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底结构及坐底驳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37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海上风电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舱底结构及坐底驳船,其中舱底结构适于连接在船体的下方,舱底结构可作为独立模块,连接于类似船舶或同系列船舶。舱底结构至少包括若干压载舱。由于该舱底结构可连接在现有技术中的坐底驳船或货船的船体的下方,从而可增加船体的型深,可作业的水深也大幅度增加,在不改变驳船空载吃水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驳船的满载吃水,使得在潮差较大区域或水深较深的区域,船体均可满足作业要求,只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坐底驳船或货船进行改造,改造成本低,经济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舱底结构及坐底驳船
本技术涉及海上风电作业
,具体涉及一种舱底结构及坐底驳船。
技术介绍
现阶段,国内海上风电的开发建设逐渐进入快车道,福建、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等省份开始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的建设,而这些省份都有部分海上风电项目需要面临水深较浅甚至极浅(平均水深3m以下)的问题。对于浅水机位,传统的风电安装平台由于吃水较深,难以趁潮进入机位处进行施工作业。目前针对该种状况主流的方案是使用浅吃水坐底驳船+履带吊的方案进行浅水区的风机安装。浅吃水坐底驳船进入趁潮进入作业区域后,用坐底的方式实现风机安装所需的“静对静”安装。用于浅水区的坐底驳船的主要需要满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1.有足够的坐底强度,通常需要双层底来保证坐底施工的安全性。2.有足够的空载吃水,使得驳船可以趁潮进入浅水场区进行作业。3.有足够的满载吃水,使得在潮差较大区域(如福建地区潮差5-7m),在高水位时段保持作业状态,使得风机吊装有足够的作业时长,增加作业安装效率。而新造一艘能满足上述需求的坐底驳船的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能满足水深较浅处海上风电作业的坐底驳船成本较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的舱底结构、坐底驳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舱底结构,适于连接在船体的下方,所述舱底结构至少包括若干压载舱。所述舱底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将所述壳体分隔为若干舱室,至少部分所述分隔结构设在与所述船体的强肋位相应的位置处。所述舱底结构还包括若干空舱。所述舱底结构还包括若干功能舱。所述空舱、所述压载舱设有多个,所述空舱至少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中部位置,所述压载舱至少设在所述壳体的边缘位置处。在所述壳体的中部位置处,相邻的两个所述空舱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压载舱。在所述壳体的边缘位置处,所述空舱与所述压载舱交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中部位置处,所述空舱的体积大于所述压载舱的体积。在所述壳体的边缘位置处,所述压载舱的体积大于所述空舱的体积。所述舱底结构的舱底板上设有应力监测系统,所述应力监测系统包括若干应力测量装置,所述应力测量装置用于监测所述舱底板处的实时应力值,所述应力测量装置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在所述应力测量装置监测到的实时应力值大于预设应力值时,控制所述压载舱排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坐底驳船,包括船体、连接在所述船体上的所述的舱底结构,所述船体至少具有两层底。所述船体上的主履带作业区域设有加强结构。所述船体的船艏、船艉以及船舷侧设有防冲刷板。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舱底结构,舱底结构可作为独立模块,连接于类似船舶或同系列船舶,由于该舱底结构可连接在现有技术中的坐底驳船或货船的船体的下方,从而可增加船体的型深,可作业的水深也大幅度增加,在不改变驳船空载吃水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驳船的满载吃水,使得在潮差较大区域或水深较深的区域,船体均可满足作业要求,只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坐底驳船或货船进行改造,改造成本低,经济性好。2.本技术提供的舱底结构,所述舱底结构还包括若干空舱,能够使得该舱底结构连接到船体上形成的坐底驳船在空载情况下具有足够的浮力,同时空舱处不设置过多结构,可变性冗余较大,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该舱底结构连接到船体上形成的坐底驳船在坐底过程中对海床的适应性更强。3.本技术提供的舱底结构,所述舱底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将所述壳体分隔为若干舱室,至少部分所述分隔结构设在与所述船体的强肋位相应的位置处,这样设置使得该舱底结构受力比较集中,使舱底结构连接到船体上形成的坐底驳船在不平整海床上作业适应性更强。4.本技术提供的舱底结构,在所述壳体的中部位置处,所述空舱的体积大于所述压载舱的体积,在壳体的中部位置处,空舱的体积较大,能够确保舱底结构连接到船体上形成的坐底驳船在空载情况下具有足够的浮力,并且空载下吃水浅可以使得该舱底结构连接到船体上形成的坐底驳船适应更浅的施工水深。5.本技术提供的舱底结构,所述舱底结构的舱底板上设有应力监测系统,所述应力监测系统包括若干应力测量装置,所述应力测量装置用于所述舱底板处的应力值,所述应力测量装置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应力测量装置能够对舱底板处各危险点的应力值实时监控和数据记录,对舱底结构强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到的应力值传输至控制系统,一旦监测到的实时应力超过预设应力,控制系统会控制相应的压载舱排水,保证坐底作业安全。6.本技术提供的坐底驳船,包括船体、连接在所述船体上的所述的舱底结构,所述船体至少具有两层底,船体具有足够大的承载力,通过在船体的下方增加舱底结构,坐底驳船的型深增加,可作业的水深也大幅度增加,在不改变驳船空载吃水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驳船的满载吃水,在潮差较大区域或水深较深的区域,该坐底驳船均可满足作业要求,并且通过增加舱底结构,即使舱底被岩石等障碍物隔漏后舱底的单舱或多舱发生破舱,坐底驳船仍然具有足够的浮力稳定起浮,不会发生搁浅的现象。该坐底驳船可以由现有技术中的双层底驳船改造而来,用于海上风电的安装,改造成本低,经济性好。7.本技术提供的坐底驳船,所述船体上的主履带作业区域设有加强结构,由于主履带吊吊机重量大,在吊装过程中会增加对船体上甲板的载荷,该载荷会通过船体延伸到舱底结构处,因此通过在船体上的主履带作业区域设置加强结构,可以增加该坐底驳船的刚度,保证坐底作业过程中驳船具有足够的强度。8.本技术提供的坐底驳船,所述船体的船艏、船艉以及船舷侧设有防冲刷板,能够减缓施工作业过程中水流对船体的冲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舱底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舱底结构布置有应力检测点的示意图;图3为包含有图1中提供的舱底结构的坐底驳船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船体;2-舱底结构;3-压载舱;4-应力检测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舱底结构,其特征在于,适于连接在船体(1)的下方,所述舱底结构(2)至少包括若干压载舱(3),所述舱底结构(2)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将所述壳体分隔为若干舱室,至少部分所述分隔结构设在与所述船体(1)的强肋位相应的位置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舱底结构,其特征在于,适于连接在船体(1)的下方,所述舱底结构(2)至少包括若干压载舱(3),所述舱底结构(2)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将所述壳体分隔为若干舱室,至少部分所述分隔结构设在与所述船体(1)的强肋位相应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底结构还包括若干空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底结构还包括若干功能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舱、所述压载舱(3)设有多个,所述空舱至少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中部位置,所述压载舱(3)至少设在所述壳体的边缘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舱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中部位置处,相邻的两个所述空舱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压载舱(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舱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边缘位置处,所述空舱与所述压载舱(3)交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翔贺广零任宪刚王怀明陈建征王宗尧杜洪岩赵辉罗玉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