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393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料机,包括:基体;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设置于基体上,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位于不同的平面内,或者,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之间具有凸起或凹槽,或者,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不同。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配料机的液体调料容易与固体调料混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料机
本技术涉及食品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配料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配料机具有固体出料口以及液体出料口,能够进行固体下料和液体下料。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固体出料口排出的固体调料容易与由液体出料口排出的液体混合,从而粘附在固体出料口处。上述结构一方面使得固体出料口容易被封堵;另一方面影响下料精度,使得烹饪出的食物的口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料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配料机的液体调料容易与固体调料混合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料机,包括:基体;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设置于基体上,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位于不同的平面内,或者,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之间具有凸起或凹槽,或者,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不同。进一步地,基体包括出料板,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设置于出料板上。进一步地,出料板的底面上设置有凸起,液体出料口设置于凸起上。进一步地,出料板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的周向外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围筋,围筋的底部开口形成固体出料口。进一步地,出料板的底面上设置有凸起,液体出料口设置于凸起上,凸起设置于围筋的周向外侧。进一步地,凸起为多个,多个凸起沿围筋的周向外侧间隔布置。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凸起在周向方向上的距离在5mm至15mm之间。进一步地,凸起与围筋之间形成凹槽,凸起的靠近围筋的边沿与围筋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在3mm至15mm之间。进一步地,凸起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液体出料口。进一步地,凸起为多个,每个凸起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液体出料口,液体出料口包括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第一出料口所出调料的粘度小于第二出料口所出调料的粘度,同一个凸起上的液体出料口为第一出料口或第二出料口。进一步地,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之间的距离在5mm至20mm之间。进一步地,在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位于不同的平面内的情况下,固体出料口所在的平面高于液体出料口所在的平面。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位于不同的平面内,或者,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液体出料口与固体出料口之间具有凸起或凹槽。上述结构能够增加由液体出料口排出的液体调料向固体出料口流动的难度,从而使得液体调料难以与固体出料口处的固体调料混合,进而一方面能够保证固体出料口通畅;另一方面能够保证下料精度,改善烹饪出的食物的口感。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配料机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图1的配料机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基体;11、凸起;12、出料板;13、围筋;20、液体出料口;21、第一出料口;22、第二出料口;30、固体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一的配料机包括:基体10、液体出料口20与固体出料口30。其中,液体出料口20与固体出料口30设置于基体10上,液体出料口20与固体出料口30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液体出料口20与固体出料口30之间具有凹槽。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液体出料口20与固体出料口30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液体出料口20与固体出料口30之间具有凹槽。上述结构能够增加由液体出料口20排出的液体调料在向固体出料口30流动时需要越过凹槽,因此大大增加了液体调料向固体出料口30流动的难度,从而使得液体调料难以与固体出料口30处的固体调料混合,进而一方面能够保证固体出料口通畅;另一方面能够保证下料精度,改善烹饪出的食物的口感。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一中“液体”指的是能够流动的物体,除包括酱油、醋等调料外还包括黄酱、番茄酱等酱料。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基体10包括出料板12,液体出料口20与固体出料口30设置于出料板12上。上述结构使得液体出料口20与固体出料口30位于同一板上,因此缩小了液体出料口20与固体出料口30之间的距离,便于用户接料。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出料板12的底面上设置有凸起11,液体出料口20设置于凸起11上。具体地,大部分液体调料将由液体出料口20直接落下,少部分液体调料可能由液体出料口20向固体出料口30流动。而如果上述少部分液体调料要流至固体出料口30,则需要液体调料由凸起11的外侧壁先向上流动制出料板12的底面,然后再向固体出料口30流动。但是,由于液体调料自身重力的作用,液体调料几乎不可能倒流至出料板12的底面。因此,上述结构增加了少部分液体调料流动至固体出料口30的难度,从而使得液体调料难以与固体出料口30处的固体调料混合。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出料板12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的周向外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围筋13,围筋13的底部开口形成固体出料口30。具体地,若有少部分液体调料由液体出料口流动至固体出料口30的边沿,那么这部分液体调料将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围筋13的外侧壁向下流动。在上述结构中,围筋13起到引导作用,少部分液体调料在围筋13的导向下能够顺利沿围筋13的外侧壁向下流动,而不与围筋13的内壁内的固体调料接触。炒勺横截面一般为圆形,为了使得用户在接固体调料与液体调料不必移动炒勺,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出料板12的底面上设置有凸起11,液体出料口20设置于凸起11上,凸起11设置于围筋13的周向外侧。上述结构使得固体出料口30和液体出料口20集中在基准圆内,基准圆覆盖炒勺的开口所形成的圆形。上述结构使得用户在接固体调料与液体调料不必移动炒勺,从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凸起11为多个,多个凸起11沿围筋13的周向外侧间隔布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多种固体调料和液体调料同时下料,提高配料效率。在实施例一中,相邻的两个凸起11在周向方向上的距离在5mm至15mm之间。如果距离小于5mm的话,则液体调料向固体出料口30流动的难度较小,仍有可能造成液体调料与固体调料混合;而如果距离大于15mm的话,则对出料口的个数造成影响,进而对配料机的下料顺畅程度造成影响。在实施例一中,凸起11与围筋13之间形成凹槽,凸起11的靠近围筋13的边沿与围筋13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在3mm至15mm之间。如果距离小于3mm的话,则液体调料向固体出料口30流动的难度较小,仍有可能造成液体调料与固体调料混合;而如果距离大于15mm的话,需要炒勺的体积也较大,不便于用户使用。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凸起11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液体出料口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体(10);/n液体出料口(20)与固体出料口(30),设置于所述基体(10)上,所述液体出料口(20)与所述固体出料口(30)位于不同的平面内;/n或者,所述液体出料口(20)与所述固体出料口(30)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液体出料口(20)与所述固体出料口(30)之间具有凸起或凹槽;/n或者,所述液体出料口(20)与所述固体出料口(30)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液体出料口(20)与所述固体出料口(30)的出料方向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10);
液体出料口(20)与固体出料口(30),设置于所述基体(10)上,所述液体出料口(20)与所述固体出料口(30)位于不同的平面内;
或者,所述液体出料口(20)与所述固体出料口(30)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液体出料口(20)与所述固体出料口(30)之间具有凸起或凹槽;
或者,所述液体出料口(20)与所述固体出料口(30)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液体出料口(20)与所述固体出料口(30)的出料方向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包括出料板(12),所述液体出料口(20)与所述固体出料口(30)设置于所述出料板(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料机,其特征在于,出料板(12)的底面上设置有凸起(11),所述液体出料口(20)设置于所述凸起(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板(12)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周向外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围筋(13),所述围筋(13)的底部开口形成所述固体出料口(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料机,其特征在于,出料板(12)的底面上设置有凸起(11),所述液体出料口(20)设置于所述凸起(11)上,所述凸起(11)设置于所述围筋(13)的周向外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炳王政军肖强谭浩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