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坝顶人行道处电缆沟兼路面排水沟快速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891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坝顶人行道处电缆沟兼路面排水沟快速排水结构,包括防浪墙和设置在坝顶的人行道,人行道高出坝顶公路路面30cm,人行道紧挨着大坝上游的防浪墙布置;在人行道靠防浪墙一侧设有电缆沟和排水沟,其中,排水沟位于电缆沟的底部,电缆沟与排水沟合二为一结合布置;在人行道与坝顶公路接触位置的底部以及排水沟底部设置排水管。该方案将坝顶电缆沟及排水沟结合布置,并将其布置于坝顶人行道位置,在人行道与坝顶路面接触位置以及排水沟底部按照一定距离设置排水管,并在电缆沟顶部开口处设置角钢,角钢采用锚筋固定,以期达到节省坝顶空间、保护电缆沟结构、简化施工过程、快速排出坝顶电缆沟、排水沟及坝顶路面雨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坝顶人行道处电缆沟兼路面排水沟快速排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
,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工程中坝顶电缆沟及坝顶排水沟设计与施工。
技术介绍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坝顶常需设置高出坝顶公路一定高度的人行道以满足坝顶行人的需要,同时坝顶设置有电缆沟以满足坝顶敷设电缆的需要,还设置排水沟以便将雨水引排避免坝顶雨水。在以往的水利水电工程工程中,坝顶人行道、电缆沟及排水沟往往是分开设置的。坝顶人行道较高,因此其不受排水因素的影响,电缆沟及排水沟则需在沟底设置一定的坡度以便将雨水引排至场外,但是由于电缆沟及排水沟往往较长,仅依靠其沟底纵坡自流,很难及时有效地将雨水引出,电缆沟及排水沟沟内会形成积水,特殊情况下甚至会外溢,造成坝顶公路积水。另外,电缆沟内雨水不能及时排空的话,因积水的存在,导致电缆沟边壁湿润,侵蚀电缆沟支架,而且通风条件有限,电缆沟内空气长期潮湿,危及电缆安全,引发用电安全事故。随着技术的进步,为方便施工,节省坝顶空间,目前也有一些工程将坝顶电缆沟及排水沟结合布置,但仍然存在沟内雨水不能及时有效引排的问题,导致沟内积水,引发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坝顶人行道处电缆沟兼路面排水沟快速排水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坝顶人行道处电缆沟兼路面排水沟快速排水结构,包括防浪墙和设置在坝顶的人行道,人行道高出坝顶公路路面30cm,人行道紧挨着大坝上游的防浪墙布置;在人行道靠防浪墙一侧设有电缆沟和排水沟,其中,排水沟位于电缆沟的底部,电缆沟与排水沟合二为一结合布置;在人行道与坝顶公路接触位置的底部以及排水沟底部设置排水管。进一步的,坝顶公路的路面向人行道方向设置一定的坡度i,i取0.01。进一步的,人行道底部的排水管及排水沟底部的排水管设置一定的坡度j,j不大于0.03。进一步的,电缆沟内设置有电缆支架,顶部设置聚合物复合材料盖板。进一步的,在电缆沟顶部两侧开口处预埋角钢,并用锚筋将角钢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坝顶人行道高出坝顶公路30cm,方便坝顶行人通行,同时,人行道紧挨着大坝上游防浪墙布置,对防浪墙起到支撑作用,可以增加防浪墙结构的稳定性,减少防浪墙结构的厚度。排水沟位于电缆沟的底部,将坝顶电缆沟及排水沟结合布置,并将其布置于坝顶人行道的位置,减少了相应结构的占用空间,可以有效解决坝顶人行道、电缆沟、排水沟分别单独布置时占用坝顶空间过大的问题,简化坝顶结构,方便施工及后期运行维护。而且,本技术的人行道与坝顶道路接触位置以及排水沟底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距离设置排水管,坝顶公路的雨水可以及时引排至排水沟内,再通过排水沟底部的排水管及时引排至坝外,避免坝顶路面及电缆沟积水,克服了雨后需人工进行积水排查及人工排水的缺点。另外,本技术的电缆沟和排水沟结合布置并设置排水管快速排水,克服了由于电缆沟积水后导致电缆散热不均、电缆老化引发用电安全事故甚至火灾问题。电缆沟顶部设置聚合物复合材料盖板替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盖板,便于施工,同时在电缆沟顶部两侧缺口处预埋角钢,并用锚筋将角钢固定,增强电缆沟顶部边缘的强度,避免电缆沟顶部缺口处在其上盖板等外力作用下导致电缆沟结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防浪墙;2-人行道;3-坝顶公路;4-电缆沟;5-排水沟;6-盖板;7-角钢;8-锚筋;9-电缆支架;10-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坝顶人行道处电缆沟兼路面排水沟快速排水结构,主要包括以下构件:防浪墙1、人行道2、坝顶公路3、电缆沟4、排水沟5、盖板6、角钢7、锚筋8、电缆支架9、排水管10。其中,坝顶的人行道2高出坝顶公路3路面30cm,方便坝顶行人通行,同时,将人行道2紧挨着大坝上游防浪墙1布置,对防浪墙1起到支撑作用。具体是这样实施的:排水沟5位于电缆沟4的底部,将电缆沟4与排水沟5合二为一结合布置,并将其布置在人行道2的位置,节省坝顶空间。人行道2与坝顶公路3接触位置的底部以及排水沟5底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距离设置排水管10,排水管10的大小可以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调整。坝顶公路3的路面向人行道2方向设置一定的坡度i(i常取0.01),方便雨水及时向人行道2方向汇聚,通过人行道2底部设置的排水管10流入排水沟5内。人行道2底部的排水管10及排水沟5底部的排水管10设置一定的坡度j(j不小于0.03),这样坝顶公路3的雨水可以及时引排至排水沟5内,再通过排水沟5底部的排水管10及时引排至坝外。电缆沟4内设置有电缆支架9,顶部设置聚合物复合材料盖板6替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盖板,便于施工,同时在电缆沟4顶部两侧开口处预埋角钢7,并用锚筋8将角钢7固定,增强电缆沟4顶部开口边缘的强度,避免电缆沟4顶部开口处在其上盖板6等外力作用下导致电缆沟4结构损坏。当然,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本技术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坝顶人行道处电缆沟兼路面排水沟快速排水结构,包括防浪墙(1)和设置在坝顶的人行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2)高出坝顶公路(3)路面30cm,所述人行道(2)紧挨着大坝上游的防浪墙(1)布置;在所述人行道(2)靠防浪墙(1)一侧设有电缆沟(4)和排水沟(5),其中,排水沟(5)位于电缆沟(4)的底部,电缆沟(4)与排水沟(5)合二为一结合布置;在人行道(2)与坝顶公路(3)接触位置的底部以及排水沟(5)底部设置排水管(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坝顶人行道处电缆沟兼路面排水沟快速排水结构,包括防浪墙(1)和设置在坝顶的人行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2)高出坝顶公路(3)路面30cm,所述人行道(2)紧挨着大坝上游的防浪墙(1)布置;在所述人行道(2)靠防浪墙(1)一侧设有电缆沟(4)和排水沟(5),其中,排水沟(5)位于电缆沟(4)的底部,电缆沟(4)与排水沟(5)合二为一结合布置;在人行道(2)与坝顶公路(3)接触位置的底部以及排水沟(5)底部设置排水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顶人行道处电缆沟兼路面排水沟快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顶公路(3)的路面向人行道(2)方向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曾树元肖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