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行人下腿部的前保下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19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护行人下腿部的前保下支撑结构,支撑本体包括板面位于竖向、长度沿车宽延伸的竖条板和竖条板的上边向后延伸的板面整体呈平置状的横条板,支撑本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安装座与前保横梁或前保内侧板面相连,所述的竖条板的前板面上有向前凸出的支撑板块,支撑板块沿竖条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安装座与前保横梁或前保内侧板面相连,支撑本体上的支撑板块向前保内侧板面一侧的下部延伸,使得前保下部的抗变形能力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护行人下腿部的前保下支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前保内侧的支撑结构,具体讲就是一种有利于保护行人下腿部的前保下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各国越来越重视车外行人的安全,行人保护已成为所有车辆制造商在改进被动安全、车辆总布置和造型方面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伊朗、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均需满足ECER127行人保护法规,车辆才能进入销售市场。行人保护与车辆的造型以及车辆前端的刚度匹配息息相关,其中前保蒙皮与前保横梁的X向空间尤为重要;该处空间足够时,行人保护法规通过性相对容易;但是碍于造型以及沿用件限制,该处空间不足时,很大概率无法通过行人保护法规。在前保与前保横梁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各大厂商纷纷采取了很多对策,如通过增加上部支撑和下部支撑,以减少膝部韧带的伸长量;通过增加中部吸能件,以减缓因胫骨弯矩过大而造成的腿部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利于保护行人下腿部的前保下支撑结构,增强车辆前保下部的局部刚度以减轻膝盖韧带伸长量以及减缓下腿部弯矩。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保护行人下腿部的前保下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本体包括板面位于竖向、长度沿车宽延伸的竖条板和竖条板的上边向后延伸的板面整体呈平置状的横条板,支撑本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安装座与前保横梁或前保内侧板面相连,所述的竖条板的前板面上有向前凸出的支撑板块,支撑板块沿竖条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上述方案中,安装座与前保横梁或前保内侧板面相连,支撑本体上的支撑板块向前保内侧板面一侧的下部延伸,使得前保下部的抗变形能力增加,当前保与行人接触时,胫骨整体上受到上下方向的较大范围的抵挡,避免了胫骨下段及脚部处于无约束的状态下以巨大的相对速度被抛入前保下部以及前保下方的离地间隙处,显著地降低了胫骨下段及脚部受到的巨大惯性力的作用。附图概述图1、2分别是前、后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面向车头观察时的主视图;图4、5分别是图3的俯视、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保护行人下腿部的前保下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本体10包括板面位于竖向、长度沿车宽延伸的竖条板11和竖条板11的上边向后延伸的板面整体呈平置状的横条板12,支撑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连接安装座13与前保横梁或前保内侧板面相连,所述的竖条板11的前板面上有向前凸出的支撑板块111,支撑板块111沿竖条板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支撑板块111的形状可以选用U截面,既可以减重又能起到抵撑作用,所谓的截面为U形是其在垂直于车长方向的铅锤面上的投影形状。如图所示,竖条板11和横条板12构成的支撑本体10基本形状就是角钢型材结构,在其上的相应部位安装座13与前保横梁或前保内侧板面相连,支撑板块111对前保的内侧面部位支撑作用,一旦出现车辆与行人相碰的现象,前保的下部具备良好的强度,使行人腿部不会过度弯曲,缓解膝部韧带的损伤,避免了因胫骨弯矩过大而造成的下腿部伤害;本专利技术尤其针对原有下部支撑件不足以有效支撑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实际情况,单独使用或配合原有下部支撑件组合使用。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横条板12的两端及中段部位设置连接安装座13与前保内侧板面相连。这样就可以方便地与前保连接了。更为优选的是支撑本体10布置在前保内侧板面车宽方向的前段部位,支撑本体10布置在前保内侧板面上下方向的偏下部位处。因为,车辆的侧部与行人接触时,两者的相对运动方向仍然是车长方向的较大、车款方向的则相对较小,同时前保侧部的尺寸也相对较短,即前保侧部的强度也相对较高,所以,人车相碰时也是碰撞部位处在前保前部的位置处是行人伤害最为严重的区域,所以在支撑本体10布置在前保内侧板面车宽方向的前段部位既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为了保证支撑本体10自身的强度,竖条板11与横条板12之间构成的后下夹角区域内设置加强筋14,加强筋14在车宽方向上间隔布置。更进一步的,竖条板11的前板面与横条板12的上板面之间布置有加强凸筋15,加强凸筋15在车宽方向上间隔布置。设置了加强筋14、加强凸筋15,可以显著改善支撑本体10的强度,这样才能保证支撑板块111对前保的支撑作用。安装座13的安装面上有孔芯位于竖向或水平向的连接孔131,连接孔131在支撑本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及中段对称布置四个。该方案是为了方便与前保的连接,如若为了与前保横梁连接,也可以适当选择连接孔131的方向。具体实施时,可以选用注塑成型方案,竖条板11与横条板12,两者构成截面为L型角钢型,料厚通常设定为2.5mm即可,并辅助增加结构筋,以增强前保下支撑刚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改善下腿部胫骨弯矩和膝部韧带伸长量,保证车型顺利通过国际市场ECER127行人保护法规;本专利技术结构体积小,对空间要求不严格,可以尽可能地放置在较为靠前(车头方向)的部位;本专利技术结构重量轻,作为下部支撑单独使用时,相比较同类下支撑,可以减重一半以上;本专利技术结构与原有下部支撑配合使用时,原有下支撑可以继续使用,无需重新开模,无需考虑沿用件的性能装配等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护行人下腿部的前保下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本体(10)包括板面位于竖向、长度沿车宽延伸的竖条板(11)和竖条板(11)的上边向后延伸的板面整体呈平置状的横条板(12),支撑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连接安装座(13)与前保横梁或前保内侧板面相连,所述的竖条板(11)的前板面上有向前凸出的支撑板块(111),支撑板块(111)沿竖条板(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行人下腿部的前保下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本体(10)包括板面位于竖向、长度沿车宽延伸的竖条板(11)和竖条板(11)的上边向后延伸的板面整体呈平置状的横条板(12),支撑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连接安装座(13)与前保横梁或前保内侧板面相连,所述的竖条板(11)的前板面上有向前凸出的支撑板块(111),支撑板块(111)沿竖条板(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行人下腿部的前保下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横条板(12)的两端及中段部位设置连接安装座(13)与前保内侧板面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行人下腿部的前保下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本体(10)布置在前保内侧板面车宽方向的前段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笑谭冰花李博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