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237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包括通过支架支撑的若干混料罐,若干所述混料罐呈阶梯状排列,所述混料罐的内部中空,其顶部设有若干进料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混料罐之间设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上游混料罐的底部和下游混料罐的顶部,位于底端的所述混料罐的下部通过输液管与储料罐相连通。该种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通过多级连续设置的混合罐,使得阻垢缓蚀剂可以实现连续多步混合,使得复配型阻垢缓蚀剂的生产更为高效;混合罐之间为逐级降低的位置关系,使得混合罐之间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输送,无需另行设置动力系统,更为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
本技术涉及化合物合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
技术介绍
阻垢缓蚀剂是指兼具缓蚀与阻垢功能的共聚物,其对碳钢、铜及铜合金都具有优良缓蚀性能,对碳酸钙、磷酸钙有卓越的阻垢分散性能,阻垢缓蚀剂的种类繁多,一般通过多种试剂混合而成,在一些复配的阻垢缓蚀剂中,其组成原料种类繁多,且混合顺序不同,混合条件不同,制作过程更为复杂,例如专利CN102010077A中提到的无磷阻垢缓蚀剂及制备工艺,需要经过液料混合、固料混合、混合咪唑啉以及混合荧光指示剂四个步骤,且混合的温度不同,使用单独的反应釜很难满足其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进行高效生产的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包括通过支架支撑的若干混料罐,若干所述混料罐呈阶梯状排列,所述混料罐的内部中空,其顶部设有若干进料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混料罐之间设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上游混料罐的底部和下游混料罐的顶部,位于底端的所述混料罐的下部通过输液管与储料罐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结构包括输入液体物料所用的进料口和输入固体物料所用的进料斗,所述进料口通过进料管与液体物料存储装置相连,所述进料斗通过螺旋输送机与固体物料存储装置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混料罐的底部设有排空管,所述排空管呈竖直状,其顶端与混料罐的底端相连通,所述排空管上设有开关。进一步地,所述混料罐的外周绕设有盘管,所述盘管的内部通过有冷介质或热介质,所述冷介质为冷水,所述热介质为高温蒸汽。进一步地,所述盘管的端部绕设于其上游所设输料管的外周,所述盘管的缠绕端为其介质的输出端,盘管的缠绕位置位于输料管靠近盘管的所在端,缠绕长度不超过输料管的一半,缠绕的圈数大于两圈。进一步地,所述储料罐位于支架的下方,其上部侧壁沿支架延伸形状收缩,所述输液管与储料罐的顶部连通,所述输液管上设有循环泵,所述储料罐的底部侧壁上设有出液口。进一步地,所述输料管上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为流量控制阀,所述阀门与缠绕于输料管上的盘管相离。进一步地,所述混料罐内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旋转插接于混料罐顶部的转轴以及转轴上所设的若干搅拌桨,所述转轴由混料罐顶部所设电机带动旋转。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上设有流量控制器,所述螺旋输送机内部所设螺旋叶片由电机带动旋转,螺旋输送机所用电机为变频电机。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整体呈梯形,所述混料罐固设于其倾斜侧,所述混料罐与支架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通过多级连续设置的混合罐,使得阻垢缓蚀剂可以实现连续多步混合,使得复配型阻垢缓蚀剂的生产更为高效。(2)该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混合罐之间为逐级降低的位置关系,使得混合罐之间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输送,无需另行设置动力系统,更为节能。(3)该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液料和固料单独混合,且液料和固料采用不同的输送方式,传送过程更为流畅易控。(4)该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混合罐的外周设有盘管,可根据需要进行加热或冷却,满足多种生产需求。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混料罐;11-盘管;111-出气口;112-进气口;12-进料口;13-进料斗;14-排空管;141-开关;15-搅拌器;151-搅拌桨;152-转轴;2-进料管;3-螺旋输送机;4-输料管;41-阀门;5-支架;6-储料罐;61-出液口;7-输液管;71-循环泵。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包括通过支架5支撑的若干混料罐1,该支架5整体呈梯形,混料罐1通过焊接竖直固设于其倾斜侧,若干混料罐1间呈阶梯状排列,相邻的两个混料罐1之间设有输料管4,输料管4的一端与其上游混料罐1的底部相连通,另一端与其下游混料罐1的顶部空腔相连通,该设计使得上游混料罐1内的液体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流入下游混料罐1内,不必另行设置动力系统,输料管4上设有流量控制阀,用于调节输送的效率,控制各混料罐1间的液体混合比例;混料罐1的内部中空,其顶部设有若干进料结构,该进料结构包括输入液体物料所用的进料口12和输入固体物料所用的进料斗13,具体装配哪种进料结构,可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选择,进料口12通过进料管2与液体物料存储装置相连,进料斗13通过螺旋输送机3与固体物料存储装置相连,进料管2上设有流量控制器,用于控制进料速率,螺旋输送机3内部所设螺旋叶片由电机带动旋转,螺旋输送机3所用电机为变频电机,该螺旋输送机3通过电机调频来改变转速,从而实现控制物料传输效率的目的;为了控制混合温度,混料罐1的外周绕设有盘管11,盘管11的内部根据混合步骤的需要通过有冷介质或热介质,因为混合温度的拨动幅度不大,所以冷介质选用常见的冷水,热介质选用常用的高温蒸汽。为了节省能耗,盘管11的介质输出端绕设于其上游所设输料管4的外周,且盘管11的缠绕位置位于输料管4靠近盘管11的所在端,用于为输料管4内的液体预冷或预热,为防止盘管11温度对其上游的混料罐1造成影响,缠绕长度不超过输料管4的一半,为保证预冷或预热的效果,缠绕的圈数大于两圈,且该盘管11与输料管4上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支架(5)支撑的若干混料罐(1),若干所述混料罐(1)呈阶梯状排列,所述混料罐(1)的内部中空,其顶部设有若干进料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混料罐(1)之间设有输料管(4),所述输料管(4)的两端分别连通上游混料罐(1)的底部和下游混料罐(1)的顶部,位于底端的所述混料罐(1)的下部通过输液管(7)与储料罐(6)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支架(5)支撑的若干混料罐(1),若干所述混料罐(1)呈阶梯状排列,所述混料罐(1)的内部中空,其顶部设有若干进料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混料罐(1)之间设有输料管(4),所述输料管(4)的两端分别连通上游混料罐(1)的底部和下游混料罐(1)的顶部,位于底端的所述混料罐(1)的下部通过输液管(7)与储料罐(6)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结构包括输入液体物料所用的进料口(12)和输入固体物料所用的进料斗(13),所述进料口(12)通过进料管(2)与液体物料存储装置相连,所述进料斗(13)通过螺旋输送机(3)与固体物料存储装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罐(1)的底部设有排空管(14),所述排空管(14)呈竖直状,其顶端与混料罐(1)的底端相连通,所述排空管(14)上设有开关(1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罐(1)的外周绕设有盘管(11),所述盘管(11)的内部通过有冷介质或热介质,所述冷介质为冷水,所述热介质为高温蒸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阻垢缓蚀剂制作用复配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11)的端部绕设于其上游所设输料管(4)的外周,所述盘管(11)的缠绕端为其介质的输出端,盘管(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克铭于颖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精华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