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958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所述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乏汽利用塔、第一乏汽稀释槽、缓冲槽、引风机、喷洒管及矿山回水管;所述第一乏汽稀释槽通过所述引风机与所述乏汽利用塔的进气口连通,所述乏汽利用塔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乏汽利用塔的中部;所述矿山回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喷洒管连通;所述喷洒管设置在所述乏汽利用塔内,所述喷洒管上设置有若干喷嘴;所述缓冲槽的顶部与所述乏汽利用塔底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余热利用装置高效地利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乏汽,提高乏汽回收利用率,减少氧化铝生产汽耗,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冶金
,特别涉及一种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冶金行业生产中,各类热交换器是湿法冶金生产工艺中广泛应用设备。在拜耳法氧化铝生产体系中,各种类型的换热装备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在生产工艺流程中起着不同介质之间冷却、加热过程中的能量交换,回收利用热量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低温低压的二次乏汽点越来越多,由于低温低压蒸汽热交换效果差,利用率不高,专门投资热交换器,资金投入大,产生效益不成比例,若不投资对低温低压蒸汽利用,则存在能源损耗,生产成本无形增加。拜耳法氧化铝生产中溶出沉降单元包括预热、压煮、闪蒸、稀释、分离沉降和洗涤等工序。工艺流程为矿浆经套管预热至规定温度后,进入高温、高压的压煮器中保温停留使其中的有用成分得以溶出。溶出后的矿浆经多级降压自蒸发器降压后,与赤泥一次洗液进入稀释槽。稀释矿浆经稀释后进入分离沉降槽,其溢流继续通过叶滤机粗液精制、种分分解等工序处理,其底流经过三至四次洗涤送往堆场。在低温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高压溶出稀释槽产生乏汽温度大致为100℃,这些乏汽经稀释槽拔汽筒排入大气,大量蒸汽的放空,造成能源浪费和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余热利用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乏汽经稀释槽拔汽筒排入大气,蒸汽的放空,造成能源浪费和水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乏汽利用塔、第一乏汽稀释槽、缓冲槽、引风机、喷洒管及矿山回水管;所述第一乏汽稀释槽通过所述引风机与所述乏汽利用塔的进气口连通,所述乏汽利用塔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乏汽利用塔的中部;所述矿山回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喷洒管连通;所述喷洒管设置在所述乏汽利用塔内,所述喷洒管上设置有若干喷嘴;所述缓冲槽的顶部与所述乏汽利用塔底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乏汽利用塔内固定设置有若干传质塔板;若干所述传质塔板设置在所述乏汽利用塔的进气口与所述喷嘴之间。进一步地,若干所述传质塔板交错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传质塔板的长度小于所述乏汽利用塔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乏汽利用塔的出气口处设置有除雾器;所述乏汽利用塔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乏汽利用塔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乏汽利用塔的底部设置有溢流槽。进一步地,所述余热利用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与所述缓冲槽连通;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水泵及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与所述缓冲槽的底部连通;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输送管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滤液槽、第二乏汽稀释槽、缓冲槽、离心泵、水力喷射器及矿山回水管;所述矿山回水管与所述滤液槽的顶部连通;所述离心泵的进水端与所述滤液槽的底部连通,所述离心泵的出水端与所述水力喷射器的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乏汽稀释槽与所述水力喷射器的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水力喷射器的出液口与所述滤液槽的顶部连通;所述滤液槽的底部与所述缓冲槽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滤液槽内固定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滤液槽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离心泵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矿山回水管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缓冲槽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水力喷射器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乏汽利用塔、第一乏汽稀释槽、缓冲槽、引风机、喷洒管、矿山回水管、滤液槽、第二乏汽稀释槽、离心泵及水力喷射器;所述第一乏汽稀释槽通过所述引风机与所述乏汽利用塔的进气口连通,所述乏汽利用塔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乏汽利用塔的中部;所述矿山回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喷洒管连通;所述喷洒管设置在所述乏汽利用塔内,所述喷洒管上设置有若干喷嘴;所述缓冲槽的顶部与所述乏汽利用塔底部连通;所述矿山回水管与所述滤液槽的顶部连通;所述离心泵的进水端与所述滤液槽的底部连通,所述离心泵的出水端与所述水力喷射器的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乏汽稀释槽与所述水力喷射器的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水力喷射器的出液口与所述滤液槽的顶部连通;所述滤液槽的底部与所述缓冲槽连通。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由于第一乏汽稀释槽通过引风机与乏汽利用塔的进气口连通,乏汽利用塔的进气口设置在乏汽利用塔的中部,所以,第一乏汽稀释槽内的乏汽通过引风机进入乏汽利用塔内,由于矿山回水管的出水口与喷洒管连通,喷洒管设置在乏汽利用塔内,喷洒管上设置有若干喷嘴,缓冲槽的顶部与乏汽利用塔底部连通,所以,矿山回水管将低温矿山回水通过喷洒管输送至喷嘴处,进行雾化,低温矿山回水在乏汽利用塔与乏汽进行换热,提升温度后,输送至缓冲槽内,高效地利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乏汽,提高乏汽回收利用率,缓冲槽内提升温度后的矿山回水进入堆场回水槽内,保证沉降工序堆场回水槽温度,减少氧化铝生产汽耗,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矿山回水管与滤液槽的顶部连通,离心泵的进水端与滤液槽的底部连通,离心泵的出水端与水力喷射器的第一进水口连通,所以,矿山回水管将低温矿山回水输送至滤液槽,离心泵的出水端将低温矿山回水输送至水力喷射器,由于第二乏汽稀释槽与水力喷射器的第二进水口连通,所以,第二乏汽稀释槽内的乏汽因矿山回水在水力喷射器内高速射流产生的负压,被吸入水力喷射器内与低温矿山回水换热提温,由于水力喷射器的出液口与滤液槽的顶部连通,滤液槽的底部与缓冲槽连通,所以,水力喷射器将提升温度后的矿山回水输送至滤液槽内,再由滤液槽输送至缓冲槽内,高效地利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乏汽,提高乏汽回收利用率,缓冲槽内提升温度后的矿山回水进入堆场回水槽内,保证沉降工序堆场回水槽温度,减少氧化铝生产汽耗,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二的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三的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乏汽利用塔1、第一乏汽稀释槽2、缓冲槽3、引风机4、喷洒管5及矿山回水管6。第一乏汽稀释槽2通过引风机4与乏汽利用塔1的进气口连通,乏汽利用塔1的进气口设置在乏汽利用塔1的中部。矿山回水管6的出水口与喷洒管5连通。喷洒管5设置在乏汽利用塔1内,喷洒管5上设置有若干喷嘴7。缓冲槽3的顶部与乏汽利用塔1底部连通。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第一乏汽稀释槽2通过引风机4与乏汽利用塔1的进气口连通,乏汽利用塔1的进气口设置在乏汽利用塔1的中部,所以,第一乏汽稀释槽2内的乏汽通过引风机4进入乏汽利用塔1内,由于矿山回水管6的出水口与喷洒管5连通,喷洒管5设置在乏汽利用塔1内,喷洒管5上设置有若干喷嘴7,缓冲槽3的顶部与乏汽利用塔1底部连通,所以,矿山回水管6将低温矿山回水通过喷洒管5输送至喷嘴7处,进行雾化,低温矿山回水在乏汽利用塔1与乏汽进行换热,提升温度后,输送至缓冲槽3内,高效地利用氧化铝生产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乏汽利用塔、第一乏汽稀释槽、缓冲槽、引风机、喷洒管及矿山回水管;/n所述第一乏汽稀释槽通过所述引风机与所述乏汽利用塔的进气口连通,所述乏汽利用塔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乏汽利用塔的中部;/n所述矿山回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喷洒管连通;/n所述喷洒管设置在所述乏汽利用塔内,所述喷洒管上设置有若干喷嘴;/n所述缓冲槽的顶部与所述乏汽利用塔底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乏汽利用塔、第一乏汽稀释槽、缓冲槽、引风机、喷洒管及矿山回水管;
所述第一乏汽稀释槽通过所述引风机与所述乏汽利用塔的进气口连通,所述乏汽利用塔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乏汽利用塔的中部;
所述矿山回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喷洒管连通;
所述喷洒管设置在所述乏汽利用塔内,所述喷洒管上设置有若干喷嘴;
所述缓冲槽的顶部与所述乏汽利用塔底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乏汽利用塔内固定设置有若干传质塔板;
若干所述传质塔板设置在所述乏汽利用塔的进气口与所述喷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传质塔板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质塔板的长度小于所述乏汽利用塔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乏汽利用塔的出气口处设置有除雾器;
所述乏汽利用塔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乏汽利用塔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乏汽利用塔的底部设置有溢流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
所述输送机构与所述缓冲槽连通;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水泵及输送管;
所述输送管与所述缓冲槽的底部连通;
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输送管上。


8.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液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记泽康志军刘立李栋徐鸿马亮芝李洪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