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前保险杠的防撞装置和具有其的前保险杠、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831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前保险杠的防撞装置和具有其的前保险杠、车辆,所述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本体,所述防撞本体设置于前保险杠的内侧;支撑支架,所述支撑支架嵌设于所述防撞本体内,以支撑所述防撞本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前保险杠的防撞装置,通过在防撞本体内嵌设有支撑支架以提升防撞本体的抗形变能力。其中,支撑支架对防撞本体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当碰撞力传递至防撞本体时,支撑支架可以有效地防止防撞本体形变量过大的问题发生,进而可以减小碰撞物体侵入的空间,对车辆前端的功能部件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减少损坏,降低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前保险杠的防撞装置和具有其的前保险杠、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前保险杠的防撞装置和具有其的前保险杠、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需要在车辆的前保险杠设置前防撞泡沫以使得行人的腿部可以在碰撞处得到缓冲,减小对行人腿部的伤害。相关技术中,由于前防撞泡沫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从而导致前保险杠的抗侵入能力低,当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墙面等发生大面积接触碰撞时,无法有效地对车辆前部的功能件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防撞性能好的防撞装置。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前保险杠,所述前保险杠包括上述的前保险杠的防撞装置。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前保险杠。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前保险杠的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本体,所述防撞本体设置于前保险杠的内侧;支撑支架,所述支撑支架嵌设于所述防撞本体内,以支撑所述防撞本体。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前保险杠的防撞装置,通过在防撞本体内嵌设有支撑支架以提升防撞本体的抗形变能力。其中,支撑支架对防撞本体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当碰撞力传递至防撞本体时,支撑支架可以有效地防止防撞本体形变量过大的问题发生,进而可以减小碰撞物体侵入的空间,对车辆前端的功能部件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减少损坏,降低维修成本。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支架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支架在所述防撞本体内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支撑支架之间的间隙为L,且满足L≥100mm。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和第五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第四支撑板和所述第五支撑板依次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五支撑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沿第二方向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五支撑板与所述防撞本体的后表面平齐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撞本体为防撞泡沫,所述支撑支架为金属支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保险杠,包括上述的用于前保险杠的防撞装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前保险杠。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撞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撞装置的碰撞示意图一;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撞装置的碰撞示意图二。附图标记:防撞装置100、小腿碰撞器200、碰撞器300、防撞本体10、支撑支架20、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第三支撑板23、第四支撑板24、第五支撑板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前保险杠的防撞装置100。如图1和图2所示,防撞装置100包括防撞本体10和支撑支架20,其中防撞本体10设置于前保险杠的内侧,支撑支架20通过嵌设的方式设置于防撞本体10内,以通过支撑支架20支撑防撞本体10。其中,支撑支架20和防撞本体10通过嵌设的方式连接配合,以使得支撑支架20和防撞本体10的配合更加紧凑,而且无需单独为支撑支架20设置安装点,可以降低成本。进一步地,支撑支架20具有提升防撞本体10的抗形变能力,从而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防撞本体10受力变形,支撑支架20可以提升其所在区域的防撞本体10的抗形变能力,以减小碰撞物体侵入的空间,对车辆前端的功能部件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减少损坏,降低维修成本。可以理解的是,车辆前端的功能部件可以包括:大灯、发动机舱罩板等。需要说明的是,车辆发生碰撞可以是与车辆、墙壁等物体进行大面积的碰撞,还可以是与行人之间发生碰撞。当车辆与车辆、墙壁等物体碰撞时,接触面积相对较大,从而支撑支架20可以有效地提升防撞本体10的抗变形能力,从而减小碰撞物体的侵入空间。具体地,防撞本体10设置在前保险杠的内侧,防撞本体10的后表面可以与前防撞梁止抵配合,以更好地对碰撞力进行传递。可选地,支撑支架20可以止抵在前防撞梁上,从而对防撞本体10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当碰撞力传递至防撞本体10时,支撑支架20可以对防撞本体10进行支撑,从而减小碰撞物体的侵入空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前保险杠的防撞装置100,通过在防撞本体10内嵌设有支撑支架20以提升防撞本体10的抗形变能力。其中,支撑支架20对防撞本体10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当碰撞力传递至防撞本体10时,支撑支架20可以有效地防止防撞本体10形变量过大的问题发生,进而可以减小碰撞物体侵入的空间,对车辆前端的功能部件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减少损坏,降低维修成本。在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支撑支架20为多个,多个支撑支架20在防撞本体10内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指的车辆坐标中的Y方向,即车辆的宽度方向。可以理解的是,车辆的碰撞还包括:车辆与行人之间的碰撞。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通常发生碰撞的部位为车辆的前保险杠和行人的腿部。进一步地,参照图3,多个支撑支架20采用间隔排布的方式设置在防撞本体10中,可以在车辆与行人碰撞时,对行人的腿部进行避让,从而合理地减轻对行人的伤害。其中,结合C-NCAP(China-NewCarAssessmentProgram:中国新车评价规程)中行人保护小腿碰撞的内容。通过将支撑支架20间隔排布的方式,可以将支撑支架20有效地对行人小腿撞击位置进行避让,即防撞本体10发生形变以对对碰撞力进行吸收,从而可以增加小腿的侵入空间,减小碰撞过程中腿部韧带伸长量和弯矩,对行人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相邻设置的支撑支架20之间的间隙为L,而且满足L≥100mm,从而可以便于支撑支架20对行人的腿部碰撞位置进行避让。如:腿部碰撞位置在前保险杠Y方向的Y=0mm、Y=100mm、Y=200mm等位置,支撑支架20可以对应布置在Y=50mm、Y=150mm、Y=250mm等位置,从而可以错开行人小腿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前保险杠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防撞本体,所述防撞本体设置于前保险杠的内侧;/n支撑支架,所述支撑支架嵌设于所述防撞本体内,以支撑所述防撞本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前保险杠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撞本体,所述防撞本体设置于前保险杠的内侧;
支撑支架,所述支撑支架嵌设于所述防撞本体内,以支撑所述防撞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前保险杠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支架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支架在所述防撞本体内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前保险杠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支撑支架之间的间隙为L,且满足L≥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前保险杠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和第五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第四支撑板和所述第五支撑板依次相连。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