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共轭电抗器以及滤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477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相共轭电抗器以及滤波装置,该三相共轭电抗器的每个单相共轭电抗器与三相电源的不同相连接,且每个单相共轭电抗器的电感值不同,单相共轭电抗器的共轭电抗器容置于壳体内部,壳体为金属壳体,通过树脂填充共轭电抗器与壳体的内腔之间的空隙;共轭电抗器的第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缠绕在共轭铁芯上,接线排的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一接线排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一端、第二接线排连接,第三接线排与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开设置、金属壳体装设以及树脂进行散热的方式,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电抗器的防护等级、抗震能力,便于使用水冷散热,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相共轭电抗器以及滤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相共轭电抗器以及滤波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展,经常需要使用三相LCL滤波电抗器进行滤波,而传统的方案是采用独立的两台不同电感量的三相电抗器共同进行滤波,而这种传统方案的弊端是两台三相电抗器存在相对体积大、质量重、散热差等特点,满足不了防护等级IP67、机械振动、通过水冷板热传导散热等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三相共轭电抗器以及滤波装置,将三个单相共轭电抗器分别装设在不同的金属壳体中,利用共轭的方式代替两台电抗器,减少了成本,降低了电抗器的体积和重量,减少了占用空间,并通过分开设置、金属壳体装设以及树脂进行散热的方式,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电抗器的防护等级、抗震能力,便于使用水冷散热,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三相共轭电抗器,所述三相共轭电抗器包括三个单相共轭电抗器,每个所述单相共轭电抗器与三相电源的不同相连接,且每个单相共轭电抗器的电感值不同,所述单相共轭电抗器包括:壳体、共轭电抗器,所述共轭电抗器容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壳体为金属壳体,通过树脂填充所述共轭电抗器与壳体的内腔之间的空隙;所述共轭电抗器包括共轭铁芯、第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以及接线排,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缠绕在所述共轭铁芯上,所述接线排包括第一接线排、第二接线排、第三接线排,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排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一端、第二接线排连接,所述第三接线排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二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共轭电抗器还包括绝缘板,所述绝缘板设置在所述共轭电抗器一侧,通过所述绝缘板将所述共轭电抗器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均包括两个并联连接的电感线圈。进一步地,所述共轭铁芯包括上铁芯、下铁芯,所述上铁芯、下铁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缠绕在所述上铁芯上,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缠绕在所述下铁芯上。进一步地,所述上铁芯、下铁芯为空心铁芯,所述电感线圈穿过所述空心铁芯,并缠绕在空心铁芯彼此相对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共轭电抗器还包括拉板,所述拉板设置在所述共轭铁芯两侧,位于所述共轭铁芯、第一电感线圈之间,并沿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轴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电感值大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电感值。进一步地,所述共轭铁芯通过铁硅磁条叠设形成。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排为L形,且所述接线排远离所述共轭铁芯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通孔。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滤波装置,所述滤波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三相共轭电抗器。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三个单相共轭电抗器分别装设在不同的金属壳体中,利用共轭的方式代替两台电抗器,减少了成本,降低了电抗器的体积和重量,减少了占用空间,并通过分开设置、金属壳体装设以及树脂进行散热的方式,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电抗器的防护等级、抗震能力,便于使用水冷散热,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三相共轭电抗器中单相共轭电抗器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三相共轭电抗器中单相共轭电抗器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三相共轭电抗器中单相共轭电抗器一实施例的外部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三相共轭电抗器中单相共轭电抗器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三相共轭电抗器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滤波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中:1、壳体;2、接线排;3、第二电感线圈;4、第一电感线圈;5、共轭铁芯;11、把手;21、第一接线排;22、第二接线排;23、第三接线排;12、顶板;13、中壳;14、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5,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三相共轭电抗器中单相共轭电抗器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三相共轭电抗器中单相共轭电抗器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三相共轭电抗器中单相共轭电抗器一实施例的外部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三相共轭电抗器中单相共轭电抗器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三相共轭电抗器一实施例的结构图,结合附图1-5对本专利技术的单相共轭电抗器作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三相共轭电抗器包括三个单相共轭电抗器,每个单相共轭电抗器与三相电源的不同相连接,且每个单相共轭电抗器的电感值不同,单相共轭电抗器包括:壳体1、共轭电抗器,共轭电抗器容置于壳体1内部,且壳体1为金属壳体1,通过树脂填充共轭电抗器与壳体1的内腔之间的空隙;共轭电抗器包括共轭铁芯5、第一电感线圈4、第二电感线圈3以及接线排2,第一电感线圈4、第二电感线圈3缠绕在共轭铁芯5上,接线排2包括第一接线排21、第二接线排22、第三接线排23,第一电感线圈4的第一端与第一接线排21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电感线圈3的第一端、第二接线排22连接,第三接线排23与第二电感线圈3的第二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为铝合金壳体1,树脂为环氧树脂,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还可以为铁、同以及其他在日常环境中能够容置共轭电抗器的金属壳体1,树脂也可以为四氟乙烯、聚酰亚胺以及其他具备耐高温和绝缘特性的树脂。在本实施例中,接线排2的接线端设置在共轭电抗器的同一侧,并穿出壳体1,位于壳体1与水冷板贴合的一侧,其中,为了便于识别第一接线排21、第二接线排22以及第三接线排23,第一接线排21以及第三接线排23与第二接线排22露出壳体1的部分高度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移动单相共轭电抗器,壳体1两端还设置有把手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底板14、顶板12以及中壳13,其中,中壳13中空,底板14、顶板12分别固定在中壳13两侧,并封闭中壳13形成空腔。底板14的面积大于顶板12,把手11固定在底板14朝向中壳13的一侧,且位于中壳13两端,接线排2穿出底板14,并位于底板14的另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共轭电抗器还包括绝缘板,绝缘板设置在共轭电抗器一侧,通过绝缘板将共轭电抗器固定在壳体1的内腔一侧。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绝缘板为GPO-3绝缘板,绝缘板与壳体1通过螺钉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感线圈4、第二电感线圈3均包括两个并联连接的电感线圈。其中,第一接线排21与第一电感线圈4中的两个电感线圈并联连接,第二接线排22与第二电感线圈3中两个电感线圈的一端并联连接,第三接线排23与第二电感线圈3中两个电感线圈的另一端并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感线圈4的电感值大于第二电感线圈3的电感值。其中,第一电感线圈4的两个电感线圈电感值相同,第二电感线圈3的两个电感线圈的电感值也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线排21、第二接线排22、第三接线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相共轭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共轭电抗器包括三个单相共轭电抗器,每个所述单相共轭电抗器与三相电源的不同相连接,且每个单相共轭电抗器的电感值不同,所述单相共轭电抗器包括:壳体、共轭电抗器,所述共轭电抗器容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壳体为金属壳体,通过树脂填充所述共轭电抗器与壳体的内腔之间的空隙;/n所述共轭电抗器包括共轭铁芯、第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以及接线排,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缠绕在所述共轭铁芯上,所述接线排包括第一接线排、第二接线排、第三接线排,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排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一端、第二接线排连接,所述第三接线排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二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共轭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共轭电抗器包括三个单相共轭电抗器,每个所述单相共轭电抗器与三相电源的不同相连接,且每个单相共轭电抗器的电感值不同,所述单相共轭电抗器包括:壳体、共轭电抗器,所述共轭电抗器容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壳体为金属壳体,通过树脂填充所述共轭电抗器与壳体的内腔之间的空隙;
所述共轭电抗器包括共轭铁芯、第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以及接线排,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缠绕在所述共轭铁芯上,所述接线排包括第一接线排、第二接线排、第三接线排,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排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一端、第二接线排连接,所述第三接线排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二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共轭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轭电抗器还包括绝缘板,所述绝缘板设置在所述共轭电抗器一侧,通过所述绝缘板将所述共轭电抗器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共轭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均包括两个并联连接的电感线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共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峰黎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英大科特磁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