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标签的多条复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47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标签的多条复合机,第一天线基材传送辊与第一复合对辊的上辊传送连接,底部离型层传送辊与第一复合对辊的下辊传送连接,第二天线基材传送辊与第一复合对辊传送连接;第一天线基材与第二天线基材在第一复合对辊上呈间隔分布,通过第一复合对辊的对辊驱动同时将第一天线基材和第二天线基材复合在底部离型层上得到inlay预复合带;同时第一复合对辊和上离型层传送辊分别与第二复合对辊传送连接,通过第二复合对辊的对辊驱动同时将inlay预复合带和上离型层复合在上离型层上得到inlay复合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双条天线基材同时向标签复合机进行进料,一次性完成双条智能标签复合,极大地提高了标签复合机的生产效率以及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标签的多条复合机
本技术属于智能标签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标签的多条复合机。
技术介绍
智能标签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采用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智能标签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智能标签产品主要包括位于中间的天线基材(基材上设有作为天线的金属图型)以及分别位于上层和底层的离型纸。在智能标签的生产工艺中,通常采用标签复合机用于实现上离型纸、天线基材以及离型纸之间的复合。然而智能标签主要应用的服装吊牌宽度通常大多在100mm,然而标签复合机的复合宽度通常均为300mm,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当用于生产复合服装吊牌宽度为100mm左右的智能标签时,需要单独占用标签复合机,这导致了标签复合机的生产效率以及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因此,本申请人决定寻求技术方案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标签的多条复合机,通过特定结构实现了双条天线基材同时向标签复合机进行进料,最终一次性完成双条智能标签复合,极大地提高了标签复合机的生产效率以及利用率。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标签的多条复合机,包括第一天线基材传送辊、第二天线基材传送辊、底部离型层传送辊、上离型层传送辊、第一复合对辊和第二复合对辊,所述第一天线基材传送辊与所述第一复合对辊的上辊传送连接用于第一天线基材的进料,所述底部离型层传送辊与所述第一复合对辊的下辊传送连接用于底部离型层的进料,所述底部离型层具有注胶面,同时所述第二天线基材传送辊与所述第一复合对辊的上辊和/或其下辊传送连接用于第二天线基材的进料;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基材与所述第二天线基材在所述第一复合对辊上呈间隔分布,通过所述第一复合对辊的对辊驱动同时将所述第一天线基材和第二天线基材复合在所述底部离型层上得到inlay预复合带;同时所述第一复合对辊和所述上离型层传送辊分别与所述第二复合对辊传送连接,用于分别实现inlay预复合带和上离型层的进料,所述上离型层具有注胶面,通过所述第二复合对辊的对辊驱动同时将所述inlay预复合带和上离型层复合在所述上离型层上得到inlay复合带。优选地,所述底部离型层和所述上离型层在上下方向上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天线基材与第二天线基材相同。优选地,所述底部离型层的宽度范围为200-260mm,所述第一天线基材的宽度范围为80-120mm,同时所述底部离型层的宽度大于2倍的所述第一天线基材的宽度。优选地,所述底部离型层传送辊与所述第一复合对辊之间设有1个或多个导向辊,同时底部离型层传送辊与第一复合对辊之间设有第一注胶口,用于对所述底部离型层表面进行均匀注胶形成注胶面。优选地,所述上离型层传送辊与所述第二复合对辊之间设有1个或多个导向辊,同时上离型层传送辊与第二复合对辊之间设有第二注胶口,用于对所述上离型层表面进行均匀注胶形成注胶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天线基材传送辊与所述第一复合对辊之间设有1个或多个导向辊,所述第二天线基材传送辊与所述第一复合对辊之间设有1个或多个导向辊。优选地,所述第二天线基材传送辊与所述第一复合对辊的下辊传送连接用于第二天线基材的进料,通过所述第一复合对辊的下辊旋转,使得所述第一天线基材和第二天线基材同时复合在所述底部离型层的注胶面上。优选地,所述底部离型层和上离型层采用离型纸或离型膜。优选地,所述第一天线基材和所述第二天线基材均采用PET膜,在所述PET膜上设置作为天线的金属导电图型。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涉及的注胶口是通过注胶泵与注胶箱体连接,用于实现均匀注胶效果,这些都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本申请不再具体展开说明。本技术通过由第一天线基材传送辊、第二天线基材传送辊、底部离型层传送辊、上离型层传送辊、第一复合对辊和第二复合对辊组成的多条复合机,在实际应用实施时,首先将呈间隔分布的第一天线基材、第二天线基材通过第一复合对辊复合在底部离型层上得到inlay预复合带,然后将inlay预复合带通过第二复合对辊复合在上离型层上,进而通过单个复合线高效且快速地实现了双条天线基材的inlay复合,后续直接进行模切可得到多个智能标签;相对现有技术中采用单条天线基材的inlay复合,因此,本技术通过对双条天线基材同时向标签复合机进行进料,最终一次性完成双条智能标签复合,极大地提高了标签复合机的生产效率以及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多条复合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标签的多条复合机,包括第一天线基材传送辊、第二天线基材传送辊、底部离型层传送辊、上离型层传送辊、第一复合对辊和第二复合对辊,第一天线基材传送辊与第一复合对辊的上辊传送连接用于第一天线基材的进料,底部离型层传送辊与第一复合对辊的下辊传送连接用于底部离型层的进料,底部离型层具有注胶面,同时第二天线基材传送辊与第一复合对辊的上辊和/或其下辊传送连接用于第二天线基材的进料;其中,第一天线基材与第二天线基材在第一复合对辊上呈间隔分布,通过第一复合对辊的对辊驱动同时将第一天线基材和第二天线基材复合在底部离型层上得到inlay预复合带;同时第一复合对辊和上离型层传送辊分别与第二复合对辊传送连接,用于分别实现inlay预复合带和上离型层的进料,上离型层具有注胶面,通过第二复合对辊的对辊驱动同时将inlay预复合带和上离型层复合在上离型层上得到inlay复合带。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智能标签的多条复合机1,包括第一天线基材传送辊11、第二天线基材传送辊12、底部离型层传送辊13、上离型层传送辊14、第一复合对辊15和第二复合对辊16,第一天线基材传送辊11与第一复合对辊15的上辊15a传送连接用于第一天线基材21a的进料,底部离型层传送辊13与第一复合对辊15的下辊15b传送连接用于底部离型层22的进料,底部离型层22具有注胶面,同时第二天线基材传送辊12与第一复合对辊15的上辊15a和/或其下辊15b传送连接用于第二天线基材21b的进料,其中,第一天线基材21a与第二天线基材21b在第一复合对辊15上呈间隔分布,通过第一复合对辊15的对辊驱动同时将第一天线基材21a和第二天线基材21b复合在底部离型层22上得到inlay预复合带23;同时第一复合对辊15和上离型层传送辊14分别与第二复合对辊16传送连接,用于分别实现inlay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标签的多条复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天线基材传送辊、第二天线基材传送辊、底部离型层传送辊、上离型层传送辊、第一复合对辊和第二复合对辊,所述第一天线基材传送辊与所述第一复合对辊的上辊传送连接用于第一天线基材的进料,所述底部离型层传送辊与所述第一复合对辊的下辊传送连接用于底部离型层的进料,所述底部离型层具有注胶面,同时所述第二天线基材传送辊与所述第一复合对辊的上辊和/或其下辊传送连接用于第二天线基材的进料;其中,/n所述第一天线基材与所述第二天线基材在所述第一复合对辊上呈间隔分布,通过所述第一复合对辊的对辊驱动同时将所述第一天线基材和第二天线基材复合在所述底部离型层上得到inlay预复合带;/n同时所述第一复合对辊和所述上离型层传送辊分别与所述第二复合对辊传送连接,用于分别实现inlay预复合带和上离型层的进料,所述上离型层具有注胶面,通过所述第二复合对辊的对辊驱动同时将所述inlay预复合带和上离型层复合在所述上离型层上得到inlay复合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标签的多条复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天线基材传送辊、第二天线基材传送辊、底部离型层传送辊、上离型层传送辊、第一复合对辊和第二复合对辊,所述第一天线基材传送辊与所述第一复合对辊的上辊传送连接用于第一天线基材的进料,所述底部离型层传送辊与所述第一复合对辊的下辊传送连接用于底部离型层的进料,所述底部离型层具有注胶面,同时所述第二天线基材传送辊与所述第一复合对辊的上辊和/或其下辊传送连接用于第二天线基材的进料;其中,
所述第一天线基材与所述第二天线基材在所述第一复合对辊上呈间隔分布,通过所述第一复合对辊的对辊驱动同时将所述第一天线基材和第二天线基材复合在所述底部离型层上得到inlay预复合带;
同时所述第一复合对辊和所述上离型层传送辊分别与所述第二复合对辊传送连接,用于分别实现inlay预复合带和上离型层的进料,所述上离型层具有注胶面,通过所述第二复合对辊的对辊驱动同时将所述inlay预复合带和上离型层复合在所述上离型层上得到inlay复合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标签的多条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离型层和所述上离型层在上下方向上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天线基材与第二天线基材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标签的多条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离型层的宽度范围为200-260mm,所述第一天线基材的宽度范围为80-120mm,同时所述底部离型层的宽度大于2倍的所述第一天线基材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久乐毛久伟
申请(专利权)人:尤尼菲德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