电路和电磁锁电路,所述恒流源电路和电磁锁电路之间通过高压光耦U3连接,恒流源电路用于控制输入电磁锁电路的电流,电磁锁电路用于控制电磁锁的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流源驱动电磁锁电路,其特征是,所述恒流源电路包括正极Vin+、负极Vin-、电阻R1、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电阻R2,正极Vin+、三极管Q1、电阻R2和负极Vin-依次连接,三极管Q1和电阻R2之间设置有连接节点P1,三极管Q2一端连接连接节点P1,三极管Q2一端连接在电阻R2和负极Vin-之间,三极管Q2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电阻R1一端连接在正极Vin+和三极管Q1之间,电阻R1另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1之间和三极管Q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流源驱动电磁锁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电磁锁电路包括供电电源1、供电电源2、电阻R4、三极管Q3、电阻R5、线圈L1、二极管D1、电阻R3和大地GND,供电电源1上连接有连接触点K1、供电电源2上连接有连接触点K2,连接触点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萍孙烨陈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明伟万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