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装置及锅炉供热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560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及锅炉供热系统,属于锅炉技术领域,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设置有隔板一,所述隔板一将储水箱内腔分为上部储水腔和下部储水腔,所述隔板一设置有连通孔,所述上部储水腔和下部储水腔通过连通孔连通;还包括空化管道和空化器,所述空化管道的进水端与下部储水腔连通,所述空化管道的出水端与空化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空化器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道一,所述出水管道一与上部储水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既能够提高锅炉内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又能够同时简化加热装置和降低加热装置的管道泄漏风险。的管道泄漏风险。的管道泄漏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装置及锅炉供热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锅炉
,具体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锅炉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锅炉作为一种能量转换设备,一般经过锅炉的加热装置进行热能转换,并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和高温水等,是用于供热水或高温蒸汽的重要设备,而锅炉的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决定了锅炉的升温速度和耗能等关键性能。
[0003]目前,锅炉所使用的加热装置为了提高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其一般会在高温水箱和低温水箱之间设置一组混流管道,并通过混流管道将高温水和低温水混流后再流入加热器内或空化器内。但是该种结构下的加热装置其不仅增加了管道数量和管道连接接头,其还增加了管道泄漏风险和管道监测数量,即其提高了锅炉内加热装置的故障发生机率和工人的劳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够提高锅炉内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又能够同时简化加热装置结构和降低加热装置管道泄漏风险的供热装置及锅炉供热系统。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设置有隔板一,所述隔板一将储水箱内腔分为上部储水腔和下部储水腔,所述隔板一设置有连通孔,所述上部储水腔和下部储水腔通过连通孔连通;还包括空化管道和空化器,所述空化管道的进水端与下部储水腔连通,所述空化管道的出水端与空化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空化器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道一,所述出水管道一与上部储水腔连通。这样本加热装置可以在不额外增设汇流管道和减少储水箱数量的基础上,通过隔板一对储水箱内部进行分区,以及通过隔板一上的连通孔保证储水箱内部两个储水腔之间能够进行交汇,即本加热装置既可以保证储水箱内部的高温水和低温水分区设置,又能够保证储水箱上部储水腔内有部分高温水流入下部储水腔内与低温水混合,从而提高空化管道内液体的温度和空化器的空化效果,进而提高加热效率;同时其还简化了加热装置结构,降低了管道泄漏风险和管道设置成本,以及减少管道监测数量和工人劳动量。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部储水腔的上部或中部设置有内循环进口,所述上部储水腔的下部设置有内循环出口,所述内循环进口和内循环出口之间连通有内循环管道,并通过该内循环管道调节上部储水腔内的流量差。
[0007]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设置有隔板一,所述隔板一将储水箱内腔分为上部储水腔和下部储水腔,所述隔板一设置有连通孔,所述上部储水腔和下部储水腔通过连通孔连通;还包括加热管道和加热器,所述加热管道的进水端与下部储水腔连通,所述加热管道的出水端与加热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加热器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道二,所述出水管道二与上部储水腔连通。这样本加热装置可以在不额外增设汇流管道和减少储水箱数量的基础上,通过隔板一对储水箱内部进行分区,以
及通过隔板一上的连通孔保证储水箱内部两个储水腔之间能够进行交汇,即本加热装置既可以保证储水箱内部的高温水和低温水分区设置,又能够保证储水箱上部储水腔内有部分高温水流入下部储水腔内与低温水混合,从而提高加热管道内液体的温度,进而提高加热效率;同时由于隔板一直接设置在储水箱内部,其不仅安装方便,还不易发生损坏;另外,其还简化了加热装置结构,降低了管道泄漏风险和管道设置成本,以及减少管道监测数量和工人劳动量。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包括上加热水箱,所述上加热水箱内平行设置有至少两个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的进水端连通有加热管一,所述加热管一的进水端连通有下加热水箱一,所述下加热水箱一的进水口与加热管道连通;所述水流通道的出水端连通有加热管二,所述加热管二的出水端连通有下加热水箱二,所述下加热水箱二的出水口与出水管道二连通。这样在利用本加热装置进行液体加热的过程中,当液体从加热管一流入上加热水箱内后,液体能够在水流通道的引导下,顺畅且有序地从上加热水箱的进水端流向出水端,并避免上加热水箱内出现水流死区或涡流,进而增加液体在上加热水箱内的流速,以及提高整个加热器的加热效率。
[0009]进一步地,每个水流通道的进水端都连通有一个加热管一,从而保证每个水流通道内都有液体进行流动,且避免造成空间浪费。
[0010]更进一步地,每个水流通道的出水端都连通有一个加热管二,进而保证所有的水流通道内的液体都能够顺畅地流出。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部储水腔的上部或中部设置有内循环进口,所述上部储水腔的下部设置有内循环出口,所述内循环进口和内循环出口之间连通有内循环管道,并通过该内循环管道调节上部储水腔内的流量差。
[0012]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设置有隔板一,所述隔板一将储水箱内腔分为上部储水腔和下部储水腔,所述隔板一设置有连通孔,所述上部储水腔和下部储水腔通过连通孔连通;还包括空化管道和空化器,所述空化管道的进水端与下部储水腔连通,所述空化管道的出水端与空化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空化器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道一,所述出水管道一与上部储水腔连通;还包括加热管道和加热器,所述加热管道的进水端与下部储水腔连通,所述加热管道的出水端与加热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加热器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道二,所述出水管道二与上部储水腔连通。这样本加热装置可以在不额外增设汇流管道和减少储水箱数量的基础上通过空化器和加热器联合进行液体加热,并提高加热效率,同时简化加热装置结构,降低管道泄漏风险和管道设置成本,以及减少管道监测数量和工人劳动量。
[0013]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包括上加热水箱,所述上加热水箱内平行设置有至少两个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的进水端连通有加热管一,所述加热管一的进水端连通有下加热水箱一,所述下加热水箱一的进水口与加热管道连通;所述水流通道的出水端连通有加热管二,所述加热管二的出水端连通有下加热水箱二,所述下加热水箱二的出水口与出水管道二连通。这样在利用本加热装置进行液体加热的过程中,当液体从加热管一流入上加热水箱内后,液体能够在水流通道的引导下,顺畅且有序地从上加热水箱的进水端流向出水端,并避免上加热水箱内出现水流死区或涡流,进而增加液体在上加热水箱内的流速,以及提高整个加热器的加热效率。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部储水腔的上部或中部设置有内循环进口,所述上部储水腔的下部设置有内循环出口,所述内循环进口和内循环出口之间连通有内循环管道,并通过该内循环管道调节上部储水腔内的流量差。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下部储水腔设置有外循环进口,所述上部储水腔的上部或中部设置有外循环出口,所述外循环出口与内循环进口相对设置,从而通过外循环出口所连通的外部供暖循环管道所产生的吸力带动内循环管道在无水泵的情况下进行内循环。
[0016]进一步地,所述空化管道设置有空化水泵,所述加热管道设置有加热水泵,并分别通过空化水泵和加热水泵使下部储水腔内的液体流入到对应的管道内。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下部储水腔设置有补水口和排污口,并分别通过补水口和排污口进行补水处理和排污处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设置有隔板一(2),所述隔板一(2)将储水箱内腔分为上部储水腔(1)和下部储水腔(3),所述隔板一(2)设置有连通孔,所述上部储水腔(1)和下部储水腔(3)通过连通孔连通;还包括空化管道(11)和空化器(12),所述空化管道(11)的进水端与下部储水腔(3)连通,所述空化管道(11)的出水端与空化器(12)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空化器(12)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道一(13),所述出水管道一(13)与上部储水腔(1)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储水腔(1)的上部或中部设置有内循环进口,所述上部储水腔(1)的下部设置有内循环出口,所述内循环进口和内循环出口之间连通有内循环管道(14)。3.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设置有隔板一(2),所述隔板一(2)将储水箱内腔分为上部储水腔(1)和下部储水腔(3),所述隔板一(2)设置有连通孔,所述上部储水腔(1)和下部储水腔(3)通过连通孔连通;还包括加热管道(4)和加热器,所述加热管道(4)的进水端与下部储水腔(3)连通,所述加热管道(4)的出水端与加热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加热器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道二(10),所述出水管道二(10)与上部储水腔(1)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上加热水箱(8),所述上加热水箱(8)内平行设置有至少两个水流通道(15),所述水流通道(15)的进水端连通有加热管一(9),所述加热管一(9)的进水端连通有下加热水箱一(5),所述下加热水箱一(5)的进水口与加热管道(4)连通;所述水流通道(15)的出水端连通有加热管二(7),所述加热管二(7)的出水端连通有下加热水箱二(6),所述下加热水箱二(6)的出水口与出水管道二(10)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水流通道(15)的进水端都连通有一个加热管一(9)。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水流通道(15)的出水端都连通有一个加热管二(7)。7.如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储水腔(1)的上部或中部设置有内循环进口,所述上部储水腔(1)的下部设置有内循环出口,所述内循环进口和内循环出口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守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