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压机的上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75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49
本申请涉及一种旋压机的上油机构,其包括储油箱、输油管、吸附块和用于带动吸附块朝金属原料加工表面进行贴合移动的驱动装置,输油管与储油箱连接,吸附块设置在输油管的出口端,吸附块与金属原料转动轴心的一侧贴合,当输油管的出口端出油时,油吸附于所述吸附块上。本申请具有方便对金属原料进行涂油,减轻劳动强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压机的上油机构
本申请涉及旋压机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压机的上油机构。
技术介绍
旋压机是一种塑性成型机械,而旋压成形一般是通过旋压机一种将金属板沿着成型模的外周缘形状,加以旋转施压成形的加工方式。在公告号为CN20203722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旋压机,它包含主轴箱、尾座、十字推力滑台、托辊组件和工件定位装置、主电机、底座、数控刀架和控制电箱,主轴箱和尾座分别设置在底座两侧,十字推力滑台设置在底座中部一侧上方,托辊组件悬挂设置在十字推力滑台及主轴箱一侧,十字推力滑台前端设置有数控刀架,工件定位装置设置在主轴箱内侧下方,控制电箱设置在尾座前侧。其产品模具大都安装在主轴箱的主轴上,金属原料被压紧在尾座的顶板和产品模具之间,然后通过数控刀架上的旋压轮对金属原料进行施压成形。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将在将圆形的金属原料夹紧后、并在旋压成形之前,需要在金属原料与数控刀架上的旋压轮接触的一面进行油,而现有一般是通过人工进行涂油,较为繁琐,且增加了劳动强度,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方便对金属原料进行涂油,减轻劳动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旋压机的上油机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旋压机的上油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旋压机的上油机构,包括储油箱、输油管、吸附块和用于带动吸附块朝金属原料加工表面进行贴合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输油管与储油箱连接,所述吸附块设置在输油管的出口端,所述吸附块与金属原料转动轴心的一侧贴合,当所述输油管的出口端出油时,油吸附于所述吸附块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涂油时,控制驱动装置,将吸附块移动至与金属原料转动轴心一侧的加工面进行贴合,接着储油箱内的油从输油管吸附在吸附块上,此时吸附块上的油能够粘附在金属原料表面;同时,旋压机的主轴箱控制金属原料进行转动,使得金属原料周侧的加工表面上均粘附上油;当涂完油后,驱动装置带动吸附块远离金属原料表面,因此不需要人工进行涂油,实现方便对金属原料进行涂油,减轻劳动强度的效果。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设置在旋压机底座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吸附块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缸的活塞杆往复运动,当需要涂油时,活塞杆朝靠近金属原料的方向移动时,使得吸附块与金属原料表面贴合;当涂完油后,活塞杆带动吸附块远离金属原料的表面,避免吸附块受到转动的金属原料的持续摩擦。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旋压机底座上的油盘,所述油盘位于吸附块移动路径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油吸附在吸附块上时,由于有一些油会从吸附块上滴落,通过油盘能够对从吸附块和金属原料上滴落的油进行收集再使用。优选的,所述吸附块与气缸的活塞杆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吸附块与转动的金属原料的表面进行接触涂油时,吸附块会发生磨损,设置吸附块与气缸的活塞杆可拆卸连接,方便对吸附块进行更换。优选的,所述吸附块靠近气缸的活塞杆的一侧水平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活塞杆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调节槽,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槽,所述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沿着活塞杆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穿过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的螺栓以及与螺纹配合的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吸附块与活塞杆进行固定时,可以将连接板贴合在固定块上,使得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上下对齐,然后将螺栓穿过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后再通过螺母锁紧,便可实现吸附块与活塞杆的快速拆卸连接。由于吸附块靠近金属表面的一侧会发生磨损,且金属原料的厚度不一致,当活塞行程一定时,存在吸附块与金属原料的表面无法接触的情况,此时可以将拧松螺栓螺母,将连接板朝靠近金属原料的一侧移动,保证吸附块能够与金属原料表面接触,并使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具有重合部分,最后再通过螺栓螺母进行固定,能够提高吸附块的使用率,并实现吸附块与不同厚度的金属原料进行接触贴合。优选的,所述输油管上设置有电磁阀门,所述储油箱的下端高度高于金属原料的固定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磁阀门,当需要涂油时,电磁阀门打开,储油箱内的油便可沿着输油管留至吸附块上,当驱动装置带动吸附块离开金属原料表面时,电磁阀门关闭,使得输油管关闭,停止供油。优选的,所述输油管设置为橡胶软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吸附块和输油管会随着气缸的活塞杆进行移动,将输油管设置为软管,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能力,方便输油管的出油端在吸附块的移动路径上进行来回移动。优选的,所述吸附块设置为海绵块、布块或毛刷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块、布块和毛刷块均能够吸附从输油管出口流出的油,且当海绵块、布块和毛刷块被驱动装置驱动至与转动的金属原料表面接触时,海绵块、布块和毛刷块上的油便可粘附至金属原料的加工表面,实现涂油效果。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需要涂油时,通过驱动装置可以将吸附块移动至与金属原料轴心一侧的表面贴合,急着储油箱内的油可以从输油管进入吸附块内,当金属原料转动时,吸附块便可在金属原料周侧的加工面涂上油,实现方便对金属原料进行涂油,减轻劳动强度的效果;(2)通过设置吸附块与活塞杆可拆卸连接,方便对吸附块进行更换;同时可以调节吸附块与金属原料表面的位置,提高吸附块的使用率,并保证吸附块能够与不同厚度的金属原料表面进行更好贴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上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上油机构正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吸附块与气缸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储油箱;2、输油管;3、吸附块;4、电磁阀门;5、气缸;6、金属原料;7、油盘;8、连接板;81、横板;82、竖板;9、第一调节槽;10、固定块;11、第二调节槽;12、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旋压机的上油机构。参照图1和图2,用于给旋压机上所加工的金属原料6加工表面进行涂油。旋压机的上油机构包括储油箱1、输油管2、吸附块3、电磁阀门4和驱动装置。其中,储油箱1的下端高度高于金属原料6的加工固定高度,输油管2的上端与储油箱1底部连接,电磁阀门4安装在输油管2上,用于制动控制输油管2的开启和关闭。当电磁阀门4打开时,油从输油管2的出口端流出,同时油大部分被吸附在吸附块3上。驱动装置为安装在旋压机底座12上的气缸5,气缸5的活塞杆端部与吸附块3连接,活塞杆的移动方向与金属原料6的转动轴心同轴设置;当活塞杆往复运动时,能够带动吸附块3的一侧贴合在金属原料6表面,同时旋压机的主轴带动金属原料6进行转动,使得吸附块3的上的油能够粘附在金属原料6周侧的加工表面上;涂完油后,气缸5带动吸附块3离开与金属原料6表面接触的位置,同时电磁阀门4关闭。在旋压机的底座12上摆放有用于接油的油盘7,油盘7位于吸附块3移动路径和金属原料6的正下方;当一部分油从吸附块3和金属原料6上滴落时,油盘7能够对油进行收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压机的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箱(1)、输油管(2)、吸附块(3)和用于带动吸附块(3)朝金属原料(6)加工表面进行贴合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输油管(2)与储油箱(1)连接,所述吸附块(3)设置在输油管(2)的出口端,所述吸附块(3)与金属原料(6)转动轴心的一侧贴合,当所述输油管(2)的出口端出油时,油吸附于所述吸附块(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压机的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箱(1)、输油管(2)、吸附块(3)和用于带动吸附块(3)朝金属原料(6)加工表面进行贴合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输油管(2)与储油箱(1)连接,所述吸附块(3)设置在输油管(2)的出口端,所述吸附块(3)与金属原料(6)转动轴心的一侧贴合,当所述输油管(2)的出口端出油时,油吸附于所述吸附块(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压机的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设置在旋压机底座(12)上的气缸(5),所述气缸(5)的活塞杆端部与吸附块(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压机的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旋压机底座(12)上的油盘(7),所述油盘(7)位于吸附块(3)移动路径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压机的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块(3)与气缸(5)的活塞杆可拆卸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志雄肖炎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易辰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