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式曝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04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漂浮式曝气装置,包括漂浮装置,漂浮装置上设置有承载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端朝向漂浮装置下方设置,且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外套设有中空套筒,中空套筒两端均与传动轴转动连接,中空套筒中设置有若干充气腔,中空套筒上对应充气腔位置设置有数量相同的进气管道,进气管道连接有曝气风机,传动轴背离驱动电机一端伸出中空套筒设置有出气口,传动轴对应中空套筒位置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设置,且传动轴自由端设置有用于将气体打散的散气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中空套筒分隔成若干充气腔并在每个充气腔上连接有曝气风机,从而实现增加曝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漂浮式曝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氧化沟曝气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漂浮式曝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是绿色环保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污水处理工艺包含氧化处理,在氧化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向污水中通入含氧气体,此时多用到曝气机,但是现有工艺中使用的曝气机大多是固定式,其结构上的限制使得充氧效率低、运行费用高、维护不便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1132792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漂浮式充氧推流曝气机,包括浮力装置,浮力装置上活性连接有空心轴,同时浮力装置与空心轴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主轴穿设于空心轴中,叶轮与主轴固定连接,且叶轮上设置有射流喷气装置。在进行曝气过程中,空气进入空心轴与主轴之间的空隙中,并通过射流喷气装置喷射至水中,并通过叶轮将进入水流的空气打散。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上述结构中的通气部分主要是通过单一的中空轴将空气传递至射流喷气装置中,相当于单管道通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较大的氧化处理池中经常出现单管道通入气体时溶氧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漂浮式曝气装置,通过将中空套筒分隔成若干充气腔并在每个充气腔上连接有曝气风机,从而实现增加曝气效率。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漂浮式曝气装置,包括漂浮装置,所述漂浮装置上设置有承载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朝向漂浮装置下方设置,且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外套设有中空套筒,所述中空套筒两端均与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中空套筒中设置有若干充气腔,所述中空套筒上对应所述充气腔位置设置有数量相同的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连接有曝气风机,所述传动轴背离所述驱动电机一端伸出所述中空套筒设置有出气口,所述传动轴对应所述中空套筒位置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设置,且所述传动轴自由端设置有用于将气体打散的散气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套筒两端与传动轴转动连接可以在保证中空套筒不随传动轴进行转动,方便了曝气风机与进气管道连通设置,同时将中空套筒中分成若干充气腔,通过减小空间实现增大压强,使得空气在中空套筒中可以更加快速的移动,同时设置的若干充气腔每个充气腔均各自通过一个进气管道连通有曝气风机,这就使得每一个充气腔有单独的充气来源,从而实现多通道同时供气,大大增加了溶氧效率。气体在中空套筒中移动至进气口后进入传动轴,之后从出气口喷出,并被散气件打散,从而实现对池内装置的曝气充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充气腔横截面积自进气管道至进气口方向依次减小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在横截面积依次减小的充气腔内进行移动,此时在移动过程中会出现气体增压的情况,此时气体会具有更大的压力,从出气口中喷出时会喷射的更远,方便了散气件与气体的接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气件包括与所述传动轴自由端固定连接的散气盘,所述散气盘上朝向所述传动轴方向延伸设置有切割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割网的设置可以在气体从切割网中穿过时将气体形成的气泡进行切割,当散气盘跟随传动轴进行转动时切割网可以将气泡切割成细小气泡,从而增大气体与池内污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氧气更易溶解在水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气盘上垂直设置有若干散气叶片,所述散气叶片垂直于所述轴线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气叶片的设置可以在跟随传动轴进行转动时带动周围水快速呈波纹状向外扩散流动,此时水会带动被散气盘打散的细小气泡向整个处理池中扩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口处螺纹连接有加压喷头,所述出气口处开设有嵌槽,所述加压喷头上配合所述嵌槽设置有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压喷头的设置可以对从出气口喷出的空气进行再次加压,从而使气体可以喷射的更远,增加气体通入水池中的深度,从而使较深的处的污水也能直接接触到外部供给进池中的氧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板上固定设置有转动座,所述驱动电机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轴一端设置有棘轮,所述漂浮装置上配所述棘轮设置有棘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棘轮棘爪的配合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驱动电机转动角度的控制,转动轴和转动座的设置可以使工作人员根据需要调整传动轴、驱动风机以及中空套筒的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漂浮装置包括与水面接触设置的漂浮件,所述漂浮件上固定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漂浮装置位置的固定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漂浮件为整个漂浮装置提供了浮力,承载板为驱动电机、曝气风机等部件提供了安装位置,同时固定组件可以为漂浮装置提供固定,防止漂浮组件在水中被冲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板与所述漂浮件之间固定设置有加强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的设置可以加强漂浮件与承载板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使承载板上的各个部件能够更加稳定的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将中空套筒分隔成若干充气腔并在每个充气腔上连接有曝气风机,从而实现增加曝气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中空套筒的截面示意图,旨在展示充气腔结构。图3是本技术的散气盘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传动轴出气口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时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漂浮装置;11、漂浮件;12、承载板;13、固定组件;14、加强板;2、驱动电机;3、传动轴;31、出气口;32、进气口;4、中空套筒;5、充气腔;6、进气管道;7、曝气风机;8、散气件;81、散气盘;82、切割网;83、散气叶片;84、加压喷头;85、嵌槽;86、密封垫;9、转动座;91、转动轴;92、棘轮;93、棘爪。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漂浮式曝气装置,包括漂浮装置1,漂浮装置1包括与水面接触设置的漂浮件11,漂浮件11上固定设置有承载板12,承载板12与漂浮件11之间固定设置有加强板14。承载板1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漂浮装置1位置的固定组件13,承载板12上设置有承载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输出端朝向漂浮装置1下方设置,且驱动电机2输出端连接有传动轴3,传动轴3外套设有中空套筒4,中空套筒4两端均与传动轴3转动连接,中空套筒4中设置有若干充气腔5,充气腔5横截面积自进气管道6至进气口32方向依次减小设置,中空套筒4上对应充气腔5位置设置有数量相同的进气管道6,进气管道6连接有曝气风机7,传动轴3背离驱动电机2一端伸出中空套筒4设置有出气口31,传动轴3对应中空套筒4位置设置有进气口32,进气口32与出气口31连通设置,且传动轴3自由端设置有用于将气体打散的散气件8。中空套筒4两端与传动轴3转动连接可以在保证中空套筒4不随传动轴3进行转动,方便了曝气风机7与进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漂浮式曝气装置,包括漂浮装置(1),所述漂浮装置(1)上设置有承载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输出端朝向漂浮装置(1)下方设置,且所述驱动电机(2)输出端连接有传动轴(3),所述传动轴(3)外套设有中空套筒(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套筒(4)两端均与所述传动轴(3)转动连接,所述中空套筒(4)中设置有若干充气腔(5),所述中空套筒(4)上对应所述充气腔(5)位置设置有数量相同的进气管道(6),所述进气管道(6)连接有曝气风机(7),所述传动轴(3)背离所述驱动电机(2)一端伸出所述中空套筒(4)设置有出气口(31),所述传动轴(3)对应所述中空套筒(4)位置设置有进气口(32),所述进气口(32)与所述出气口(31)连通设置,且所述传动轴(3)自由端设置有用于将气体打散的散气件(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浮式曝气装置,包括漂浮装置(1),所述漂浮装置(1)上设置有承载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输出端朝向漂浮装置(1)下方设置,且所述驱动电机(2)输出端连接有传动轴(3),所述传动轴(3)外套设有中空套筒(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套筒(4)两端均与所述传动轴(3)转动连接,所述中空套筒(4)中设置有若干充气腔(5),所述中空套筒(4)上对应所述充气腔(5)位置设置有数量相同的进气管道(6),所述进气管道(6)连接有曝气风机(7),所述传动轴(3)背离所述驱动电机(2)一端伸出所述中空套筒(4)设置有出气口(31),所述传动轴(3)对应所述中空套筒(4)位置设置有进气口(32),所述进气口(32)与所述出气口(31)连通设置,且所述传动轴(3)自由端设置有用于将气体打散的散气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浮式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腔(5)横截面积自进气管道(6)至进气口(32)方向依次减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漂浮式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气件(8)包括与所述传动轴(3)自由端固定连接的散气盘(81),所述散气盘(81)上朝向所述传动轴(3)方向延伸设置有切割网(8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漂浮式曝气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作冉楚二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华中环保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