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平衡器及车辆平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256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找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平衡器及车辆平衡方法。车辆平衡器包括一体连接的底板、后板和侧板,所述底板、后板和侧板连接后呈三角形结构。所述底板设置为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的弧形结构。所述底板、后板和侧板连接后围成的腔内设置有间隔距离依次排列的若干个储污排水槽,所述储污排水槽的槽口与侧板的上边平齐,所述侧板的上边设置为与水平面的高度逐渐减小又增加的弧形结构。方法是当车辆停车位置确定后,将车辆平衡器放置在位置低的轮胎处,轮胎移动到储污排水槽所在的面上找平后,将辅助车辆平衡器插入底板的下面,直到辅助车辆平衡器的顶面与所述底板贴合稳固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清洁,使用灵活,可满足不同轮距轮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平衡器及车辆平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找平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平衡器及车辆平衡方法。
技术介绍
房车,又称“车轮上的家”,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的车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房车去旅游越来越受到光大旅游爱好者的推崇。房车往往在野外露营,露营时需要将车身处于平衡状态,但是野外地面并不平衡,需要借助平衡器通过抬升轮子的方式使得车身平衡。但是,现有的平衡器包括截面为阶梯状的平衡器本体,所述平衡器本体与胎面接触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不规则的防滑凸起。上述平衡器有如下缺点:(1)不规则的防滑凸起不便于清洗;(2)现有的平衡器使用单一,不能满足不同轮距轮胎的使用。因此,现在急需设计一种便于清洁,使用灵活,可满足不同轮距轮胎使用的车辆平衡器及车辆平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清洁,使用灵活,可满足不同轮距轮胎使用的车辆平衡器及车辆平衡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平衡器,包括一体连接的底板、后板和侧板,所述底板、后板和侧板连接后呈三角形结构。所述底板设置为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的弧形结构。所述底板、后板和侧板连接后围成的腔内设置有间隔距离依次排列的若干个储污排水槽,所述储污排水槽的槽口与侧板的上边平齐,所述侧板的上边设置为与水平面的高度逐渐减小又增加的弧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储污排水槽贯通的第一排水口。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防滑垫安装槽。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与水平面的夹角设置为5~35°。进一步的,所述后板的下部设置有与储污排水槽贯通的第二排水口。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排水口设置为椭圆形结构,所述后板上设置有与第二排水口位置对应的引水槽。进一步的,所述储污排水槽设置为顶部开口的中空圆柱状结构,所述若干个储污排水槽间隔距离依次排列呈蜂窝状结构。进一步的,还包括辅助车辆平衡器,所述辅助车辆平衡器整体呈三角形结构,所述辅助车辆平衡器的顶面与所述底板对应配合。更进一步的,所述车辆平衡器的顶面的长小于所述底板的长。利用上述的一种车辆平衡器的车辆平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车辆停车位置确定后,将车辆平衡器放置在位置低的轮胎处,轮胎移动到储污排水槽所在的面上找平后,将辅助车辆平衡器插入底板的下面,直到辅助车辆平衡器的顶面与所述底板贴合稳固连接,车辆找平完成。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车辆平衡器底板设置为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的弧形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上述结构的设置在缩短车辆平衡器长度的基础上,不影响整体的使用高度。并且,弧形带仰角结构的底板在车辆找平的过程中,可满足不同轮距轮胎的使用,使用更加灵活方便。本专利技术中的储污排水槽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车辆轮胎上的泥土等通过储污排水槽暂时储存,防止轮胎上的泥土堆积后减小摩擦,影响找平的效果。并且,泥土堆积后还会打滑,影响整体的使用安全。另外,对于水等可通过储污排水槽排出。另一方面,储污排水槽设置为间隔距离依次排布的蜂窝状结构,储污排水槽的槽口之间在与轮胎接触的过程中,槽口之间蜂窝状的设置也增大了与轮胎的摩擦,车辆平衡器整体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辅助车辆平衡器的设置,保证了车辆通过车辆平衡器找平后整体的稳固性。结构简洁,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储污排水槽排布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后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底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辅助车辆平衡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辅助车辆平衡器与车辆平衡器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后板;11、第二排水口;12、引水槽;2、侧板;3、底板;31、第一排水口;32、防滑垫安装槽;4、储污排水槽;5、辅助车辆平衡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平衡器,包括一体连接的底板3、后板1和侧板2。所述侧板2设置为平行排布的两个。所述底板3、后板1和侧板2连接后呈三角形结构。所述底板3设置为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的弧形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上述结构的设置在缩短车辆平衡器长度的基础上,不影响整体的使用高度。并且,弧形带仰角结构的底板3在车辆找平的过程中,可满足不同轮距轮胎的使用,使用更加灵活方便。所述底板3与水平面的夹角设置为5~35°。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3的顶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所述底板3的中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6°,所述底板3的后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8°。所述底板3、后板1和侧板2连接后围成的腔内设置有间隔距离依次排列的若干个储污排水槽4。储污排水槽4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车辆轮胎上的泥土等通过储污排水槽4暂时储存,防止轮胎上的泥土堆积后减小摩擦,影响找平的效果。并且,泥土堆积后还会打滑,影响整体的使用安全。另外,对于水等可通过储污排水槽4排出。所述储污排水槽4设置为顶部开口的中空圆柱状结构,所述若干个储污排水槽4间隔距离依次排列呈蜂窝状结构。蜂窝状结构排布的储污排水槽4的槽口之间在与轮胎接触的过程中,槽口之间蜂窝状的设置也增大了与轮胎的摩擦,车辆平衡器整体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所述储污排水槽4的槽口与侧板2的上边平齐,所述侧板2的上边设置为与水平面的高度逐渐减小又增加的弧形结构。所述储污排水槽4的槽口面与轮胎胎面贴合。所述底板3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储污排水槽4贯通的第一排水口31。所述第一排水口31的口径小于所述槽口的口径。所述底板3上设置有若干个防滑垫安装槽32。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垫安装槽32设置为平行设置的3列。所述后板1的下部设置有与储污排水槽4贯通的第二排水口11。所述第二排水口11设置为椭圆形结构,所述后板1上设置有与第二排水口11位置对应的引水槽12。当本申请的车辆平衡器使用完成后,用水冲洗车辆平衡器就可以轻易的将内部的泥垢等排出,清洁方便。实施例2如图5-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辅助车辆平衡器5,所述辅助车辆平衡器5整体呈三角形结构,所述辅助车辆平衡器5的顶面与所述底板3对应配合。所述车辆平衡器的顶面的长小于所述底板3的长。通过辅助车辆平衡器5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车辆平衡器整体的稳固效果。实施例3如图5-6所示,一种车辆平衡器的车辆平衡方法,利用实施例2中的车辆平衡器,包括如下步骤:当车辆停车位置确定后,将车辆平衡器放置在位置低的轮胎处,轮胎移动到储污排水槽4所在的面上找平后,将辅助车辆平衡器5插入底板3的下面,直到辅助车辆平衡器5的顶面与所述底板3贴合稳固连接,车辆找平完成。以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平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连接的底板(3)、后板(1)和侧板(2),所述底板(3)、后板(1)和侧板(2)连接后呈三角形结构;所述底板(3)设置为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的弧形结构;所述底板(3)、后板(1)和侧板(2)连接后围成的腔内设置有间隔距离依次排列的若干个储污排水槽(4),所述储污排水槽(4)的槽口与侧板(2)的上边平齐,所述侧板(2)的上边设置为与水平面的高度逐渐减小又增加的弧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平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连接的底板(3)、后板(1)和侧板(2),所述底板(3)、后板(1)和侧板(2)连接后呈三角形结构;所述底板(3)设置为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的弧形结构;所述底板(3)、后板(1)和侧板(2)连接后围成的腔内设置有间隔距离依次排列的若干个储污排水槽(4),所述储污排水槽(4)的槽口与侧板(2)的上边平齐,所述侧板(2)的上边设置为与水平面的高度逐渐减小又增加的弧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储污排水槽(4)贯通的第一排水口(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上设置有若干个防滑垫安装槽(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与水平面的夹角设置为5~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1)的下部设置有与储污排水槽(4)贯通的第二排水口(11)。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朗贝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