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包铝结构齿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73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包铝结构齿片,其包括齿盘及固定于齿盘外周侧的齿环,所述齿盘的中心部沿中轴线的轴向贯穿形成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盘由碳纤维材料在齿环上一体成型,所述齿环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齿环包括固定于齿盘的第一主体部、由第一主体部向外延伸形成且多个间隔设置的薄齿部及由第一主体部向内延伸且间隔形成固定槽的多个第一固定部,通过碳纤维材料在齿环上一体形成齿盘,使得齿片的重量更轻、更美观时尚,同时保留了金属齿环与外部的链条配合传动,兼具了强度和耐磨性能;通过碳纤维材料在齿环的薄齿部上覆盖形成加厚部,利用加厚部提高了薄齿部的厚度,实现与链条配合的同时减轻了重量,保持了较高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包铝结构齿片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齿片
,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包铝结构齿片。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近年来,人们倡导绿色出行,骑自行车成为一种健康、环保、时尚的出行选择,人们对自行车的要求也从过去的耐用轻便,进化为绿色、时尚。其中,自行的核心传动系统通常以链条和齿片配合实现链传动,现有的齿片通常是金属合金支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能,但在高端的自行车领域,用户对材料的重量、美观有更高的要求。碳纤维作为一种美观、轻型的材料十分受用户欢迎,现有也存在通过碳纤维制作的齿片,碳纤维虽然具有较高强度,但耐磨性能太差,其制成的齿容易磨损。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兼具强度、耐磨性能、重量轻、美观时尚自行车齿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强度、耐磨性能、重量轻、美观时尚自行车齿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碳纤维包铝结构齿片,其包括齿盘及固定于齿盘外周侧的齿环,所述齿盘的中心部沿中轴线的轴向贯穿形成轴孔,所述齿盘由碳纤维材料在齿环上一体成型,所述齿环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齿环包括固定于齿盘的第一主体部、由第一主体部向外延伸形成且多个间隔设置的薄齿部及由第一主体部向内延伸且间隔形成固定槽的多个第一固定部,所述齿盘包括与所述齿环相固定且沿所述中轴线的轴向隆起的第二主体部、由第二主体部向外延伸并固定于所述固定槽的第二固定部、由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外延伸并沿轴向覆盖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三固定部及由第三固定部向外延伸并沿轴向覆盖薄齿部的加厚部。更优地,所述加厚部覆盖于相邻的两个薄齿部中的一个,覆盖有加厚部的薄齿部形成厚齿部。更优地,所述薄齿部包括上表面及与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所述加厚部沿所述轴向分别覆盖于所述薄齿部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更优地,所述加厚部包括覆盖于所述薄齿部上表面的第一加厚部及覆盖于所述薄齿部下表面的第二加厚部。更优地,所述第一加厚部与所述第二加厚部位于同一薄齿部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更优地,所述薄齿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包括中部区域及围绕中部区域的第一外缘区域,所述加厚部覆盖所述薄齿部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部区域并与所述第三固定部相连。更优地,所述加厚部与所述薄齿部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外缘区域形成第一阶梯。更优地,所述第一主体部至少包括第二外缘区域,所述第二外缘区域与所述第一外缘区域相连,且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缘区域保持形成第二阶梯。更优地,所述齿环为铝合金材料制成。更优地,所述齿盘通过注塑成型、模压成型或手糊压层法中的一种实现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碳纤维材料在齿环上一体形成齿盘,使得齿片的重量更轻、更美观时尚,同时保留了金属齿环与外部的链条配合传动,兼具了强度和耐磨性能;通过碳纤维材料在齿环的薄齿部上覆盖形成加厚部,利用加厚部提高了薄齿部的厚度,实现与链条配合的同时减轻了重量,保持了较高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齿片结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齿片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齿片结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齿片结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沿B-B处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6中C处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齿片结构的侧视图;图9为图8沿D-D处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齿盘结构的侧视图;图11为图10沿E-E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碳纤维包铝结构齿片100,参见图1、图4、图5、图8和图10,所述齿片100包括齿盘10和齿环20,所述齿环20固定于所述齿盘10的外周侧。更优地,所述齿环20为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齿环20为铝合金材料制成。参见图3,所述齿环20包括第一主体部21、薄齿部22、第一固定部23及固定槽24,所述齿盘10与所述第一主体部21相固定,所述薄齿部22由所述第一主体部21向外延伸形成,所述薄齿部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薄齿部2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23由第一主体部21向内延伸,所述固定槽24由多个第一固定部23间隔形成。更优地,所述齿盘10由碳纤维材料在齿环20上一体成型,所述齿盘10通过注塑成型、模压成型或手糊压层法中的一种实现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所述齿盘10通过模压法一体成型于所述齿环20上。更优地,参见图1、图6和图11,所述齿盘10包括轴孔11、第二主体部12、第二固定部13、第三固定部14及加厚部15,所述轴孔11在齿盘10的中心部沿中轴线的轴向贯穿形成,具体地,所述轴孔11形成于第二主体部12,所述第二主体部12与所述齿环20相固定,且所述第二主体部12沿所述齿盘10的中轴线的轴向隆起,参见图9,所述第二固定部13由第二主体部12向外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二固定部13固定于所述固定槽24内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3相配合实现定位。所述第三固定部14由所述第二主体部12向外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三固定部14沿所述轴向覆盖所述第一主体部21,所述加厚部15由第三固定部14向外延伸形成,且所述加厚部15沿所述轴向覆盖所述薄齿部22。更优地,参见图7,所述薄齿部22包括上表面221及与上表面221相对的下表面222,所述加厚部15沿所述轴向分别覆盖于所述薄齿部22的上表面221与下表面222。且所述加厚部15覆盖于相邻的两个薄齿部22中的一个,覆盖有加厚部15的薄齿部22形成厚齿部30。更优地,参见图7,所述加厚部15包括第一加厚部151和第二加厚部152,所述第一加厚部151覆盖于所述薄齿部22上表面221,所述第二加厚部152覆盖于所述薄齿部22下表面222。且所述第一加厚部151与所述第二加厚部152位于同一薄齿部22的上表面221及下表面222。更优地,参见图2和图7,所述薄齿部22的上表面221和下表面222均包括中部区域223及围绕中部区域223的第一外缘区域224,所述加厚部15覆盖所述薄齿部22上表面221和下表面222的中部区域223并与所述第三固定部14相连。所述加厚部15与所述薄齿部22上表面221和下表面222的第一外缘区域224形成第一阶梯225。所述第一主体部21至少包括第二外缘区域226,所述第二外缘区域226与所述第一外缘区域224相连,且所述第三固定部14与所述第一主体部21的外缘区域保持形成第二阶梯227。齿片100与链条配合时,磨损主要产生于旋转的方向,薄齿部22的上表面221和下表面222加厚有利于提高薄齿部22的强度,以及与链条配合更紧密,第一阶梯225与第二阶梯227使得碳纤维材料避免与链条沿旋转方向接触产生磨损。借此,通过碳纤维材料在齿环20上一体形成齿盘10,使得齿片100的重量更轻、更美观时尚,同时保留了金属齿环20与外部的链条配合传动,兼具了强度和耐磨性能;通过碳纤维材料在齿环20的薄齿部22上覆盖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包铝结构齿片,其包括齿盘及固定于齿盘外周侧的齿环,所述齿盘的中心部沿中轴线的轴向贯穿形成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盘由碳纤维材料在齿环上一体成型,所述齿环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齿环包括固定于齿盘的第一主体部、由第一主体部向外延伸形成且多个间隔设置的薄齿部及由第一主体部向内延伸且间隔形成固定槽的多个第一固定部,所述齿盘包括与所述齿环相固定且沿所述中轴线的轴向隆起的第二主体部、由第二主体部向外延伸并固定于所述固定槽的第二固定部、由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外延伸并沿轴向覆盖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三固定部及由第三固定部向外延伸并沿轴向覆盖薄齿部的加厚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包铝结构齿片,其包括齿盘及固定于齿盘外周侧的齿环,所述齿盘的中心部沿中轴线的轴向贯穿形成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盘由碳纤维材料在齿环上一体成型,所述齿环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齿环包括固定于齿盘的第一主体部、由第一主体部向外延伸形成且多个间隔设置的薄齿部及由第一主体部向内延伸且间隔形成固定槽的多个第一固定部,所述齿盘包括与所述齿环相固定且沿所述中轴线的轴向隆起的第二主体部、由第二主体部向外延伸并固定于所述固定槽的第二固定部、由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外延伸并沿轴向覆盖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三固定部及由第三固定部向外延伸并沿轴向覆盖薄齿部的加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包铝结构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部覆盖于相邻的两个薄齿部中的一个,覆盖有加厚部的薄齿部形成厚齿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包铝结构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薄齿部包括上表面及与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所述加厚部沿所述轴向分别覆盖于所述薄齿部的上表面与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包铝结构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部包括覆盖于所述薄齿部上表面的第一加厚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诚阳谢鹏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健坤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