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发生片及臭氧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869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臭氧发生片及臭氧发生装置。臭氧发生片中,第一电极层印制在陶瓷隔层上端,第一电极层呈片状,第一焊盘连接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印制在陶瓷隔层下端,第二电极层呈条状,第二电极层沿第一电极层的左右方向排列有至少两个,在上下方向上第二电极层均是部分被第一电极层覆盖,第二焊盘连接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是由钨浆印制而成。臭氧发生片更为耐高温耐高湿,电极层不易转移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氧发生片及臭氧发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特别涉及一种臭氧发生片。
技术介绍
臭氧发生片常用于臭氧发生装置中,臭氧发生片主要包括绝缘层、顶层电极和底层电极,顶层电极和底层电极之间形成高电压时,该两个电极之间以及电极边缘的氧气被电离,电离的氧离子和氧气分子再化学反应而产生臭氧。现有的臭氧发生片中,电极层耐高温及耐高湿的强度较低,电极层的材料易转移扩散,最终导致电极层损坏而较难发生臭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臭氧发生片,臭氧片耐高温耐高湿、电极材料不容易扩散。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臭氧发生片,包括陶瓷隔层、第一电极层、第一焊盘、第二电极层和第二焊盘,所述第一电极层印制在所述陶瓷隔层上端,所述第一电极层呈片状,所述第一焊盘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印制在所述陶瓷隔层下端,所述第二电极层呈条状,所述第二电极层沿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左右方向排列有至少两个,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极层均是部分被所述第一电极层覆盖,所述第二焊盘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是由钨浆印制而成。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臭氧发生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臭氧发生片中,中间层是陶瓷隔层,两个电极层是钨浆印制在陶瓷隔层上的,本技术的臭氧发生片更为耐高温耐高湿,电极层不易转移损坏;第二电极层部分被所述第一电极层覆盖,通电下第二电极层的被覆盖区域的边缘将产生臭氧;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是印制的这样一种连接结构,完成该结构的工艺较为简单方便,可以实现高速量产;实际生产时,只需往工件盖上丝印膜然后推移丝印滚轮/丝印刮刀。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焊盘印制在所述陶瓷隔层上端,并被所述第一电极层覆盖,所述第二焊盘印制在所述陶瓷隔层下端,并被所述第二电极层覆盖。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是印制的这样一种连接结构,完成该结构的工艺较为简单方便,可以实现高速量产;第一、第二焊盘连接陶瓷隔层并被对应电极层覆盖,该附着连接结构更为牢固;对应线缆在热熔焊接下,穿过对应电极层并与对应焊盘焊接,线缆与臭氧发生片的焊接很是牢固,臭氧发生片在臭氧发生装置中可以直接拿来悬吊安装、支撑安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均是设置在所述臭氧发生片的下端。设置在同一侧,则工艺上更为简单,节省成本且提高生产效率;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设置在同一侧,这两个焊盘所对应的线缆/电柱将是连接在臭氧发生片的同一侧,该线缆/电柱的装配更为方便,更为容易实现机械化,更容易实现高速量产;该线缆/电柱甚至可以直接作为臭氧发生片往臭氧发生装置等设备安装的支架,节约安装孔等的设置,也避开了安装孔等结构对发生片强度的降低作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均是设置在所述臭氧发生片的上端。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设置在同一侧,这两个焊盘所对应的线缆/电柱将是连接在臭氧发生片的同一侧,该线缆/电柱的装配更为方便,更为容易实现机械化,更容易实现高速量产;该线缆/电柱甚至可以直接作为臭氧发生片往臭氧发生装置等设备安装的支架,节约安装孔等的设置,也避开了安装孔等结构对发生片强度的降低作用;臭氧发生片的下端是用于发生臭氧的,臭氧发生片设置在臭氧发生装置等设备中时,该线缆/电柱就不会占据该些设备的臭氧发生通道/臭氧发生空间,不会阻碍臭氧吸收件等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陶瓷隔层的上端设置有电极前端,所述第二焊盘连接所述电极前端,所述电极前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焊盘印制在所述陶瓷隔层上端,并被所述第一电极层覆盖,所述第二焊盘印制在所述陶瓷隔层上端,并被所述电极前端覆盖。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设置在同一侧,并能够采用印制的结构设置,该中结构的设置也更为方便,容易实现高速量产;第一、第二焊盘连接陶瓷隔层并被对应的结构层覆盖,该附着连接结构更为牢固;对应线缆在热熔焊接下,穿过该对应结构层并与对应焊盘焊接,线缆与臭氧发生片的焊接很是牢固,臭氧发生片在臭氧发生装置中可以直接拿来悬吊安装、支撑安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陶瓷隔层的侧壁设置有侧壁线路,所述侧壁线路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侧壁线路。设置侧壁线路,臭氧发生片不需要开孔埋电连接料,该种结构设置将更为简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也不会降低臭氧发生片强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壁线路是印制在所述陶瓷隔层侧壁的连接层。多个臭氧发生片叠放,然后一次性印制该些臭氧发生片的连接层;印制的结构方式,其工艺能够很大提高生产效率,印制的工艺本身也是较为简易高效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是用于连接外部线缆或电柱的凹部。除了采用覆盖的方式设置焊盘,还可以采用凹部的方式,凹部中可印制/填充焊料,该种方式也可达到一定的连接附着强度。第一焊盘所对应凹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第二焊盘所对应凹部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层或电极前端上。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包括壳体、电连接件和所述臭氧发生片,电连接件为线缆或电柱,且一端焊接所述臭氧发生片上的对应焊盘,另一端装配在所述壳体上、并用于电连接工作电源。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臭氧发生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臭氧发生片更为耐高温耐高湿,电极层不易转移损坏;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设置在同一侧,这两个焊盘所对应的线缆/电柱将是连接在臭氧发生片的同一侧,该线缆/电柱的装配更为方便,更为容易实现机械化,更容易实现高速量产;该线缆/电柱甚至可以直接作为臭氧发生片往臭氧发生装置等设备安装的支架,节约安装孔等的设置,也避开了安装孔等结构对发生片强度的降低作用;臭氧发生片的下端是用于发生臭氧的,臭氧发生片设置在臭氧发生装置等设备中时,该线缆/电柱就不会占据该些设备的臭氧发生通道/臭氧发生空间,不会阻碍臭氧吸收件等结构。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臭氧发生片第一立体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焊盘被覆盖住、以虚线表示;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臭氧发生片第二立体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示出臭氧发生片的立体视角的剖视图;图4为图1示出臭氧发生片的主视角度的剖视图。陶瓷隔层100,第一电极层200,第一焊盘300,第二电极层400,第二焊盘500,电极前端600,侧壁线路7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氧发生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陶瓷隔层(100);/n印制在所述陶瓷隔层(100)上端的第一电极层(200),呈片状;/n第一焊盘(300),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200);/n印制在所述陶瓷隔层(100)下端的第二电极层(400),呈条状,所述第二电极层(400)沿所述第一电极层(200)的左右方向排列有至少两个,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极层(400)均是部分被所述第一电极层(200)覆盖;/n第二焊盘(500),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400);/n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200)和第二电极层(400)均是由钨浆印制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发生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陶瓷隔层(100);
印制在所述陶瓷隔层(100)上端的第一电极层(200),呈片状;
第一焊盘(300),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200);
印制在所述陶瓷隔层(100)下端的第二电极层(400),呈条状,所述第二电极层(400)沿所述第一电极层(200)的左右方向排列有至少两个,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极层(400)均是部分被所述第一电极层(200)覆盖;
第二焊盘(500),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400);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200)和第二电极层(400)均是由钨浆印制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盘(300)印制在所述陶瓷隔层(100)上端,并被所述第一电极层(200)覆盖,所述第二焊盘(500)印制在所述陶瓷隔层(100)下端,并被所述第二电极层(400)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盘(300)和所述第二焊盘(500)均是设置在所述臭氧发生片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盘(300)和所述第二焊盘(500)均是设置在所述臭氧发生片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管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惠友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