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底部船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2047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底部船体结构,包括外底板、内底板、内舷板、底纵桁、船底纵骨、船舱内舷、肋板、肘板、弧形防倾肘板,所述底纵桁包括中底桁与旁底桁,所述中底桁、旁底桁均沿船舶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内底板由若干个板格一与若干个板格二拼接而成,所述内舷板由若干个板格三拼接而成,所述外底板上端面设有船底纵骨,所述板格一、所述板格二、所述板格三上下两侧是玻璃钢板,中间填充泡沫层,所述板格一、所述板格二、所述板格三中间比较厚,两端逐渐过渡到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减轻船体重量,节约成本。

A double bottom hul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底部船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船舶零部件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层底部船体结构。
技术介绍
船底可分为单层底和双层底,按骨架形式又可分为横骨架式和纵骨架式。单层底结构只有一层船底板,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但抗沉性差,大多用于小型舰艇。双层底除了船底板外,还有一层内底板,当船底在触礁和搁浅等意外情况下遭到破损时,双层底能保证船舶的安全。船底位于船体的最下部,是保证船体总纵强度和局部强度的重要板架结构。作用在船底上的力主要有:总纵弯曲拉压应力、船底部水压力、液舱内水的压力、货物和机器设备和重力以及船舶进坞时龙骨墩的反力等局部横向载荷;船舶搁浅或航行于浅水航道时,船底可能与河床摩擦等偶然载荷。现有的船舶底部结构存在结构复杂,结构过重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双层底部船体结构。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层底部船体结构,包括外底板、内底板、内舷板、底纵桁、船底纵骨、船舱内舷、肋板、肘板、弧形防倾肘板,所述底纵桁包括中底桁与旁底桁,所述中底桁由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组成,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底部船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底板(1)、内底板(2)、内舷板(7)、底纵桁(3)、船底纵骨(4)、船舱内舷(8)、肋板(9)、肘板(10)、弧形防倾肘板(11);/n所述底纵桁(3)包括中底桁(31)与旁底桁(32),所述中底桁(31)由第一钢板(311)与第二钢板(312)组成,所述第一钢板(311)与所述第二钢板(312)焊接成T型,所述中底桁(31)设置于所述内底板(2)和所述外底板(1)之间且沿船舶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钢板(312)与所述外底板(1)垂直,所述旁底桁(32)由第三钢板(321)与第四钢板(322)组成,所述第三钢板(321)与所述第四钢板(322)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底部船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底板(1)、内底板(2)、内舷板(7)、底纵桁(3)、船底纵骨(4)、船舱内舷(8)、肋板(9)、肘板(10)、弧形防倾肘板(11);
所述底纵桁(3)包括中底桁(31)与旁底桁(32),所述中底桁(31)由第一钢板(311)与第二钢板(312)组成,所述第一钢板(311)与所述第二钢板(312)焊接成T型,所述中底桁(31)设置于所述内底板(2)和所述外底板(1)之间且沿船舶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钢板(312)与所述外底板(1)垂直,所述旁底桁(32)由第三钢板(321)与第四钢板(322)组成,所述第三钢板(321)与所述第四钢板(322)焊接成T型,所述旁底桁(32)设置于所述内底板(2)和所述外底板(1)之间且沿船舶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旁底桁(32)设置在所述中底桁(31)两侧,所述第四钢板(322)与所述外底板(1)垂直;
所述内底板(2)由若干个板格一(5)与若干个板格二(6)拼接而成,所述内舷板(7)由若干个板格三(12)拼接而成,所述板格一(5)、所述板格二(6)、所述板格三(12)中间比较厚,两端逐渐过渡到薄;
所述外底板(1)上端面设有船底纵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瑶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德赛海洋工程平台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