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热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31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热站,包括底座和外壳,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左、右侧板、预热站外罩顶板和预热站上保温盖,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对过滤室进行预热的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包括用于容纳过滤室的预热筒、用于加热预热筒的加热圈和用于使过滤室连接口密封的密封机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加热器接线盒,所述加热器接线盒与所述加热圈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过滤室的预热问题,使过滤室内熔体排净;同时与传统预热器相比,不需要热媒发生炉,只需要用电即可,既环保又方便,而且由于不需要热媒发生炉,使用场地就会不受限制,可以根据使用要求随时移动;温度可根据需要调整,加热时段也可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热站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热站。
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塑料制品如薄膜、塑料造粒等,在加工之前都要先将塑料进行加热成为熔体,然后进行过滤而进行的。在过滤时,都要用到熔体过滤器。在传统技术中,熔体经过滤芯过滤后,从安装板的通孔排出到端盖与安装板构成的出料通道内,从出料通道流向出料口时,总是在出料端盖与筒体之间的间隙里停留一些不流动的熔体,时间一长这些熔体会发生降解和碳化。因此,在一段时间后,过滤室需要进行更换,由于过滤室吊出主体温度会下降,融熔的物料会凝固,没法排净,因此过滤器在更换过滤室之前需对过滤室进行预热,同时传统预热器采用热媒发生炉,其占地空间需求大,不易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预热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热站,包括底座和外壳,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左、右侧板、预热站外罩顶板和预热站上保温盖,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对过滤室进行预热的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包括用于容纳过滤室的预热筒、用于加热预热筒的加热圈和用于使过滤室连接口密封的密封机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加热器接线盒,所述加热器接线盒与所述加热圈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过滤器更换过滤室之前的预热问题,使更换的过滤室内熔体不会凝固,能够排净;同时与传统预热器相比,不需要热媒发生炉,只需要用电即可,既环保又方便,而且由于不需要油、汽热媒发生炉,使用场地就会不受限制,可以根据使用要求随时移动;温度可根据需要调整,加热时段也可控,设置外壳进一步对预热装置起保温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预热筒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过滤室进口相连的第一排料管和用于与过滤室出口相连的进气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气口进气,推动整个过滤室内的熔体从过滤室出口流向过滤室进口,然后通过与过滤室进口相连的第一排料管流出,对过滤室内的熔体能充分排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预热筒对应所述底座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排料管,所述预热筒中空设置,所述第二排料管与预热筒内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室进入预热筒的过程中,第一排料管还未与过滤室进口相连,熔体从过滤室进口流入预热筒内,然后从第二排料管排出,保证预热筒内不残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排料管与第二排料管外皆套设有加热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排料管与第二排料管也保持一定的温度,便于熔体排净,不残留于第一排料管与第二排料管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预热筒上设置有紧固部,所述密封机构包括一组以上的顶紧杆,所述顶紧杆与所述紧固部相适配,所述顶紧杆包括上顶紧杆和下顶紧杆,所述上顶紧杆设置于所述预热筒相对所述进气口的另一侧,所述下顶紧杆设置于所述预热筒相对所述第一排料管的另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热筒相对进气口和第一排料管的另一侧分别设置有紧固部,然后通过顶紧杆使过滤室连接口密封,增加密封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前面板上对应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口外罩,所述前面板上对应所述下顶紧杆处设置有下顶紧杆外罩,所述后面板上对应所述第一排料管处设置有第一排料管外罩,所述前面板上对应所述上顶紧杆处设置有上顶紧杆外罩,所述左、右侧板之间设置有外罩锁紧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上设置有上顶紧杆外罩、下顶紧杆外罩、第一排料管外罩和进气口外罩,与预热装置相适配,同时便于外部操作,设置外罩锁紧扣,增加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4的A部放大图。图中标号含义:1-底座,11-加热器接线盒,2-外壳,21-前面板,211-进气口外罩,212-下顶紧杆外罩,22-后面板,221-第一排料管外罩,222-上顶紧杆外罩,23-左、右侧板,24-预热站外罩顶板,25-预热站上保温盖,26-外罩锁紧扣,3-预热装置,31-预热筒,311-第一排料管,312-进气口,313-第二排料管,314-紧固部,32-加热圈,33-密封机构,331-顶紧杆,3311-上顶紧杆,3312-下顶紧杆。具体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参见附图1-5,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预热站,包括底座1和外壳2,所述外壳2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外壳1包括前面板21、后面板22、左、右侧板23、预热站外罩顶板24和预热站上保温盖25,所述外壳2内设置有用于对过滤室进行预热的预热装置3,所述预热装置3包括用于容纳过滤室的预热筒31、用于加热预热筒31的加热圈32和用于使过滤室连接口密封的密封机构3,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加热器接线盒11,所述加热器接线盒11与所述加热圈32电连接。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预热筒31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过滤室进口相连的第一排料管311和用于与过滤室出口相连的进气口312。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预热筒31对应所述底座1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排料管313,所述预热筒31中空设置,所述第二排料管313与预热筒31内相连通。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排料管311与第二排料管313外皆套设有加热圈32。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预热筒31上设置有紧固部314,所述密封机构33包括一组以上的顶紧杆331,所述顶紧杆331与所述紧固部314相适配,所述顶紧杆331包括上顶紧杆3311和下顶紧杆3312,所述上顶紧杆3311设置于所述预热筒31相对所述进气口312的另一侧,所述下顶紧杆3312设置于所述预热筒31相对所述第一排料管311的另一侧。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前面板21上对应所述进气口312处设置有进气口外罩211,所述前面板21上对应所述下顶紧杆3312处设置有下顶紧杆外罩212,所述后面板22上对应所述第一排料管311处设置有第一排料管外罩221,所述前面板上对应所述上顶紧杆3311处设置有上顶紧杆外罩222,所述左、右侧板之间设置有外罩锁紧扣26。上述的“之间”并不仅仅指方位、位置之间,还包括指不同零件的相互作用之间的意思。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座1,加热器接线盒11,外壳2,前面板21,进气口外罩211,下顶紧杆外罩212,后面板22,第一排料管外罩221,上顶紧杆外罩222,左、右侧板23,预热站外罩顶板24,预热站上保温盖预25,热装置3,预热筒31,第一排料管311,进气口312,第二排料管313,紧固部314,加热圈32,密封机构33,顶紧杆331,上顶紧杆3311,下顶紧杆33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热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外壳,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左、右侧板、预热站外罩顶板和预热站上保温盖,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对过滤室进行预热的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包括用于容纳过滤室的预热筒、用于加热预热筒的加热圈和用于使过滤室连接口密封的密封机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加热器接线盒,所述加热器接线盒与所述加热圈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热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外壳,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左、右侧板、预热站外罩顶板和预热站上保温盖,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对过滤室进行预热的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包括用于容纳过滤室的预热筒、用于加热预热筒的加热圈和用于使过滤室连接口密封的密封机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加热器接线盒,所述加热器接线盒与所述加热圈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筒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过滤室进口相连的第一排料管和用于与过滤室出口相连的进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筒对应所述底座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排料管,所述预热筒中空设置,所述第二排料管与预热筒内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宇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