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门导管加工用粗磨外圈打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863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气门导管加工用粗磨外圈打磨机构,夹持转动装置包括滑轨,滑轨的表面滑动套接有滑板,固定盘的表面转动套接有转动盘,转动盘的表面转动套接有第二转动丝杆,固定块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三抓卡盘,转动盘的左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连接板的顶部转动套接有第一转动丝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门导管生产技术领域。该基于气门导管加工用粗磨外圈打磨机构,解决外圈的端口有弧度的打磨,都是通过人工来进行打磨,人工打磨时在打磨片的与气门导管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会导致气门导管的抖动,造成外圈端口打磨的厚度不一样,存在偏差,影响产品装配的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气门导管加工用粗磨外圈打磨机构
本技术涉及气门导管生产
,具体为一种基于气门导管加工用粗磨外圈打磨机构。
技术介绍
气门导管是汽车发动机气门的导向装置,气门导管是对气门起导向作用,并使气门杆上的热量经气门导管传给汽缸盖,气门导管的功用是对气门的运动导向,保证气门做往复直线运动,使气门与气门座圈能正确贴合,并将气门杆的热量传给气缸盖,气门导管的工作温度也较高,约200℃。气门杆在导管中运动时,仅靠配气机构飞溅出来的机油进行润滑,因此容易磨损。所以多用具有自滑性能的球墨铸铁或粉末冶金材料制成单独零件,以一定的过盈压入气缸盖上的气门导管座孔中,防止脱落。有些发动机为了防止气门导管松脱,采用卡环对导管进行固定与定位,气门导管的下方伸入到进排气道内,为了防止对气流造成阻力,伸入端的外圆做成圆锥形。气门导管与气门杆之间留有0.05~0.12mm的间隙,使气门杆能在导管内自由运动。目前气门导管在成产过后需要对其表面或者外圈的端口进行打磨,但在气门管道在进行打磨时需要来对进行夹持,但夹持打磨只能对其外圈的表面或者端口的垂直进行打磨,但对于外圈的端口有弧度的打磨,都是通过人工来进行打磨,人工打磨时在打磨片的与气门导管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会导致气门导管的抖动,造成外圈端口打磨的厚度不一样,存在偏差,影响产品装配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气门导管加工用粗磨外圈打磨机构,解决了外圈的端口有弧度的打磨,都是通过人工来进行打磨,人工打磨时在打磨片的与气门导管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会导致气门导管的抖动,造成外圈端口打磨的厚度不一样,存在偏差,影响产品装配的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气门导管加工用粗磨外圈打磨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电动液压杆,所述电动液压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打磨装置,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设置有夹持转动装置。所述夹持转动装置包括滑轨,所述滑轨的表面滑动套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表面转动套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表面转动套接有第二转动丝杆,所述转动盘顶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三抓卡盘,所述转动盘的左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转动套接有第一转动丝杆。优选的,所述打磨装置包括驱动座,所述驱动座的内腔转动套接有丝杆,所述驱动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丝杆的表面转动套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打磨片。优选的,所述滑轨的底部固定在工作台的顶部上,所述第二转动丝杆的一端与固定盘的表面相互接触,所述第一转动丝杆的一端与滑轨的表面相互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驱动座的一侧,并与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块套接在丝杆内腔的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移动块的表面与驱动座内腔的内壁相互接触,且形成滑动的构件。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底部的四处拐角处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气门导管加工用粗磨外圈打磨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基于气门导管加工用粗磨外圈打磨机构,通过将气门导管放进三抓卡盘的内腔中进行卡合,首先转动第一转动丝杆,使第一转动丝杆的一端离开滑轨的表面,来通过第二把手推动滑板在滑轨的表面上进行左、右的移动,可以通过滑轨和滑板来确定打磨的位置,在转动第一转动丝杆,使第一转动丝杆的一端抵到滑轨的表面上,实现滑板的紧固,在转动第二转动丝杆,使第二转动丝杆的一端离开固定盘的表面上,在通过第一把手来使转动盘在固定盘的表面上进行转动,从而使气门管道外圈的端口在第一把手的表面上进行来回转动式打磨,解决外圈的端口有弧度的打磨,都是通过人工来进行打磨,人工打磨时在打磨片的与气门导管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会导致气门导管的抖动,造成外圈端口打磨的厚度不一样,存在偏差,影响产品装配的效果的问题。2、该基于气门导管加工用粗磨外圈打磨机构,通过将三抓卡盘打开,将气门导管的一端放进三抓卡盘中进行卡合,在启动电动液压杆,使打磨装置整体进行下降,来使打磨片的表面刚好与气门导管的表面相互接触,在启动第二电机和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输出端带动打磨片进行转动,来对气门导管的表面进行打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丝杆进行转动,使丝杆的外螺纹和移动块内腔的内螺纹之间啮合,来使移动块在驱动座的内壁和丝杆的表面进行左右的移动,从而带动固定板底部的第二电机进行移动,实现在对气门导管外圈表面进行自动升降、左右自动式打磨,使打磨的精准度更好,便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夹持转动装置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转动盘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打磨装置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工作台;2、支撑脚;3、夹持转动装置;31、滑轨;32、滑板;33、转动盘;34、固定块;35、三抓卡盘;36、第一把手;37、连接板;38、第二把手;39、第一转动丝杆;310、第二转动丝杆;311、固定盘;4、电动液压杆;5、打磨装置;51、驱动座;52、丝杆;53、第一电机;54、移动块;55、固定板;56、打磨片;57、第二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气门导管加工用粗磨外圈打磨机构,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顶部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电动液压杆4,电动液压杆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打磨装置5,工作台1的顶部设置有夹持转动装置3,工作台1的底部的四处拐角处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请参阅图2-3,夹持转动装置3包括滑轨31,滑轨31的表面滑动套接有滑板32,滑板3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311,固定盘311的表面转动套接有转动盘33,转动盘33的表面转动套接有第二转动丝杆310,转动盘33顶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4,固定块3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三抓卡盘35,转动盘33的左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36,滑板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7,连接板3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38,连接板37的顶部转动套接有第一转动丝杆39,滑轨31的底部固定在工作台1的顶部上,第二转动丝杆310的一端与固定盘311的表面相互接触,第一转动丝杆39的一端与滑轨31的表面相互接触。请参阅图4,打磨装置5包括驱动座51,驱动座51的内腔转动套接有丝杆52,驱动座5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3,丝杆52的表面转动套接有移动块54,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气门导管加工用粗磨外圈打磨机构,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电动液压杆(4),所述电动液压杆(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打磨装置(5),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设置有夹持转动装置(3);/n所述夹持转动装置(3)包括滑轨(31),所述滑轨(31)的表面滑动套接有滑板(32),所述滑板(3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311),所述固定盘(311)的表面转动套接有转动盘(33),所述转动盘(33)的表面转动套接有第二转动丝杆(310),所述转动盘(33)顶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4),所述固定块(3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三抓卡盘(35),所述转动盘(33)的左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36),所述滑板(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7),所述连接板(3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38),所述连接板(37)的顶部转动套接有第一转动丝杆(3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气门导管加工用粗磨外圈打磨机构,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电动液压杆(4),所述电动液压杆(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打磨装置(5),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设置有夹持转动装置(3);
所述夹持转动装置(3)包括滑轨(31),所述滑轨(31)的表面滑动套接有滑板(32),所述滑板(3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311),所述固定盘(311)的表面转动套接有转动盘(33),所述转动盘(33)的表面转动套接有第二转动丝杆(310),所述转动盘(33)顶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4),所述固定块(3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三抓卡盘(35),所述转动盘(33)的左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36),所述滑板(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7),所述连接板(3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38),所述连接板(37)的顶部转动套接有第一转动丝杆(3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气门导管加工用粗磨外圈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装置(5)包括驱动座(51),所述驱动座(51)的内腔转动套接有丝杆(52),所述驱动座(5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3),所述丝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春丁剑姚成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鑫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