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刀片及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771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切削刀片(1)具备第1多边形面(2)和第2多边形面(2)及多个侧面(3)。在第1角部(C1)上形成有在第1多边形面(2)上具有角前刀面(5a)的刃角(5),并且在刃角(5)至第2角部(C2)上形成有主切削刃(6)。主切削刃(6)至少在刃角(5)侧具备前角渐增区域(6e),在所述前角渐增区域(6e)中,主前刀面(6a)的前角随着从刃角(5)的第1端部(5A)朝向第2角部(C2)侧而向正角侧逐渐变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切削刀片及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装卸地安装于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上的切削刀片及在围绕轴线旋转的工具主体的前端部外周能够装卸地安装有上述切削刀片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本申请基于2018年8月30日于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8-161805号及专利申请2018-161806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切削刀片,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备实质上六边形板状的刀片主体的切削刀片,该刀片主体在上下表面上交替地具有各三个主角和副角。在上表面的三个主角中,从第1主角朝向相邻的两个副角依次形成有刃角、随着远离刃角而朝向下表面倾斜的直线状的副切削刃及随着远离副切削刃而以比副切削刃大的角度朝向下表面倾斜的主切削刃。这些从第1主角朝向相邻的两个副角延伸的部位为相同形状,这是所谓的中性的切削刀片。在专利文献1中,也记载有主切削刃的前角为恒定。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侧视观察中主切削刃在下表面侧为凹状,并且以随着从副切削刃的端部朝向副角侧的端部而逐渐接近下表面的方式向下方倾斜。这种切削刀片以如下方式能够装卸地安装于形成在围绕轴线旋转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的工具主体的前端部的刀片安装座上:即,使上述切削刀片的上述刃角位于工具主体的前端外周侧,并且使与该刃角连接的一组副切削刃和主切削刃位于工具主体的外周侧,使另一组副切削刃和主切削刃位于工具主体的前端侧。在以这种方式安装于工具主体的切削刀片中,通过位于工具主体的外周侧的一组副切削刃和主切削刃来进行切深量比较大的壁面切削,并且通过位于工具主体的前端侧的另一组副切削刃和主切削刃中的副切削刃来进行底面的精加工切削。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15688号公报然而,在通过这种切削刀片进行切深量比较大的切削加工时,要求在薄板等工件中切削阻力低而防止颤振的产生,并要求获得表面品质良好且精度高的精加工面(壁面、底面),还要求能够防止所生成的切屑的咬入的良好的切屑排出性。尤其,若无法通过控制切屑的排出方向而获得良好的切屑排出性的话,则导致如下结果:即,由于产生切屑的咬入而导致切削阻力的增加,并且因所咬入的切屑而损伤工件的壁面或底面,从而损害精加工面的品质和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在这种背景下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削刀片及能够装卸地安装有上述切削刀片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所述切削刀片控制由位于工具主体的外周侧的主切削刃生成的切屑的排出方向,从而防止切屑的咬入而抑制切削阻力,并且能够确保精加工面的高品质和精度。[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刀片具有多边形板状的刀片主体,所述多边形板状的刀片主体具备朝向彼此相反的一侧的第1多边形面和第2多边形面及配置于上述第1多边形面和第2多边形面的周围的多个侧面。在该刀片主体的上述第1多边形面的角部中的第1角部上形成有在该第1多边形面上具有角前刀面的刃角。从该刃角至在上述第1多边形面的圆周方向上与上述第1角部相邻的第2角部形成有主切削刃,所述主切削刃在上述第1多边形面上具有与上述角前刀面连接的主前刀面并从上述刃角的第1端部延伸。上述主切削刃至少在上述刃角侧具备前角渐增区域,在所述前角渐增区域中,上述主前刀面的前角随着从该刃角的上述第1端部朝向上述第2角部侧而向正角侧逐渐变大。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具有围绕轴线旋转的工具主体及形成于上述工具主体的前端部外周的刀片安装座,并且在上述刀片安装座上以如下方式能够装卸地安装有上述切削刀片:即,使上述切削刀片的上述刃角位于上述工具主体的前端外周侧,且使从该刃角的上述第1端部延伸的上述主切削刃位于上述工具主体的外周侧,并且使与上述刃角和上述主切削刃连接的上述角前刀面和上述主前刀面朝向工具旋转方向。在上述切削刀片及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中,在位于工具主体的外周侧的主切削刃的、工具主体前端侧的刃角侧设置有前角渐增区域,在前角渐增区域中,主前刀面的前角随着从该刃角的第1端部朝向位于工具主体后端侧的第2角部侧而向正角侧逐渐变大。由此,从刃角侧由主切削刃生成的切屑在主切削刃的后端侧沿前角比前端侧的前角大的主前刀面流过,并且由于在工具旋转方向侧上,该后端侧比前端侧确保更大的空间,因此切屑在主切削刃的后端侧以比前端侧大的半径卷曲。由此,切屑向如下的方向流出:即,该方向为随着从前端部朝向后端部而该卷曲的中心线远离主切削刃的方向,即为随着朝向工具主体的后端侧而该卷曲的中心线朝向内周侧的方向,并且该切屑以沿该方向卷曲的方式被赋予卷曲特性来排出。因此,切屑的排出方向被控制成远离由主切削刃切削的壁面的方向,因此能够防止切屑咬入工件的切削壁面与刀片主体之间,并能够防止因这种切屑的咬入而损伤精加工面(壁面)从而损害精加工面的品质和精度,并且还能够抑制切削阻力增加。在与上述第1多边形面对置的俯视观察中,上述前角渐增区域可形成在从上述刃角的第1端部起1.0mm~2.0mm的范围内。若在这种范围内形成有前角渐增区域,则能够对所生成的切屑赋予如上所述的卷曲特性来控制排出方向,因此例如在距刃角的第1端部超过2.0mm的范围内,主切削刃的前角可以被设为恒定。在前角渐增区域比从刃角的第1端部起1.0mm小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对切屑赋予充分的卷曲特性的忧虑。优选上述前角渐增区域中的前角的渐增量为5°以上。若前角渐增区域中的前角的渐增量小于5°,则难以对切屑充分地赋予实现如上所述排出方向的卷曲特性,该排出方向为随着朝向工具主体的后端侧而朝向内周侧的方向。从而存在无法可靠地防止切屑的咬入的忧虑。优选在与上述第1多边形面对置的俯视观察中,从上述刃角的第1端部向上述第1多边形面的内侧延伸的上述主前刀面和角前刀面的边界线与上述主切削刃以在20°~60°的范围内的交叉角交叉。通过使主前刀面和角前刀面以这种交叉角交叉而形成主前刀面的前角渐增区域,能够沿该主前刀面与角前刀面的边界线引导切屑,从而更可靠地将排出方向控制成远离主切削刃的方向、即随着朝向工具主体的后端侧而朝向内周侧的方向。若在上述俯视观察时的边界线与主切削刃的交叉角小于20°,则存在无法可靠地将切屑的排出方向控制成随着朝向工具主体的后端侧而朝向内周侧的方向的忧虑。相反地,若交叉角超过60°,则出现如下忧虑:即,切屑难以向工具主体的后端侧排出,向工具主体的内周侧流出的切屑碰到工具主体的容屑槽的壁面而流向外周侧并咬入主切削刃与工件的切削壁面之间。通过将上述刃角形成为沿随着朝向上述第1端部而远离上述第2多边形面而突出的方向延伸,能够使从该刃角至主切削刃的前端部生成的切屑更容易地以随着朝向工具主体的后端侧而朝向内周侧的方式排出。尤其在这种情况下,在与上述刀片主体的多个侧面中的角后刀面对置的侧视观察中,将上述刃角形成为凹曲线状,其中上述角后刀面通过上述刃角与上述角前刀面交叉,从而能够使由该刃角生成的切屑的前端部围绕如上所述那样随着朝向工具主体的后端侧而朝向内周侧的中心线可靠地卷曲,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切屑的咬入。如此,在将刃角形成为沿随着朝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具有多边形板状的刀片主体,所述多边形板状的刀片主体具备朝向彼此相反的一侧的第1多边形面和第2多边形面及配置于上述第1多边形面和第2多边形面的周围的多个侧面,/n在该刀片主体的上述第1多边形面的角部中的第1角部上形成有在该第1多边形面上具有角前刀面的刃角,/n从该刃角至在上述第1多边形面的圆周方向上与上述第1角部相邻的第2角部形成有主切削刃,所述主切削刃在上述第1多边形面上具有与上述角前刀面连接的主前刀面并从上述刃角的第1端部延伸,/n上述主切削刃至少在上述刃角侧具备前角渐增区域,在所述前角渐增区域中,上述主前刀面的前角随着从该刃角的上述第1端部朝向上述第2角部侧而向正角侧逐渐变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30 JP 2018-161805;20180830 JP 2018-1618061.一种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具有多边形板状的刀片主体,所述多边形板状的刀片主体具备朝向彼此相反的一侧的第1多边形面和第2多边形面及配置于上述第1多边形面和第2多边形面的周围的多个侧面,
在该刀片主体的上述第1多边形面的角部中的第1角部上形成有在该第1多边形面上具有角前刀面的刃角,
从该刃角至在上述第1多边形面的圆周方向上与上述第1角部相邻的第2角部形成有主切削刃,所述主切削刃在上述第1多边形面上具有与上述角前刀面连接的主前刀面并从上述刃角的第1端部延伸,
上述主切削刃至少在上述刃角侧具备前角渐增区域,在所述前角渐增区域中,上述主前刀面的前角随着从该刃角的上述第1端部朝向上述第2角部侧而向正角侧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片,其中,
在与上述第1多边形面对置的俯视观察中,上述前角渐增区域形成在从上述刃角的第1端部起1.0mm~2.0mm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刀片,其中,
上述前角渐增区域中的前角的渐增量为5°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刀片,其中,
在与上述第1多边形面对置的俯视观察中,从上述刃角的第1端部向上述第1多边形面的内侧延伸的上述主前刀面和上述角前刀面的边界线与上述主切削刃以在20°~60°的范围内的交叉角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刀片,其中,
上述刃角沿随着朝向上述第1端部而远离上述第2多边形面而突出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削刀片,其中,
在与上述刀片主体的多个侧面中的、通过上述刃角与上述角前刀面交叉的角后刀面对置的侧视观察中,上述刃角形成为凹曲线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切削刀片,其中,
在与上述刀片主体的多个侧面中的、通过上述刃角与上述角前刀面交叉的角后刀面对置的侧视观察中,上述刃角的第1端部相对于上述刃角的与该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以在0.05mm~0.15mm的范围内的突出量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刀片,其中,
上述刀片主体具有穿过上述第1多边形面和第2多边形面的中心的刀片中心线,
并且在上述第1多边形面上形成有副切削刃,所述副切削刃在上述第1多边形面上具有在与上述主前刀面相反的一侧与上述角前刀面连接的副前刀面并从与上述刃角的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上述刃角的第2端部延伸,
在与上述刀片主体的多个侧面中的副后刀面对置的侧视观察中,该副切削刃沿与上述刀片中心线垂直的平面延伸或者以随着远离上述刃角的第2端部而朝向上述第2多边形面侧的方式延伸,其中上述副后刀面通过上述副切削刃与上述副前刀面交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削刀片,其中,
在与上述副后刀面对置的侧视观察中,上述副切削刃相对于与上述刀片中心线垂直的平面的倾斜角被设在0°~15°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刀片,其中,
在与上述多个侧面中的和上述主前刀面交叉的主后刀面对置的侧视观察中,上述主切削刃在上述刃角侧随着从该刃角的上述第1端部朝向上述第2角部侧而描绘出凸曲线的同时远离上述第2多边形面之后朝向上述第2多边形面侧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切削刀片,其中,
在与上述主后刀面对置的侧视观察中,上述主切削刃所描绘的凸曲线的曲率半径在3mm~10mm的范围内,并且上述主切削刃在从上述刃角的第1端部起至少1.0mm的范围内描绘出凸曲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刀片,其中,
上述刀片主体形成为如下的六边形板状:即,围绕穿过上述第1多边形面和第2多边形面的中心的刀片中心线呈按120°旋转对称的形状,并且关于上述第1多边形面和第2多边形面呈正反反转对称形状,
在上述第1多边形面和第2多边形面上,各三个上述第1角部和上述第2角部在圆周方向上交替配置且在上述刀片中心线方向上配置于彼此相反的一侧,
在上述第1多边形面和第2多边形面彼此中,上述刃角的第1端部和上述刃角的与该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在上述刀片主体的圆周方向上配置于相反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切削刀片,其中,
上述刀片主体的侧面与上述刀片中心线平行地延伸。


14.一种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原正史北岛纯坂本千波渡边翔太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