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结构和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9181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没有底板的组件,它包括夹持在壳体41和42之间的线路板1。该线路板1有啮合孔17,装配时,该壳体41和42的钩子41a,42a与该啮合孔17啮合,从而不再需要底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入例如电子表中的一种组件的结构,和包括这种组件的电子装置。通常,在电子表的组件中要装入一个线路板。该线路板包括一块环氧玻璃板,电路图案则通过印刷的方法作在该环氧玻璃板上。为了使该线路板与另一零件(例如,装入组件中的电池)或再一个零件(例如,装入该电子表身中的压电元件)连接,需要有连接件(例如,导电螺旋弹簧和/或导电平板)。这样,在组件中包含许多零件,因此装配很麻烦。申请人提出了一个组件的专利申请平成6-274689,在该组件中,通过制造一种使用金属芯子的线路板,而取消了诸如上述的连接件(本申请于1996年5月31日公布)。这个组件主要由一线路板组成,该线路板有一个金属芯子,它由绝缘层覆盖,在绝缘层上作有电路图案,电路图案用保护层覆盖。该线路板固定在夹持在上绝缘壳体和下绝缘壳体之间。这个线路板和液晶显示件由内部连线连接起来。一般,这种组件装配时要使用底板。底板上面安装着该上壳体和下壳体,并且底板可保持该组件的装配状态。另外,该底板还可用作开关件。在装有这种组件的电子表的情况下,为了将设在表身上的按钮的压下动作传递给该线路板,以便将电子表从一种功能切换至另一种功能,需要在该按钮和该线路板之间配置一个与该底板固定的可动的平板形触点。在上述形式的组件结构中,为了保证组件的安装,或利用该组件作为开关件,接地板是必需的零件,或者说不能取消接地板。因此,该组件的零件数目会增加,相应地会使组件结构复杂化,并且组件的装配麻烦。另外,组件的厚度会增加一个与该底板厚度相适应的量。本专利技术力图消除这些缺点。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组件结构,它不需要利用底板即可进行装配,并且零件数目减少,整个组件变薄,同时本专利技术还要提供一种具有这种组件结构的电子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件结构,它包括一块线路板和两个壳体,该线路板即放置在该两个壳体之间。该线路板包括一个金属芯子,一个配置在该芯子上覆盖该芯子的绝缘层,多个作在该绝缘层上的电路,以及第一啮合装置;而该两个壳体中至少有一个壳体包括第二啮合装置,该第二啮合装置作在该至少一个壳体上,可与该第一啮合装置啮合,将该线路板与那个壳体固定在一起。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它包括一个装置体和固定在该体上的组件。该组件包括一块线路板和多个壳体,该线路板即放置在该多个壳体之间。该线路板包括一个金属芯子,一个配置在该芯子上、覆盖该芯子的绝缘层,多个作在该绝缘层上的电路,以及第一啮合装置;而该多个壳体中至少有一个壳体包括第二啮合装置,该第二啮合装置作在该至少一个壳体上,可与该第一啮合装置啮合,使该线路板与那个壳体固定在一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用的线路板的平面图;图2为该线路板的底面图;图3为该线路板的侧视图;图4为该线路板的基本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横截面图;图5为沿图2的V-V线所取的啮合孔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横截面图;图6为提供啮合孔的零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基本部分的放大的横截面图;图7为提供啮合孔的零件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本部分的放大的横截面图;图8为图2的圆圈B中所示的开关件的基本部分的放大的横截面图9为该线路板的通孔附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横截面图;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组件的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1为图10的组件的底面图;图12为图10的组件的部分剖开的侧视图;图13为沿着图11的XIII-XIII线所取的组件的放大的横截面图,它表示钩子与之啮合的啮合孔;和图14为沿着图11的XIV-XIV线所取的组件的放大的横截面图,它表示钩子与之啮合的啮合孔。下面将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子手表。该电子手表包括表身51和与表身51连接的组件40(图10)。该组件包括一个线路板1以及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线路板1即夹持在该壳体41和42之间(图12)。该线路板1包括一块平板形的金属芯子10、覆盖该平板形芯子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绝缘层11、作在该绝缘层11上的线路12和14(图4),并具有第一啮合装置(孔)17(图5)。该第一啮合装置(孔)17与该壳体41,42中的至少一个壳体上的第二啮合装置41a(或42a)啮合(图13,14)。该线路板1具有一个通孔15,在通孔15中设有空心的导体16,以便在电气上与设在绝缘层11上的电路12和14连接(图4)。该线路板1还包括一个弹性的开关件21,它与设在线路板体20上的固定触点29接触(图8)。该开关件21有一个芯子,它是线路板1的金属芯子10,并且还在与该固定触点29相对的位置上有一可动触点26(图8)。现在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1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子手表中所使用的线路板的平面图。图2为该线路板的底面图。图3为该线路板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将显示信号输出至组件40的显示单元45(图10)的直线形的一排接触电极2露出在线路板1的上表面上。该组件40将在后面更详细地说明。如图2所示,与该一排接触电极2一样,在该线路板1的下表面上作有小凸台3,它们在线路板的下表面上露出并分散配置在该下表面上。在这些小凸台3上设有各种外部零件4(图3),例如集成电路、电容器和/或电阻芯片。该线路板1具有二个U形的开口,形成向下弯曲的相应的舌片5。舌片5向下弯曲使它具有弹性。接触电极暴露在外面。这样,通过使该舌片5与零件(例如,电池、压电元件等)接触,该线路板1在电气上与这些零件连接起来。该线路板1使用金属或导电的芯子10。图4表示该线路板1的基本部分的横截面结构。如图4所示,该金属芯子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每一面均用绝缘层覆盖,在绝缘层上形成电路图案12。该电路图案12再用绝缘保护层13覆盖。作在该绝缘层11上的露出的电路14与该直线形的一排接触电极2、小凸台3相对。该线路板有通孔15,在通孔15中形成导电连接16,以便在电气上与上面和下面的电路部分连接。图4的结构适用于整个线路板1。图5表示该线路板1的周边部分。在该周边部分的弯曲部分18上,作有第一啮合装置(孔17)。该弯曲部分18则作在该线路板的周边附近,是将该芯子部分10向下或向上弯曲而制成的。上壳体41或下壳体42(图12-14)使孔17进入啮合。为此,弯曲部分18是向着相应的壳体部分弯曲的。图6和图7表示形成该第一啮合装置(孔17)的另一种结构。在图6中,绝缘层11上的电路12达到孔17处,而在图7中,电路12没有达到孔17处,这是取决于设计的一个选择问题。如上所述,借助图5-7所示的芯子10上的啮合孔17,可使线路板1直接与壳体41或42啮合。因此,在组件装配中,不需要底板。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线路板1由线路板体20和开关件21构成。该线路板体20完成该线路板原来的功能,并且该第一啮合装置(孔17)和电路12作在该线路板体20中。该开关件21,例如,可配置在该线路板体20的相对二侧的每一侧的一个端面上,与该端面连接。该开关件21的自由端部分,例如在图1和图2中,可以向着该线路板体20,或从该线路体20离开,作弹性运动。图8表示该开关件21的基本部分的放大的横截面结构。该开关件21的本体,与线路板体20一样,有一金属芯子22。金属芯子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用相应的绝缘层23覆盖,在该二个绝缘层的适当的一个上作有电路24。该电路24再用保护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件结构,它包括线路板(1)和两个壳体(41,42),该线路板(1)放在该两个壳体之间;其特征在于, 该线路板(1)包括: 一个金属芯子(10); 绝缘层(11),它配置在所述芯子(10)上,覆盖着该芯子; 多个在所述绝缘层(11)上作出的电路(12,14);和 第一啮合装置(17);以及 所述壳体(41,42)中至少有一个壳体包括第二啮合装置(41a,42a),该第二啮合装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壳体上,与所述第一啮合装置(17)啮合,使该线路板与那个壳体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中宏
申请(专利权)人:卡西欧计算机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