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942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保护发光元件并且能够抑制伴随温度变化的总光通量的变动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具备:灯座;及发光模块,其设置在所述灯座的一侧端部侧。所述发光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第一晶体管,其源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负极电连接;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与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串联连接;及第二晶体管,其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及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或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电连接,其基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其发射极与输出端子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从节能及长寿命化等观点出发,取代具有灯丝的车辆用照明装置而逐渐普及具有发光二极管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在使车辆用照明装置点亮时,电压会施加于车辆用照明装置(发光二极管)。若电压施加于发光二极管,则电流流过发光二极管而产生热量,导致发光二极管的温度上升。并且,在车辆用照明装置是汽车用的车辆用照明装置时,有时会出现输入电压变动导致高电压施加于发光二极管或环境温度变成高温的情况。此时,若发光二极管的温度变得过高,则发光二极管可能会出现故障或发光二极管的寿命可能会变短。因此,提出了如下技术:将电阻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串联连接的电路和电阻并联连接,在发光二极管的温度变得过高时,通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切断流过电路的电流从而使电流仅流过与其并联连接的电阻。如此一来,能够保护发光二极管。然而,在抑制伴随温度变化的总光通量的变动的方面存在改进的余地。对此,期待研发出能够保护发光二极管并且能够抑制伴随温度变化的总光通量的变动的技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788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护发光元件并且能够抑制伴随温度变化的总光通量的变动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具备:灯座;及发光模块,其设置在所述灯座的一侧端部侧。所述发光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第一晶体管,其源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负极电连接;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与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串联连接;及第二晶体管,其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及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或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电连接,其基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其发射极与输出端子电连接。在上述车辆用照明装置中,还具备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串联连接并且根据常温下的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的偏差能够改变电阻值。在上述车辆用照明装置中,所述第一电阻呈膜状并且具有狭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具备:灯座;及发光模块,其设置在所述灯座的一侧端部侧。所述发光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第一晶体管,其源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负极电连接;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及第二晶体管,其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及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电连接,其基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及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电连接,其发射极与输出端子电连接。在上述车辆用照明装置中,还具备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并联连接并且根据常温下的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的偏差能够改变电阻值。在上述车辆用照明装置中,所述第二电阻呈膜状并且具有狭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具备:上述车辆用照明装置;框体,其供所述车辆用照明装置安装。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能够保护发光元件并且能够抑制伴随温度变化的总光通量的变动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例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示意分解图。图2是发光模块的电路图。图3是比较例所涉及的发光模块的电路图。图4中(a)是用于例示发光模块中的基板温度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4中(b)是用于例示车辆用照明装置的优选的基板温度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5中(a)至(d)是用于例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作用的图表。图6中(a)至(d)是用于例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作用的图表。图7中(a)至(d)是用于例示电阻的作用的图表。图8是用于例示设置在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发光模块的电路图。图9中(a)至(d)用于例示串联连接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与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作用及效果的图表。图10是用于例示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模块的电路图。图11中(a)至(d)用于例示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串联连接的电阻的作用及效果的图表。图12是用于例示车辆用灯具的局部示意剖视图。图中:1-车辆用照明装置、1a-车辆用照明装置、1b-车辆用照明装置、10-灯座、20-发光模块、20a-发光模块、20b-发光模块、21-基板、21a1-输出端子、22-发光元件、24-第一晶体管、25-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26-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26a-电阻、26a1-狭缝、26c-电阻、27-第二晶体管、100-车辆用灯具、101-框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例示。另外,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详细说明。(车辆用照明装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例如可以设置于汽车或轨道车辆等。作为设置于汽车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例如可以使用于前组合灯(例如,日间行车灯(DRL:DaytimeRunningLamp)、示宽灯、转向灯等适当组合在一起的组合灯)、后组合灯(例如,刹车灯、尾灯、转向灯、倒车灯、雾灯等适当组合在一起的组合灯)等。但是,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用途并不只限定于此。图1是用于例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示意立体图。图2是发光模块20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车辆用照明装置1可以设置有灯座10、发光模块20、供电部30及传热部40。灯座10可以具有安装部11、接合销12、凸缘13及散热片14。安装部11可以设置于凸缘13的与设置有散热片14的一侧相反一侧的面上。安装部11的外形形状可以为柱状。安装部11的外形形状例如为圆柱状。安装部11可以具有在与凸缘13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开口的凹部11a。在安装部11可以至少设置有一个狭缝11b。基板21的角部可以设置于狭缝11b的内部。狭缝11b在安装部11的周向上的尺寸(宽度)可以比基板21的角部的尺寸稍大。如此一来,可以将基板21的角部插入于狭缝11b的内部,从而对基板21进行定位。并且,若设置狭缝11b,则能够加大基板21的平面形状。因此,能够增加安装于基板21上的元件的数量。或者,可以缩小安装部11的外形尺寸,因此,能够实现安装部11的小型化,进而能够实现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小型化。接合销12可以设置在安装部11的外侧表面。例如,接合销12向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外侧突出。接合销12可以与凸缘13对峙。接合销12可以设置有多个。接合销12可以在将车辆用照明装置1安装于车辆用灯具100的框体101上时使用。接合销12可以用作扭锁。凸缘13可以呈板状。凸缘13例如可以呈圆板状。凸缘13的外侧表面可以位于比接合销12的外侧表面更靠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外侧。散热片14可以设置于凸缘13的与安装部11侧相反的一侧。散热片14可以至少设置有一个。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在灯座10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灯座;及/n发光模块,其设置在所述灯座的一侧端部侧,/n所述发光模块具有:/n至少一个发光元件;/n第一晶体管,其源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负极电连接;/n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n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与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串联连接;及/n第二晶体管,其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及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或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电连接,其基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其发射极与输出端子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7 JP 2019-2141801.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灯座;及
发光模块,其设置在所述灯座的一侧端部侧,
所述发光模块具有:
至少一个发光元件;
第一晶体管,其源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负极电连接;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与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串联连接;及
第二晶体管,其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及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或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电连接,其基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其发射极与输出端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串联连接并且根据常温下的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的偏差能够改变电阻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阻呈膜状并且具有狭缝。


4.一种车辆用照明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杉大资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