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保护梁组件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61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腿保护梁组件和汽车,小腿保护梁组件包括第一梁板,沿宽度方向具有第一弯折部,第一梁板在第一弯折部的前后两端形成第一连接翼;第二梁板,沿宽度方向具有第二弯折部,第二梁板在第二弯折部的前后两端形成第二连接翼;其中,第一梁板与第二梁板扣合,且第一连接翼与第二连接翼连接形成整体,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形成中空的内腔。汽车所述的小腿保护梁组件。采用第一梁板和第二梁板扣合式横梁本体具有刚度高的优点,且容易调整其内腔高度及宽度以改变截面系数,为行人小腿提供更好的防护;第一梁板和第二梁板双板扣合式横梁本体能显著提高其刚度及固有频率,模态较高,不容易受路面激励而发生振动,耐久性能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腿保护梁组件和汽车
本技术用于车身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腿保护梁组件和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对行人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造型需要越来越多样化。小腿保护梁作为现代汽车的重要部件,主要用于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防止行人小腿卷入车底、降低小腿伤害的作用。传统的小腿保护梁主要为圆形截面管梁或单片式钣金,这种小腿保护梁存在以下不足:1.刚度较低,固有频率较低,容易受路面激励而发生振动,耐久性能较差,且与前保险杠分离,起不到为前保险杠提供支撑的作用;2.目前圆形截面小腿保护梁因没有平面,难以为保险杠提供安装点;3.圆形截面不能改变其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以提升其抗弯等截面系数,难以有效提升其刚度以提升小腿保护性能和耐久性能;4.圆形管梁在连接部处难以焊接,容易出现焊接质量及应力集中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小腿保护梁组件和汽车,其能显著提高其刚度及固有频率,从而提升耐久性能,碰撞时更显著地降低行人小腿伤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小腿保护梁组件,包括第一梁板,沿宽度方向具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梁板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前后两端形成第一连接翼;第二梁板,沿宽度方向具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梁板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前后两端形成第二连接翼;其中,所述第一梁板与所述第二梁板扣合,且所述第一连接翼与所述第二连接翼连接形成整体,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形成中空的内腔。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梁板位于所述第二梁板上方,所述第一连接翼和所述第二连接翼沿前后方向延展。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车身连接件,所述车身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梁板和/或所述第二梁板连接。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身连接件包括斜撑件,所述第一梁板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梁板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置具有第一连接平面,所述斜撑件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平面连接的倾斜端面。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梁板两端,并设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上。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身连接件包括底部支撑件,所述第一梁板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梁板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置具有第二连接平面,所述底部支撑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平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梁板后侧的第一连接翼上。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截面呈折线状或曲线状。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梁板和/或所述第二梁板上设有保险杠安装平面。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梁板前侧的第一连接翼边缘卷曲。第二方面,汽车,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小腿保护梁组件。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采用第一梁板和第二梁板扣合式横梁本体具有刚度高的优点,且容易调整其内腔高度及宽度以改变截面系数,为行人小腿提供更好的防护;同时,第一梁板和第二梁板双板扣合式横梁本体能显著提高其刚度及固有频率,模态较高,不容易受路面激励而发生振动,耐久性能较好。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梁板和第二梁板扣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斜撑件和第一梁板连接位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更好描述小腿保护梁组件的形状,图1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参考方向坐标系,以下结合图1所示的方向,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参见图1、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腿保护梁组件,包括第一梁板1和第二梁板2,第一梁板1和第二梁板2可采用钢、铝合金、复合材料等材料成型,第一梁板1沿宽度方向具有第一弯折部11,第一梁板1在第一弯折部11的前后两端形成第一连接翼12,用于与第二梁板2连接。第二梁板2沿宽度方向具有第二弯折部21,第二梁板2在第二弯折部21的前后两端形成第二连接翼22,用于与第一梁板1连接。参见图2,第一梁板1与第二梁板2扣合,且第一连接翼12与第二连接翼22连接形成整体,第一弯折部11与第二弯折部21之间形成中空的内腔3。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第一梁板1和第二梁板2扣合式横梁本体具有刚度高的优点,且容易调整其内腔3高度及宽度以改变截面系数,为行人小腿提供更好的防护;同时,第一梁板1和第二梁板2双板扣合式横梁本体能显著提高其刚度及固有频率,模态较高,不容易受路面激励而发生振动,耐久性能较好。第一梁板1和第二梁板2可以沿上下方向分布或者沿前后方向分布,例如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梁板1位于第二梁板2上方,第一连接翼12和第二连接翼22沿前后方向延展,第一连接翼12和第二连接翼22可采用点焊、烧焊、铆接等方式连接。其中,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21的截面呈折线状或曲线状,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21通过折弯形成类似Z字形,第一梁板1和第二梁板2在折弯处彼此分离,形成内腔,通过调节第一连接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小腿保护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梁板,沿宽度方向具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梁板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前后两端形成第一连接翼;/n第二梁板,沿宽度方向具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梁板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前后两端形成第二连接翼;/n其中,所述第一梁板与所述第二梁板扣合,且所述第一连接翼与所述第二连接翼连接形成整体,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形成中空的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小腿保护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梁板,沿宽度方向具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梁板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前后两端形成第一连接翼;
第二梁板,沿宽度方向具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梁板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前后两端形成第二连接翼;
其中,所述第一梁板与所述第二梁板扣合,且所述第一连接翼与所述第二连接翼连接形成整体,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形成中空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保护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板位于所述第二梁板上方,所述第一连接翼和所述第二连接翼沿前后方向延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腿保护梁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身连接件,所述车身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梁板和/或所述第二梁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腿保护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连接件包括斜撑件,所述第一梁板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梁板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置具有第一连接平面,所述斜撑件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平面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杰喻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