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气式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85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加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气式加热器,可以在确保循环系统流量与散热量的同时减少能耗。一种加气式加热器,包括相互连通的回水腔与出水腔,所述回水腔连接回水口,所述出水腔连接出水口,所述回水腔和/或出水腔连接加气回路,所述加气回路设有加气装置,所述回水腔和/或出水腔连接加热装置。通过加气装置使加热器中的水流与空气进行混合,减少系统中同等体积下水的含量,由于水的占比减少,水在流动过程中需要的动力相应减少,能够减少水泵等动力设备的能耗,回水腔与出水腔分别承担回水与出水功能,使水在加热器内部的循环中流动范围更大,换热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气式加热器
本技术涉及水加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气式加热器。
技术介绍
水的比热容较大,因此是最常见的热能储备介质。通常的锅炉会通过对水加热,然后使热水与外界通过热交换的方式来进行取暖等操作,例如在暖气等设施中的应用,水要不断地在锅炉与散热装置之间进行循环,因此水既需要较高温度,又需要足够的流量来满足循环。通过水来获取热量时水温越高越好,但是水的加热过程较慢,在循环系统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水的升温速度只能通过增加加热装置的功率或减少水量来实现,但是增加功率的同时会增加锅炉设备的能耗,而单纯减少水量则会导致水循环过程中流量减小,导致循环散热效率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加气式加热器,可以在确保循环系统流量与散热量的同时减少能耗。本技术提供方案如下:一种加气式加热器,包括相互连通的回水腔与出水腔,所述回水腔连接回水口,所述出水腔连接出水口,所述回水腔和/或出水腔连接加气回路,所述加气回路设有加气装置。通过加气装置使加热器中的水流与空气进行混合,减少系统中同等体积下水的含量,由于水的占比减少,水在流动过程中需要的动力相应减少,能够减少水泵等动力设备的能耗,回水腔与出水腔分别承担回水与出水功能,使水在加热器内部的循环中流动范围更大,换热更加均匀。回水腔与出水腔由管道或者罐体来提供。优选的,所述回水腔和/或出水腔连接动力回路,所述动力回路设有循环泵。动力回路用于驱动水流在加热器中进行循环流动。优选的,所述动力回路包括连接回水腔的入口,与连接出水腔的出口。动力回路将回水腔与出水腔连通起来,使水在两者之间流通,实现水的循环流动。优选的,所述动力回路还包括连接回水腔的出口。由回水腔进入动力回路的水流一部分流回回水腔,减少流向出水腔的水量,由于出水腔温度需要高于回水腔,以此确保流向出水腔的水能够受到充分加热,而另一部分回到回水腔进行预热。优选的,所述动力回路的出口设置加气装置,当管道内气压较低时,可以通过动力回路的加气装置进行补气。优选的,所述回水腔和/或出水腔连接加热装置,所述回水腔与出水腔通过加热管连通,所述加热管连接加热装置。回水腔与出水腔通过加热管连通,可以实现充分地加热以及两个腔室的热对流,并且能够平衡两个腔室内的压强,使水流的循环更加通畅。优选的,所述加气装置包括气液混合管和/或气液混合泵,所述加气装置连接进气管。加气装置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为加热器通入气体。优选的,所述气液混合管包括进液管、加气室与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设置在加气室的两端,加气室连接进气管。进气管将气体注入加气室内,被由进液管输入的水冲击分散,与水混合。优选的,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为分体结构,由加气室连通,所述进液管靠近出液管的一端设有缩口。缩口可以提高水流流出进液管时的水压,使其对空气的冲击效果更好,更有效地将空气冲击分散并与空气混合。优选的,还包括外覆层,所述进液管、加气室与出液管设置在外覆层内侧,外覆层包括保温层。气液混合阶段中水与气体会产生热量交换,同时水与气体的冲击与摩擦也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在该装置上设置保温层来减少热量流失,保温层使用发泡材料制作。优选的,所述外覆层包括壳体,所述保温层位于壳体外侧。壳体一方面可以保护加气室等部件,另一方面可以为保温层提供一个相对平坦的设置基础,便于保温层的覆盖。优选的,所述加气室至少部分外表面与壳体之间有间隙。壳体与加气室之间的间隙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减少热量散失,同时还可以起到隔音作用,减少气液混合阶段中产生的噪音向外扩散。优选的,所述加气装置包括气液混合管与气液混合泵,所述气液混合泵与出液管连接。气液混合泵可以使水与空气进行更加充分地混合,相较于直接在气液混合泵中进行气液混合,本技术的方案中可以实现多级混合,使气液混合效率更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加热器的循环系统中通过加气的方式使水流与空气进行混合,减少管路中同等体积下水的含量,可以在加热过程中提高水的升温速度,提高循环效率,降低了加热过程中的能耗,节约了能源;2.设置了回水腔与出水腔,水流从外部工作区域回流至回水腔后经过动力回路的加压后流向出水腔,可以使水进行充分的循环流动,并且回水腔与出水腔之间设有加热管,对循环流动的水不断加热;3.气液混合管借助喇叭口可以对水流进行加压,从而将进气管通入的气体冲击分散,与水能够均匀进行混合;4.水与气体混合过程中,空气被分散成若干气泡,气泡之间、气泡与水之间不断地冲击与摩擦,在气液混合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辅助加热设备进行加热,进一步减少能源的消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气液混合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中:1-回水腔,2-出水腔,3-加气回路,4-气液混合管,5-气液混合泵,6-动力回路,7-循环泵,8-加热管,41-进液管,42-加气室,43-出液管,44-进气管,45-缩口,46-扩口,47-保温层,48-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加气式加热器,包括相互连通的回水腔1与出水腔2,回水腔1连接回水口,出水腔2连接出水口,出水腔2连接加气回路3,加气回路3设有加气装置,回水腔1和出水腔2连接加热装置。回水腔1和出水腔2还连接动力回路6,动力回路6设有循环泵7。动力回路6包括连接回水腔1的入口与两个出口,出口包括连接出水腔2的出口与连接回水腔1的出口。动力回路6的出口也设置加气装置。回水腔1与出水腔2通过加热管8连通,加热管8内设置加热棒。加气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气液混合管4和气液混合泵5,加气装置连接进气管44。气液混合管4包括进液管41、加气室42、出液管43与外覆层,进液管41、加气室42与出液管43设置在外覆层内侧,进液管41与出液管43设置在加气室42的两端,加气室42还连接进气管44。进液管41与出液管43为分体结构,由加气室42连通,进液管41靠近出液管3的一端设有缩口45,出液管43设有扩口46。外覆层包括保温层47与壳体48,保温层47位于壳体48外侧。加气室42至少部分外表面与壳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气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回水腔与出水腔,所述回水腔连接回水口,所述出水腔连接出水口,所述回水腔和/或出水腔连接加气回路,所述加气回路设有加气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气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回水腔与出水腔,所述回水腔连接回水口,所述出水腔连接出水口,所述回水腔和/或出水腔连接加气回路,所述加气回路设有加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气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腔和/或出水腔连接动力回路,所述动力回路设有循环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气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回路包括连接回水腔的入口,与连接出水腔的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气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回路还包括连接回水腔的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加气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回路的出口设置加气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气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腔和/或出水腔连接加热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气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腔与出水腔通过加热管连通,所述加热管连接加热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气式加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守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