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38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7
本申请涉及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砖层、混凝土层、碎石层和基层,所述混凝土层上竖直设置有若干用于导水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下端延伸至所述基层内,所述基层内水平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导水管连通的疏水管,所述疏水管两端固定有连接若干所述疏水管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端部延伸至窨井或是河道内。本申请具有减小地基的非均匀沉降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本申请涉及路面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生态透水路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透水路面也开始大面积的应用在城市道路中。公开号CN204728165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生态透水路面,包括透水砖层、混凝土层、碎石层、砾石层和竖向导水管,透水砖层由若干透水砖铺设而成,透水砖层、混凝土层、碎石层和砾石层自上至下依次分布,竖向导水管穿过混凝土层,其上端管口伸入所述透水砖层,下端管口伸入所述碎石层或砾石层。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该装置由于设置了竖直导水管,可使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但是过多的雨水渗透到地下将软化地基,造成地基的非均匀沉降,最终存在使整个路面的非均匀沉降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减缓由于大量雨水渗入地基,软化地基,导致路面非均匀沉降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路面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透水路面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砖层、混凝土层、碎石层和基层,所述混凝土层上竖直设置有若干用于导水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下端延伸至所述基层内,所述基层内水平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导水管连通的疏水管,所述疏水管两端固定有连接若干所述疏水管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端部延伸至窨井或是河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透过透水砖层进入到混凝土层,进入到混凝土层的雨水进入到导水管内,并且在导水管下方的疏水管中汇集,汇集到疏水管中的雨水流经排水管,并且从排水管进入到河道或是窨井中,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基层非均匀沉降的可能。优选的,所述透水砖层由若干相互拼接起来透水砖本体组成,所述透水砖本体侧壁开设有安装槽、相邻所述透水砖本体侧壁一体成型有卡接在所述安装槽内的安装块,所述透水砖本体上竖直开设有贯穿所述透水砖本体上下端面且与所述导水管连通的导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块卡接在安装槽内,便于透水砖本体的安装,同时使透水砖本体在在同一方向上连成一体,减小透水砖本体因安装不牢固导致局部翘起的可能,导水孔的设置使为了使雨水能更快的流入到导水管中。优选的,所述透水砖本体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导水槽,所述导水槽朝向所述导水孔方向向下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槽朝向导水孔方向倾斜,使落到透水砖本体上的雨水顺着导水槽进入到导水管中,便于雨水的排出。优选的,所述疏水管由若干疏水分管首位拼接而成,所述导水管垂直焊接在所述疏水分管上,所述疏水分管端部开设有环绕所述疏水分管开口的限位槽,相邻所述疏水分管端部一体成型有卡接与所述限位槽内的限位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卡接在限位槽内,实现相邻两疏水分管的连接,便于疏水分管的安装跟拆卸。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内固定有与所述限位环抵接且起密封作用的弹性橡胶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橡胶环起着一定的密封作用,减小雨水从相邻两疏水分管结合部溢出的可能。优选的,其中一所述疏水分管外壁在结合部沿所述疏水分管轴线方向开设有的T形槽,所述疏水分管外壁开设有与所述T形槽连通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在所述T形槽远离结合部的端部,相邻所述疏水分管外壁固定有滑移卡接在所述T形槽内的T形杆,所述T形杆端部设置有可滑移至所述卡接槽内且防止相邻两所述疏水分管沿轴向运动的卡接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形杆滑移卡接在所述T形槽内,防止两疏水分管相对转动,卡接块卡接到卡接槽内,防止两疏水分管沿轴向运动。优选的,所述卡接块内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固定有卡接弹簧,所述卡接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腔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卡接块上且推动卡接块朝着卡接槽的方向运动,所述卡接块上固定有防止所述卡接块脱离所述安装腔的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卡接弹簧的作用下,卡接块一端脱离安装中进入到卡接槽内,实现相邻两疏水管之间的连接。优选的,所述导水管上端固定有防止导水管堵塞的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的设置防止泥土等堵塞导水管。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雨水从导水孔中流入到导水管中,在导水管的作用下流入到疏水管,并且从疏水管流入到排水管,最后流入到河道或是窨井中,减小土地基层分均匀沉淀的可能;2.导水槽的设置使雨水能更快的流入到导水管中,提高了路面的透水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透水路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透水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相邻两疏水分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卡接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透水砖层;2、混凝土层;3、碎石层;4、基层;5、导水管;6、疏水管;7、排水管;8、透水砖本体;9、安装槽;10、安装块;11、导水孔;12、导水槽;13、疏水分管;14、限位槽;15、限位环;16、弹性橡胶环;17、T形槽;18、卡接槽;19、T形杆;20、卡接块;21、安装腔;22、卡接弹簧;23、挡块;24、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参照图1,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砖层1、混凝土层2、碎石层3和基层4,在混凝土层2上竖直固定有若干用于导水的导水管5,导水管5的上端与混凝土层2上表面齐平且在导水管5上端开口固定有防止泥土堵塞导水管5的滤网24。导水管5下端贯穿碎石层3延伸至基层4内,在基层4内水平固定有疏水管6,导水管5焊接在疏水管6上且与疏水管6内部连通,在疏水管6的两端固定有连接若干疏水管6的排水管7,排水管7两端延伸至窨井或是河道内。参照图1和图2,透水砖层1由若干相互拼接起来透水砖本体8组成,在透水砖本体8的侧壁开设有安装槽9,在相邻透水砖本体8侧壁一体成型有卡接在安装槽9内的安装块10,安装块10卡接在安装槽9内,在同一方向上使透水砖本体8连成一体,避免因透水砖本体8安装不稳定导致局部翘起。在透水砖本体8上竖直开设有贯穿透水砖本体8上下端面的导水孔11,导水孔11正对于导水管5,使雨水能更快的从导水管5中排出。在透水砖本体8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导水槽12,导水槽12朝向导水孔11向下倾斜,以便雨水能更快的顺着导水孔11流走。参照图1和图3,疏水管6由若干疏水分管13首位拼接而成,在疏水分管13端部开设有环绕疏水分管13开口的限位槽14,在相邻的疏水分管13端部一体成型有可卡接于限位槽14内的限位环15,在限位槽14内固定有与限位环15抵接且起密封作用的弹性橡胶环16。在其中一疏水分管13外壁在结合部位置处,沿疏水分管13轴线方向开设有的T形槽17,在疏水分管13外壁开设有与T形槽17连通的卡接槽18,卡接槽18位于T形槽17远离结合部的端部,在相邻的疏水分管13外壁固定有可滑移卡接在T形槽17内的T形杆19,在T形杆19端部设置有可滑移至卡接槽18内且防止相邻两疏水分管13沿轴向运动的卡接块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砖层(1)、混凝土层(2)、碎石层(3)和基层(4),所述混凝土层(2)上竖直设置有若干用于导水的导水管(5),所述导水管(5)下端延伸至所述基层(4)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4)内水平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导水管(5)连通的疏水管(6),所述疏水管(6)两端固定有连接若干所述疏水管(6)的排水管(7),所述排水管(7)端部延伸至窨井或是河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砖层(1)、混凝土层(2)、碎石层(3)和基层(4),所述混凝土层(2)上竖直设置有若干用于导水的导水管(5),所述导水管(5)下端延伸至所述基层(4)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4)内水平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导水管(5)连通的疏水管(6),所述疏水管(6)两端固定有连接若干所述疏水管(6)的排水管(7),所述排水管(7)端部延伸至窨井或是河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层(1)由若干相互拼接起来透水砖本体(8)组成,所述透水砖本体(8)侧壁开设有安装槽(9)、相邻所述透水砖本体(8)侧壁一体成型有卡接在所述安装槽(9)内的安装块(10),所述透水砖本体(8)上竖直开设有贯穿所述透水砖本体(8)上下端面且与所述导水管(5)连通的导水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本体(8)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导水槽(12),所述导水槽(12)朝向所述导水孔(11)方向向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管(6)由若干疏水分管(13)首位拼接而成,所述导水管(5)垂直焊接在所述疏水分管(13)上,所述疏水分管(13)端部开设有环绕所述疏水分管(13)开口的限位槽(14),相邻所述疏水分管(13)端部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王晓明沈芳刘岑
申请(专利权)人:欧典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