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258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5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层轨道车辆。该双层轨道车辆包括端车和中间车;在端车的司机室端设置有司机室端吸能装置和车钩;在每个非司机室端均设置有车体吸能结构以及车钩;司机室端吸能装置和车体吸能结构均用于吸收碰撞能量;在每个车钩与车钩安装座之间均固定安装有车钩吸能装置,车钩吸能装置用于吸收纵向力或碰撞能量。该双层轨道车辆通过在车体端部设置的碰撞吸能结构能够降低碰撞时产生的危害,以保护司乘人员和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并解决了现有双层轨道车辆存在碰撞损失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轨道车辆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
,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层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双层轨道车辆具有运量大、综合能耗低的特点。与单层轨道车辆相比,对于同一碰撞速度,双层轨道车辆由于结构复杂、质量大、车辆重心高造成的碰撞损失会显著增大。现有双层轨道车辆包括上、下两层车厢,分别为用于乘客乘坐的客区车厢和用于放置货物的货区车厢。在客区车厢设置有供乘客上下车的客区侧门,并在货区车厢设置有装卸货物的货区侧门。现有双层轨道车辆只是通过双层分区技术解决了现有客运和货运分别运输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的问题,但是并未考虑车辆在碰撞时的减缓措施,导致现有双层轨道车辆存在碰撞损失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双层轨道车辆,该双层轨道车辆通过在车体端部设置的碰撞吸能结构能够降低碰撞时产生的危害,以保护司乘人员和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并解决了现有双层轨道车辆存在碰撞损失大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轨道车辆,该双层轨道车辆包括端车和中间车;其中:所述端车设置有司机室的一端为司机室端;所述端车与所述司机室端相对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中间车的两端均为非司机室端;在所述司机室端设置有司机室端吸能装置和车钩;在每个所述非司机室端均设置有车体吸能结构以及车钩;所述司机室端吸能装置和所述车体吸能结构均用于在所述双层轨道车辆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吸收碰撞能量;在每个所述车钩与车钩安装座之间均固定安装有车钩吸能装置,所述车钩吸能装置用于吸收所述双层轨道车辆产生的纵向力或所述双层轨道车辆发生碰撞时产生的碰撞能量。优选地,所述车钩吸能装置包括缓冲器和压溃管;所述缓冲器固定连接于所述车钩和所述压溃管之间,用于吸收所述双层轨道车辆在联挂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纵向力;所述压溃管远离所述缓冲器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车钩安装座,用于在所述双层轨道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挤压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优选地,所述司机室端吸能装置包括固定板、支撑板、多个司机室端吸能盒、导向管以及司机室端防爬器;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司机室端墙;每个司机室端吸能盒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且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支撑板;所述司机室端防爬器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司机室端墙的一侧,并在背离所述司机室端墙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平行分布的防爬齿,所述防爬齿均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防爬器用于通过防爬齿之间的咬合防止车辆在碰撞之后发生抬升,从而降低因车辆碰撞后抬升而造成的次生危害。所述导向管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支撑板,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防爬器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板后与所述司机室端墙固定连接,用于对所述司机室端吸能盒沿所述双层轨道车辆长度方向的挤压变形进行导向。优选地,所述车体吸能结构包括固定安装于端墙和端底架之间的多个非司机室端吸能盒;多个所述非司机室端吸能盒沿所述双层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优选地,所述导向管包括内管、第一外管、第二外管、第一端部法兰和第二端部法兰;所述内管朝向所述司机室端墙的一端套设有所述第一外管,所述内管背离所述司机室端墙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司机室端防爬器,所述内管在穿设所述支撑板的外周套设有所述第二外管;所述第一外管穿设且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外管通过所述第一端部法兰固定安装于所述司机室端墙;所述第二外管通过所述第二端部法兰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优选地,所述司机室端吸能盒和所述非司机室端吸能盒均包括筒形外壳以及平行设置于所述筒形外壳内的多个隔板;所述筒形外壳设置有用于诱导变形的诱导结构;所述筒形外壳和所述隔板均采用钢板制成。优选地,所述诱导结构为间隔设置的诱导孔。优选地,多个所述司机室端吸能盒分布成至少两排;所述导向管位于多个所述司机室端吸能盒之间。优选地,在每个所述非司机室端的端墙上均设置有非司机室端防爬器;所述非司机室端防爬器设置有多个平行分布的防爬齿,所述防爬齿沿水平方向延伸。优选地,在每个所述非司机室端的端墙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非司机室端防爬器。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双层轨道车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双层轨道车辆在端车和中间车的端部均增设了用于在碰撞过程中吸收碰撞能量的吸能结构,并用具有车钩吸能装置的车钩代替了现有车钩,使得本申请的双层轨道车辆在发生碰撞之后,可以通过车体端部的车钩和吸能结构同时对碰撞能量进行吸收,将碰撞能量进行快速消耗,减小碰撞能量对车体和车内人员的危害,以保护司乘人员和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并解决了现有双层轨道车辆存在碰撞损失大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层轨道车辆的端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层轨道车辆的中间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提供的端车的司机室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司机室端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提供的司机室端吸能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双层轨道车辆的车钩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双层轨道车辆中非司机室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去除车钩后的非司机室端的仰视图;图9为图7中非司机室端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非司机室端吸能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双层轨道车辆的端车与中间车的联挂示意图。附图标记:1-端车;2-中间车;11-司机室;12-司机室端吸能装置;13-车钩;14-车钩安装座;15-非司机室端吸能盒;16-车钩吸能装置;17-司机室端墙;18-端墙;19-端底架;20-非司机室端防爬器;121-固定板;122-支撑板;123-司机室端吸能盒;124-导向管;125-司机室端防爬器;1251-防爬齿;1241-内管;1242-第一外管;1243-第二外管;1244-第一端部法兰;1245-第二端部法兰;151-筒形外壳;152-隔板;161-缓冲器;162-压溃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轨道车辆,该双层轨道车辆包括端车1和中间车2;如图1结构所示,端车1为设置有司机室11的车厢,端车1也可以叫做控制车、头车或动力车;如图2结构所示,中间车2为连接于端车1的车厢,中间车2也可以叫做中间拖车;双层轨道车辆可以包括位于两端的两节端车1和连接在两个端车1之间的多节中间车2,也可以仅包括位于车头或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端车和中间车;其中:/n所述端车设置有司机室的一端为司机室端;/n所述端车与所述司机室端相对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中间车的两端均为非司机室端;/n在所述司机室端设置有司机室端吸能装置和车钩;/n在每个所述非司机室端均设置有车体吸能结构以及车钩;/n所述司机室端吸能装置和所述车体吸能结构均用于在所述双层轨道车辆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吸收碰撞能量;/n在每个所述车钩与车钩安装座之间均固定安装有车钩吸能装置,所述车钩吸能装置用于吸收所述双层轨道车辆产生的纵向力或所述双层轨道车辆发生碰撞时产生的碰撞能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端车和中间车;其中:
所述端车设置有司机室的一端为司机室端;
所述端车与所述司机室端相对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中间车的两端均为非司机室端;
在所述司机室端设置有司机室端吸能装置和车钩;
在每个所述非司机室端均设置有车体吸能结构以及车钩;
所述司机室端吸能装置和所述车体吸能结构均用于在所述双层轨道车辆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吸收碰撞能量;
在每个所述车钩与车钩安装座之间均固定安装有车钩吸能装置,所述车钩吸能装置用于吸收所述双层轨道车辆产生的纵向力或所述双层轨道车辆发生碰撞时产生的碰撞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吸能装置包括缓冲器和压溃管;
所述缓冲器固定连接于所述车钩和所述压溃管之间,用于吸收所述双层轨道车辆在联挂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纵向力;
所述压溃管远离所述缓冲器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车钩安装座,用于在所述双层轨道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挤压变形吸收碰撞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室端吸能装置包括固定板、支撑板、多个司机室端吸能盒、导向管以及司机室端防爬器;
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司机室端墙;
每个司机室端吸能盒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且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支撑板;
所述司机室端防爬器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司机室端墙的一侧,并在背离所述司机室端墙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平行分布的防爬齿,所述防爬齿均沿水平方向延伸;
所述导向管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支撑板,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防爬器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板后与所述司机室端墙固定连接,用于对所述司机室端吸能盒沿所述双层轨道车辆长度方向的挤压变形进行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乐恒安超张雷万红雨刘雁翔苏文煜董浩郝明远许保磊张娟歌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