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加工用辅助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85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辅助工装,包括架体;集成于所述架体上部的箱体组件;所述箱体组件分为集料箱、分料箱;所述集料箱收集生产加工中产生的废料;所述分料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分料箱分别为第一分料箱和第二分料箱;所述第一分料箱用以收集集料箱内待回收利用的废料;所述第二分料箱用以收集集料箱内待报废的废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辅助工装集成了集料箱和两个分料箱,集料箱统一收集生产设备产生的废料,然后工装通过滑轮移动至废料分拣中心,作业人员将废料筛分并且根据可回收情况分别放置在对应的分料箱内,该工装实现了三种废料的分类放置,相互不会影响,且能够方便工艺下游作业人员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零部件加工用辅助工装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辅助工装。
技术介绍
汽车零部件加工中会产生废料,但是废料并非绝对意义的报废,个别废料还有可回收利用的可能,因此,需要利用辅助工装将废料集中收集并且经过工作人员挑选后再选择是回收,还是按照报废处理。现有技术中的汽车零部件加工中使用的工装仅为简易的架体,一旦生产中产生废料,作业人员直接将废料放置在架体上,然后供后续挑选作业人员筛选。现有技术中的架体给后期筛选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即便是筛选出了能够回收利用的零件,再统一个架体上还是容易混淆,导致后期出货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收集、分类、卸货于一体、方便筛选作业人员作业的汽车零部件加工用辅助工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汽车零部件加工用辅助工装,该工装包括:架体;集成于所述架体上部的箱体组件;所述箱体组件分为集料箱、分料箱;所述集料箱收集生产加工中产生的废料;所述分料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分料箱分别为第一分料箱和第二分料箱;所述第一分料箱用以收集集料箱内待回收利用的废料;所述第二分料箱用以收集集料箱内待报废的废料;所述集料箱和第一分料箱内均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第二分料箱集成有卸料轨道;所述第二分料箱内待报废的废料通过所述卸料轨道卸载至外部。进一步的,所述架体上部形成为安装板、所述架体的下部为支腿,且所述支腿集成有滑轮;生产车间地面铺设有轨道;所述滑轮嵌入并滑动于所述轨道内;所述箱体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进一步的,所述集料箱的长度大于所述分料箱的长度,且所述集料箱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分料箱的宽度;所述集料箱布置于靠近生产设备一侧;两个所述分料箱布置于远离生产设备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组件包括固连于所述安装板的外壳;所述外壳内部通过隔板划分为三个区域,三个所述区域分别形成为所述集料箱、第一分料箱和第二分料箱;所述第一分料箱和第二分料箱之间具有三块隔板;靠近所述第一分料箱的隔板和靠近所述第二分料箱的隔板上端开设有标识卡嵌入槽;所述标识卡嵌入槽内嵌装标识卡。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分料箱远离所述集料箱一侧为可拆卸结构;所述第二分料箱远离所述集料箱一侧的外壳出形成为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插接固定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槽形成的凹槽与所述插接板两侧的凸起匹配以形成为插接固定;所述卸料轨道集成于所述第二分料箱远离所述集料箱一侧的外壳底部。进一步的,所述卸料轨道包括与所述外壳的底部连为一体的水平轨道、以及与所述水平轨道连通并倾斜工装后侧延伸的倾斜轨道;所述水平轨道和倾斜轨道的两侧均设置有挡边。进一步的,所述倾斜轨道的下端的标高高于所述支腿的下端地形成为悬空状卸料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集成于所述集料箱的底部的海绵垫;以及集成于所述第一分料箱的底部、以及侧壁的海绵垫。进一步的,所述支腿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临时存放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辅助工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辅助工装集成了集料箱和两个分料箱,集料箱统一收集生产设备产生的废料,然后工装通过滑轮移动至废料分拣中心,作业人员将废料筛分并且根据可回收情况分别放置在对应的分料箱内,该工装实现了三种废料的分类放置,相互不会影响,且能够方便工艺下游作业人员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技术的辅助工装根据不同分料箱内放置的废料可回收情况设计了不同的防护手段和卸货手段,第一分料箱内为可回收利用的废料,因此,需要稍微进行防护,避免二次损伤,节约了资源;而第二分料箱内则是无法回收的废料,因此,为了加快处理效率,设计了卸料轨道以快速卸载废料至废料收集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零部件加工用辅助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零部件加工用辅助工装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架体;2、箱体组件;3、卸料轨道;4、标识卡;5、临时存放板;101、安装板;102、支腿;103、滑轮;104、轨道;201、集料箱;202、第一分料箱;203、第二分料箱;204、外壳;205、隔板;206、插接板;207、标识卡嵌入槽;301、水平轨道;302、倾斜轨道;303、挡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参见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汽车零部件加工用辅助工装,该工装包括:架体1;集成于架体1上部的箱体组件2;箱体组件2分为集料箱201、分料箱;集料箱201收集生产加工中产生的废料;分料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分料箱分别为第一分料箱202和第二分料箱203;第一分料箱202用以收集集料箱201内待回收利用的废料;第二分料箱203用以收集集料箱201内待报废的废料;集料箱201和第一分料箱202内均设置有防护结构;第二分料箱203集成有卸料轨道3;第二分料箱203内待报废的废料通过卸料轨道3卸载至外部。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辅助工装,其主要是针对生产设备加工随时产生的废料,进行集中收集,和筛分分类放置,使得工艺下游废料筛分作业人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废料分类效果和输出效果。其中,为了实现集中收集,设计了上述的集料箱201,生产设备产生的废料作业人员随时将其丢弃在集料箱201中临时存储即可,当集料箱201内废料接近饱和状态时,作业人员推动工装至分拣工作点,然后由分拣人员一一对集料箱201内物料进行检查和分类,分类时,满足回收要求的废料投放至第一分料箱202内,不满足回收要求的废料直接丢弃在第二分料箱203内。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架体1上部形成为安装板101、架体1的下部为支腿102,且支腿102集成有滑轮103;生产车间地面铺设有轨道104;滑轮103嵌入并滑动于轨道104内;箱体组件2固定于安装板101。为了实现工装的便捷移动,在生产车间不会影响到正常生产的位置铺设轨道104,轨道104和滑轮103配合实现工装的移动,而本实施例的轨道104和滑轮103没有特别要求,选用最常见的结构即可。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集料箱201的长度大于分料箱的长度,且集料箱201的宽度不小于分料箱的宽度;...

【技术保护点】
1.汽车零部件加工用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该工装包括:/n架体(1);/n集成于所述架体(1)上部的箱体组件(2);/n所述箱体组件(2)分为集料箱(201)、分料箱;/n所述集料箱(201)收集生产加工中产生的废料;/n所述分料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分料箱分别为第一分料箱(202)和第二分料箱(203);/n所述第一分料箱(202)用以收集集料箱(201)内待回收利用的废料;/n所述第二分料箱(203)用以收集集料箱(201)内待报废的废料;/n所述集料箱(201)和第一分料箱(202)内均设置有防护结构;/n所述第二分料箱(203)集成有卸料轨道(3);/n所述第二分料箱(203)内待报废的废料通过所述卸料轨道(3)卸载至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零部件加工用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该工装包括:
架体(1);
集成于所述架体(1)上部的箱体组件(2);
所述箱体组件(2)分为集料箱(201)、分料箱;
所述集料箱(201)收集生产加工中产生的废料;
所述分料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分料箱分别为第一分料箱(202)和第二分料箱(203);
所述第一分料箱(202)用以收集集料箱(201)内待回收利用的废料;
所述第二分料箱(203)用以收集集料箱(201)内待报废的废料;
所述集料箱(201)和第一分料箱(202)内均设置有防护结构;
所述第二分料箱(203)集成有卸料轨道(3);
所述第二分料箱(203)内待报废的废料通过所述卸料轨道(3)卸载至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加工用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上部形成为安装板(101)、所述架体(1)的下部为支腿(102),且所述支腿(102)集成有滑轮(103);
生产车间地面铺设有轨道(104);
所述滑轮(103)嵌入并滑动于所述轨道(104)内;
所述箱体组件(2)固定于所述安装板(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加工用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箱(201)的长度大于所述分料箱的长度,且所述集料箱(201)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分料箱的宽度;
所述集料箱(201)布置于靠近生产设备一侧;
两个所述分料箱布置于远离生产设备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加工用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组件(2)包括固连于所述安装板(101)的外壳(204);
所述外壳(204)内部通过隔板(205)划分为三个区域,三个所述区域分别形成为所述集料箱(201)、第一分料箱(202)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勗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吉通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