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文军专利>正文

前后级合并式功放单片微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727 阅读:4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功率放大器,它主要由单片机、非易失数据存贮器,故障检测、信号切换、CD直通控制,前、后级功放、串行静态显示,扬声器控制接口及电源控制接口组成,其特点是单片机分别与上述其它电路相连接,以控制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各项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实现前后级合并式功放的各种控制功能及完备的智能化保护功能。(*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Front and rear combined power amplifier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ower amplifier,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MCU, nonvolatile data storage, fault detection, signal switching, CD direct control, before and after the power amplifier, serial static display, speaker control interface and power control interfa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ingle chip machine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circuits. The utility model to complete the work to control,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s control core, various control func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mbined type power amplifier and complete intelligent protect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家用电器,具体地讲是一种功率放大器。目前市场上的功率放大器特别多,对用家用而言,如果功能全、效果又特别好的功放价格不菲,价格便宜的不是功能不全,就是效果不好,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化、数控化,功能齐全的前后级合并式功放单片微机控制器,以克服上述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由单片机U1、本机键盘、遥控输入、非易失数据存贮器、故障检测、模拟量调整、信号切换、CD直通控制、功放前级、功放后级、LED串行静态显示、扬声器控制接口及电源控制接口组成,其特征在于a、单片机U1的21~28脚与本机键盘S1~S16相连;b、其15脚与遥控输入相连;c、其36~39脚与非易失数据存贮器相连;d、其12、14、16、17、32、35脚与故障检测相连;e、其4~6脚通过译码器U11与模似量调整相连;f、其1~3脚与信号切换相连;9、其10、11脚通过控制门U12与LED串行静态显示相连;h、其34脚与扬声器控制接口相连;i、其33脚与电源控制接口相连;j、功放前级置于信号切换中的模拟开关U2、U3之间并与模拟量调整相连接;K、功放后级与模拟开关U3相连,并与模拟量调整及故障检测相连接,非易失数据存贮器由存贮器U13和电阻器R2~R5组成,其中电阻器R2~R5的一端与电源负极Vcc相连,而另一端分别与存贮器U13的D0、DI、CLK及CS端相连接。信号切换由3片模拟开关构成,其中模拟开关U2的5脚CD端直接与模拟开关U13的第13脚X1端相连接。CD直通控制是上述模拟开关U3的9~11脚相连,并与LED串行静态显示中寄存器U10的13脚相连接。LED串行静态显示由数码管L1~L3、L5~L7、指示灯L4、寄存器U4~U10构成,其中数码管为七段数码管,指示灯L4为五段,指示灯L4五段的排列为 。扬声器控制接口由三极管T1、T2、电阻器R6、R9及继电器J1构成,其中三极管T1的基级通过电阻器R6与单片机U1的P05端相连,其集电极通过电阻器R9与三极管T2的基级相接,其发射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接,三极管T2的集电极通过继电器J1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电源控制接口由三极管T3、T4、电阻器R7、R10及继电器J2构成,其中三极管T3的基极通过电阻器R7与单片机U1的P06端相连,其集电极通过电阻器R10与三极管T4的基极相接,其发射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接,三极管T4的集电极通过继电器J2与电源正极相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当前性价比较高的MCS-51系列8位单片机中的89C51作为控制核心,实现前后级合并式功放的各种控制功能及完备的智能化保护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方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本技术信号切换部分由两片74HC4051和一片74HC4053构成,74HC4051为采用高速CMOS工艺的八选一模拟开关U2,74HC4053为采用高速CMOS工艺的三二选一模拟开关U3,在U1的ABC控制端加上000~111的控制信号即能依次选通X0~X7,从而实现8个信号通道的切换,用两片74HC4051能实现两个声道的切换,如果再加一片,实现视频信号同步切换,即可方便地制或AV功放控制器,74HC4053用来实现CD直通功能,把74HC4053的ABC控制端连在一起加“0”或“1”,则X、Y、Z分别选通X0、Y0、Z0或X1、Y1、Z1,在此只用3X、Y两组模拟开关分别切换两个声道X0、Y0分别接前级输出的左右声道,X1Y1分别接CD输入信号的左右声道。因CPU提供的I/O端口不够用,在此巧妙地利用串行静态显示的最末一位的最高位作CD直通的控制信号,即把U10的Q7与U3的ABC相连,如果要CD直通时,只要把显示缓冲区最末一位的最高位置“1”,然后调一次显示子程序,即可把CD直通的控制信号加到U3的ABC上;如果要恢复正常状态,只要把显示缓冲区最末一位的最高位清“0”,然后调一次显示子程序,即恢复正常状态。LED串行静态显示部分由六只七段数码管,指示灯、U4~U10共七片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74LS164、与门U12构成,此部分与CPU的串行口相连,因CPU提供的I/O端口不够用,故在此选用占用CPU I/O端口最少的串行静态显示方式,它只占用两条I/O端口,而且采用串行静态显示时占用CPU的时间资源也最小,CPU的串行口工作于方式O即移动寄存方式。U4~U10首尾级联,需要改变显示内容时,只要修改显示缓冲区的数据,然后按位传给U4~U10即可。与门U12为显示器的控制门,其控制端接在U11的Y6上,需要显示时只要使P1.3、P1.4、P1.5为“011”,经138译码后Y6上输出高电平,即可打开控制门。显示器的前三位为当前通道的显示字符,后三位为当前调整的数据,在进行高、中、低音、平衡,音量调整时显示所调整的量,停止调整约3秒钟后自动显示当前音量。指示灯按右图形排 ,其中L44、L45、为两只把发光面打磨成楔形的矩形发光二极管。进行高音调整时仅L41点亮,进行中音调整时仅L42点亮,进行低音调整时仅L43点亮,进行平衡调整时L44、L45点亮,进行音量调整时仅L45点亮。关掉主电源后,显示器除L42点亮外其余全部熄灭(包括七段数码管L1~L3,L5~L7)。指示灯L4分布在L3与L5之间,显示器的整体分布如图2。串行静态显示部分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担任CD直通的控制功能。U10的Q7与U3的控制端ABC相连,需要进入CD直通状态时,只要通过显示程序把U10的Q7置“1”即可,恢复正常状态时,只要通过显示程序把U10的Q7清“0”即可,这个功能是串行静态显示的灵活应用,在此弥补了CPUI/O端口的不足。非易失数据存贮部分只需四条I/O端口线,其中包括一条数据输出线DO,一条数据输入线DI,一条时钟线CLK,一条电选线CS,它们分别与CPU的P00~P03相连,R2~R5为上拉电阻,要读出数据时先使片选信号有效,然后通过DI口把所读数据的地址传给U13,然后把读命令传给U13,即可从DO口中取出数据。扬声器接口电路受CPUP05的控制,当P05为“0”时T1导通、T2导通,继电器J1吸合,扬声器被接通。P05为“1”时T1、T2截止,J1断开,扬声器断开。电源控制接口受CPUP06的控制,P06为“0”时T3、T4导通,继电器J2吸合,主电源被接通,P06为“1”时T3、T4截止,J2断开,主电源被关闭。本技术单片机U1采用89C51,模拟开关U2采用74HC4051,模拟开关U3采用74HC4053,寄存器U4~U10采用74LS164,译码器U11采用74LS138,控制门U12采用74LS08,存贮器U13采用TC89101P。权利要求1.一种前后级合并式功放单片微机控制器,它由单片机U1、本机健盘、遥控输入、非易失数据存贮器、故障检测、模拟量调整、信号切换、CD直通控制、功放前级、功放后级、LED串行静态显示、扬声器控制接口及电源控制接口组成,其特征在于a、单片机U1的21~28脚与本机键盘S1~S16相连;b、其15脚与遥控输入相连;c、其36~39脚与非易失数据存贮器相连;d、其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后级合并式功放单片微机控制器,它由单片机U1、本机键盘、遥控输入、非易失数据存贮器、故障检测、模拟量调整、信号切换、CD直通控制、功放前级、功放后级、LED串行静态显示、扬声器控制接口及电源控制接口组成,其特征在于:a、单片机U1 的21~28脚与本机键盘S1~S16相连;b、其15脚与遥控输入相连;c、其36~39脚与非易失数据存贮器相连;d、其12、14、16、17、32、35脚与故障检测相连;e、其4~6脚通过译码器U11与模似量调整相连;f 、其1~3脚与信号切换相连;g、其10、11脚通过控制门U12与LED串行静态显示相连;h、其34脚与扬声器控制接口相连;i、其33脚与电源控制接口相连;j、功放前级置于信号切换中的模拟开关U2、U3之间并与模拟量调整相连接 ;k、功放后级与模拟开关U3相连,并与模拟量调整及故障检测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刘文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