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流调节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759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涡流调节器电路,属于涡流调节电路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小涡流损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涡流调节器电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涡流调节器电路,电感L1的一端与交流电源一端a1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并接二极管D5的负极后与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6的负极并接稳压二极管D8的正极后与交流电源另一端a2相连,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并接稳压二极管D8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后与涡流调节器电路的正极输出端out1相连,所述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并接二极管D6的正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后与涡流调节器电路的负极输出端out2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焦化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流调节器电路
本技术一种涡流调节器电路,属于涡流调节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调节输出电流的涡流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当成块的金属处于变化着的磁场中或者在磁场中运动时,金属体内都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在金属体内产生电流,这样引起的电流在导体中的分布随着导体的表面形状和磁场的分布而不同,其路径往往有如水中的漩涡,因此称为涡流。涡流有时是有害的,例如通过变压器、电动机和发电机中的交变电流磁场,会使铁心产生涡流,涡流使得铁芯发热,这样就造成损耗,俗称铁损,并使设备产生热量,温度升高,绝缘材料容易老化,缩短变压器、电动机和发电机的使用寿命,甚至使它们损坏。在焦化领域中,大型设备比较多,这种现象不仅造成能耗高,设备使用寿命短,严重的能够影响焦化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小涡流损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涡流调节器电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涡流调节器电路,包括:比例放大器PA1、电流采集器CT1、放大器N1、稳压二极管D7和稳压二极管D8;主电路结构为:电感L1的一端与交流电源一端a1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并接二极管D5的负极后与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6的负极并接稳压二极管D8的正极后与交流电源另一端a2相连,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并接稳压二极管D8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后与涡流调节器电路的正极输出端out1相连,所述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并接二极管D6的正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后与涡流调节器电路的负极输出端out2相连;控制电路结构为:所述涡流调节器电路的正极输出线路上串接有电流采集器CT1,所述电流采集器CT1的信号输出端串接电阻R8后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后与放大器N1的负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Vw1相连;所述放大器N1的正输入端接地,放大器N1的正负电源端分别与+15V电源端和-15V电源端相连,所述放大器N1的输出端并接二极管D3的正极和电容C1的一端后与比例放大器PA1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上述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可调电阻R6的一固定端与正极电源VCC相连,所述可调电阻R6的另一固定端接地,所述可调电阻R6的活动端与比例放大器PA1的另一输入端相连,所述比例放大器PA1的两输出端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7和稳压二极管D8的控制端相连。所述外部电源Vw1与电阻R4之间串接有电流调节电路;所述电流调节电路包括:选择开关S1、可调电阻R1、可调电阻R2、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电阻R3;所述选择开关S1的固定端并接电阻R3的一端后与外部电源Vw1相连,所述开关S1的两个活动端分别与可调电阻R1的一固定端和可调电阻R2的一固定端相连,所述可调电阻R1的另一固定端和可调电阻R2的另一固定端均接地;所述可调电阻R1的活动端和可调电阻R2的活动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正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并接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后与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比例放大器PA1的型号为:EV1G1-12;所述电流采集器CT1的型号为:霍尔传感器SS413F;所述放大器N1的型号为:LM358DT。所述稳压二极管D7和稳压二极管D8的型号为BZX55C10V0;所述二极管D4的型号为1N4148。所述交流电源为交流220V电源,或为交流380V电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一、本技术通过电流采集器CT1采集电流信息,依靠调节模块和稳压二极管控制电流状态,保证输出稳定的电压、电流信号,有效减小涡流损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生产安全;二、本技术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并且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和维护方便,能够很好适应现场环境,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涡流调节器电路,包括:比例放大器PA1、电流采集器CT1、放大器N1、稳压二极管D7和稳压二极管D8;主电路结构为:电感L1的一端与交流电源一端a1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并接二极管D5的负极后与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6的负极并接稳压二极管D8的正极后与交流电源另一端a2相连,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并接稳压二极管D8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后与涡流调节器电路的正极输出端out1相连,所述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并接二极管D6的正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后与涡流调节器电路的负极输出端out2相连。所述电感L1起稳定电流的作用;所述二极管D4防止桥式整流电路中两个二极管导通,形成回路,从而导致输出的直流电不准确。控制电路结构为:所述涡流调节器电路的正极输出线路上串接有电流采集器CT1,所述电流采集器CT1的信号输出端串接电阻R8后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后与放大器N1的负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Vw1相连;所述放大器N1的正输入端接地,放大器N1的正负电源端分别与+15V电源端和-15V电源端相连,所述放大器N1的输出端并接二极管D3的正极和电容C1的一端后与比例放大器PA1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上述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可调电阻R6的一固定端与正极电源VCC相连,所述可调电阻R6的另一固定端接地,所述可调电阻R6的活动端与比例放大器PA1的另一输入端相连,所述比例放大器PA1的两输出端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7和稳压二极管D8的控制端相连。本技术通过电流采集器CT1检测电流,根据电流采集器CT1显示的参数值进行调节输出电流或输出电压;上述电阻R5、电容C1和放大器N1构成比例积分调节器,为了满足不同的生产需要,可以通过调整电容C1和放大器N1的参数,将涡流调节器的性能调节到最佳的状态;该比例积分调节器也可以换成PID调节器或者现成的PI、PID调节模块。输出电压限幅整定由可调电阻R6来调整,限幅电压调节范围为DC100V-300V,根据实际情况,将可调电阻R6调节到适当的阻值,即可得到DC220V。所述外部电源Vw1与电阻R4之间串接有电流调节电路;所述电流调节电路包括:选择开关S1、可调电阻R1、可调电阻R2、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电阻R3;所述选择开关S1的固定端并接电阻R3的一端后与外部电源Vw1相连,所述开关S1的两个活动端分别与可调电阻R1的一固定端和可调电阻R2的一固定端相连,所述可调电阻R1的另一固定端和可调电阻R2的另一固定端均接地;所述可调电阻R1的活动端和可调电阻R2的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流调节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比例放大器PA1、电流采集器CT1、放大器N1、稳压二极管D7和稳压二极管D8;/n主电路结构为:电感L1的一端与交流电源一端a1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并接二极管D5的负极后与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6的负极并接稳压二极管D8的正极后与交流电源另一端a2相连,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并接稳压二极管D8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后与涡流调节器电路的正极输出端out1相连,所述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并接二极管D6的正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后与涡流调节器电路的负极输出端out2相连;/n控制电路结构为:所述涡流调节器电路的正极输出线路上串接有电流采集器CT1,所述电流采集器CT1的信号输出端串接电阻R8后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n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后与放大器N1的负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Vw1相连;/n所述放大器N1的正输入端接地,放大器N1的正负电源端分别与+15V电源端和-15V电源端相连,所述放大器N1的输出端并接二极管D3的正极和电容C1的一端后与比例放大器PA1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上述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n可调电阻R6的一固定端与正极电源VCC相连,所述可调电阻R6的另一固定端接地,所述可调电阻R6的活动端与比例放大器PA1的另一输入端相连,所述比例放大器PA1的两输出端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7和稳压二极管D8的控制端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流调节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比例放大器PA1、电流采集器CT1、放大器N1、稳压二极管D7和稳压二极管D8;
主电路结构为:电感L1的一端与交流电源一端a1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并接二极管D5的负极后与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6的负极并接稳压二极管D8的正极后与交流电源另一端a2相连,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并接稳压二极管D8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后与涡流调节器电路的正极输出端out1相连,所述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并接二极管D6的正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后与涡流调节器电路的负极输出端out2相连;
控制电路结构为:所述涡流调节器电路的正极输出线路上串接有电流采集器CT1,所述电流采集器CT1的信号输出端串接电阻R8后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
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后与放大器N1的负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Vw1相连;
所述放大器N1的正输入端接地,放大器N1的正负电源端分别与+15V电源端和-15V电源端相连,所述放大器N1的输出端并接二极管D3的正极和电容C1的一端后与比例放大器PA1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上述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
可调电阻R6的一固定端与正极电源VCC相连,所述可调电阻R6的另一固定端接地,所述可调电阻R6的活动端与比例放大器PA1的另一输入端相连,所述比例放大器PA1的两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候先锋张君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纽克瑞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